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周“礼文”建构与“中和”审美形态发生 被引量:2
1
作者 余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1-177,共7页
中庸思想是中国儒家哲学的主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开辟出"中和"审美形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审美理想之一。中庸的确立与"中和"的发生,与上古礼仪制度,尤其是西周完备的礼仪体系和仪式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周代礼制... 中庸思想是中国儒家哲学的主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开辟出"中和"审美形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审美理想之一。中庸的确立与"中和"的发生,与上古礼仪制度,尤其是西周完备的礼仪体系和仪式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周代礼制在行为实践、理念构型、心理调适等方面为中庸思想的本体层面提升和"中和"审美形态完善提供了范式,成为其理论形成发展的源头,提示出在上古理论话语生成过程中礼仪语境的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礼文 中庸 中和
下载PDF
论孔颖达的《丧服》制度礼文诠释
2
作者 邓声国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唐代以后,《丧服》制度及其礼文诠释进入一个集成式发展阶段,颇具超越前代、重构新局的宏大气概,孔颖达《礼记正义》便极具代表性。考察《曾子问》《丧服小记》诸篇相关诠释可见,孔颖达《礼记正义》继承并发展了两汉魏晋南北朝《丧服》... 唐代以后,《丧服》制度及其礼文诠释进入一个集成式发展阶段,颇具超越前代、重构新局的宏大气概,孔颖达《礼记正义》便极具代表性。考察《曾子问》《丧服小记》诸篇相关诠释可见,孔颖达《礼记正义》继承并发展了两汉魏晋南北朝《丧服》学诠释的众多成就,无论是诠释涉略面、诠释理路、诠释体式的选择,还是对此前各家经文诠释纷争见解的选择,都彰显出礼文诠释的独到之处。在《丧服》制度及其礼文的诠释过程中,孔颖达持有自己的诠释出发点和《丧服》制度弘旨观;在疏通申解《丧服》制度礼文及其郑《注》的过程中,他又继承延续并创新性地发展了前人诠释焦点、诠释方法等方面成果,形成一整套独具个性化的诠释理念、诠释方法与诠释特色,对唐代乃至此后《丧服》学的诠释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记正义》 《丧服》制度 礼文 诠释
下载PDF
诚实与文质:《文心雕龙·情采》礼文义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艳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9-46,共8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融会礼文义理甚值得重视。礼文是礼学建立的文理,由言行举止,到服饰器物,都要求跟礼义相应。《周礼》所言"情"者,皆指为诚实义,唯有君子诚其意而能备之。郑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情与实明确为...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融会礼文义理甚值得重视。礼文是礼学建立的文理,由言行举止,到服饰器物,都要求跟礼义相应。《周礼》所言"情"者,皆指为诚实义,唯有君子诚其意而能备之。郑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情与实明确为君子的美质,也是作为"诚于中,形于外"的根本条件,这为刘勰将礼文义理移用于文论,铺设了桥梁,在《情采》中所见尤为明显。由此发现刘勰于《情采》所致力开发的,是一套为君子而设的立文之道。而且这些礼文观念实皆有得于郑注,因此若注意到刘勰融会礼文观念于文学理论,则同时应重视郑玄对于其中关键概念的诠释,是为礼文与文学开示了共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情采》 情实 诚伪 礼文 君子
下载PDF
应俗的“礼文”:明代四六启的“礼文”属性及其价值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苗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在传统礼法社会,有一类文体是伴随礼制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其文体规范往往被列入官方礼典,文体本身也凸显仪式性特征,这类文体可名之为"礼文"。具体到明代,应用范围最广且应用频率最高的"礼文"即四六启。通过对... 在传统礼法社会,有一类文体是伴随礼制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其文体规范往往被列入官方礼典,文体本身也凸显仪式性特征,这类文体可名之为"礼文"。具体到明代,应用范围最广且应用频率最高的"礼文"即四六启。通过对官方礼制、社会习俗、士人交际方式等多维视角的考察,会发现四六启在明代社会发挥着难以替代的礼仪交际功能,且这种功能并不因程序化和套袭化而被削弱,彰显出"礼文"写作中"因袭"力量对"创新"力量的明显压制。这种情形,在文章学层面固然可理解为文体生命力的缺失,但在社会文化学的意义上却正是上层礼制在社会习俗层面得以践履的实证,体现出明代社会礼俗互动与"礼文"写作之间互为助力又互相颉颃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四六启 礼文
下载PDF
东汉三辅“世家好礼文”现象的内因外缘
5
作者 方蕴华 《汉字文化》 2020年第19期10-11,共2页
东汉三辅地区包括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以及弘农郡西部。在都城他移、政治文化中心变化的情况下,三辅大族以其特殊的政治文化身份、良好的家学家风,使三辅文学文雅尤盛,班氏、傅氏、窦氏、马氏、韦氏及弘农杨氏交相辉映,形成了“三辅... 东汉三辅地区包括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以及弘农郡西部。在都城他移、政治文化中心变化的情况下,三辅大族以其特殊的政治文化身份、良好的家学家风,使三辅文学文雅尤盛,班氏、傅氏、窦氏、马氏、韦氏及弘农杨氏交相辉映,形成了“三辅多士”“其世家好礼文”的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辅多士 家族 世家好礼文
原文传递
《礼阿弥陀佛文》校勘记
6
作者 盛会莲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本文以敦煌文书中《礼阿弥陀佛文》的不同版本和《大藏经》No.1980 善导《往生礼赞偈一卷》之第三篇偈文为依据,对敦煌文书中的《礼阿弥陀佛文》进行了校勘,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大正藏本“愿往生礼赞偈”和敦煌本“礼阿弥陀... 本文以敦煌文书中《礼阿弥陀佛文》的不同版本和《大藏经》No.1980 善导《往生礼赞偈一卷》之第三篇偈文为依据,对敦煌文书中的《礼阿弥陀佛文》进行了校勘,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大正藏本“愿往生礼赞偈”和敦煌本“礼阿弥陀佛文”有共同的底本。龙树菩萨撰有“礼阿弥陀佛文”或“愿往生礼赞偈”这样的文章应是可以信从的。文章同时对几件文书的定名提出了质疑和重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弥陀佛 往生赞偈 善导 龙树
下载PDF
《周礼》物量词使用义探析──兼论《说文段注》的文献词义训释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兴均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1,共5页
《周礼》的物量词在指称范围和词义表达方面都很有特色,某些物量的表达与现代相差甚远,离开了《周礼》文本,难以判定它们的量词属性。文章从《周礼》文本出发,旁征前人注疏,借助《说文段注》,对《周礼》114个物量词中的七组疑... 《周礼》的物量词在指称范围和词义表达方面都很有特色,某些物量的表达与现代相差甚远,离开了《周礼》文本,难以判定它们的量词属性。文章从《周礼》文本出发,旁征前人注疏,借助《说文段注》,对《周礼》114个物量词中的七组疑难词从使用义的角度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量词 《说段注》 词义训释 《周 注疏 指称 探析
下载PDF
《文公家礼集注》版本源流及刊刻时代考
8
作者 苏小露 张三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3,共6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庋藏十卷全本《文公家礼集注》完整保存有未经后人删改的杨复附注和刘垓孙增注,是研究朱熹《家礼》的重要版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各自还藏有残本一种,它们均是从毛晋汲古阁散出,... 中国国家图书馆庋藏十卷全本《文公家礼集注》完整保存有未经后人删改的杨复附注和刘垓孙增注,是研究朱熹《家礼》的重要版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各自还藏有残本一种,它们均是从毛晋汲古阁散出,且与十卷全本出自同一套雕版。有清以降,各家公私书目对全本和残本的刊印时间持有宋代和元代两种不同意见。细检该刻本文本内容,发现书中用“本朝”指称宋朝,并在“祖宗”“仁宗”“高宗”“孝宗”“光宗”几位宋代皇帝的庙号前皆用空抬以示尊崇,可见该本不是元刻,而是宋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家集注》 版本 源流 刊刻
下载PDF
中职学校学生“德、礼、文”三位一体素质培养探讨——以烹饪专业为例
9
作者 廖致莉 《广西教育》 2021年第2期22-23,43,共3页
本文基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为例,从道德、礼仪、文化涵养三方面论述提高中职学生基本素质的做法,旨在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德、”三位一体 中职学校 素质教育 烹饪专业
下载PDF
论先秦“文”观念及其所衍生诸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静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观念自产生伊始便培育了丰富的思想质素,伴随着三代礼乐文化的发展演变,"文"义不断衍生,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已经成为思想领域一个普遍谈论的话题,从具体到抽象,从道德层面到哲学层面,由内在文德到... "文"观念自产生伊始便培育了丰富的思想质素,伴随着三代礼乐文化的发展演变,"文"义不断衍生,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已经成为思想领域一个普遍谈论的话题,从具体到抽象,从道德层面到哲学层面,由内在文德到外在文饰,由各种具体德行到一切人文总名,形成脉络相通的意义系统,辐射到古代思想史发生期的诸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 礼文
下载PDF
论庄子的礼学思想 被引量:4
11
作者 梅珍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5-101,共7页
庄子反“礼”是自司马迁以来学者们的共识。但礼作为一个深度结构概念,是“礼质”与“礼文”的复合体,庄子对礼的态度是与礼的深度结构相对应的。他反对世俗之礼即在礼的外在形式层面上对礼持否定态度,但在礼的深层结构“礼质”的层面上... 庄子反“礼”是自司马迁以来学者们的共识。但礼作为一个深度结构概念,是“礼质”与“礼文”的复合体,庄子对礼的态度是与礼的深度结构相对应的。他反对世俗之礼即在礼的外在形式层面上对礼持否定态度,但在礼的深层结构“礼质”的层面上,则肯定了礼学中的顺从精神,张扬了礼的秩序意识,认为礼中的尊卑秩序与宇宙秩序是一致的,是大道之序的人间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 庄子 礼文 秩序意识
下载PDF
试论“熙丰变礼”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博 《政治思想史》 2015年第3期30-46,197-198,共17页
北宋神宗朝"熙丰变礼"是唐宋礼制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在"追法三代"的政治思想推动下,同时出于国家治理的务实需求,当时执政者在熙宁年间通过编修南郊等式,以法令的形式将礼仪的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元丰时期,又设专... 北宋神宗朝"熙丰变礼"是唐宋礼制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在"追法三代"的政治思想推动下,同时出于国家治理的务实需求,当时执政者在熙宁年间通过编修南郊等式,以法令的形式将礼仪的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元丰时期,又设专门机构,以经学为本,以义起礼,讨论历代沿革以考得失,编修郊庙礼文并付诸实行。从礼制史的角度看,这是将礼的经典性、权威性和实用性进行统一的一次尝试;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则是以详定礼文的形式,将经学学术和治理实践相结合,超越汉唐格局,追求高远的政治人文理想,是当时变法改制的重要精神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熙丰变 南郊式 郊庙奉祀礼文 以义正 追法三代
下载PDF
从蔡邕“惭德”说看汉末文学的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金明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8-71,共4页
碑文是汉魏六朝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蔡邕碑文尤为卓绝,成为历代碑文撰写的典范。蔡邕碑文表现出明显的重文轻礼的倾向,蔡邕"惭德"说从一个侧面呈现了汉末文与礼的疏离所引发的文人内心的矛盾。蔡邕碑文创作的文学追求,表现了... 碑文是汉魏六朝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蔡邕碑文尤为卓绝,成为历代碑文撰写的典范。蔡邕碑文表现出明显的重文轻礼的倾向,蔡邕"惭德"说从一个侧面呈现了汉末文与礼的疏离所引发的文人内心的矛盾。蔡邕碑文创作的文学追求,表现了汉末文学由礼文向才性之文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邕 礼文
下载PDF
承古、远古与变古适今:唐宋时期的家礼演变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美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7-133,共7页
唐宋家礼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唐代家礼以"承古"为主要特征,按据经典旧仪撰著礼文;北宋虽亦以《仪礼》旧文为基础并承袭前代家礼仪制,但是参以时宜、折衷古礼传统的"远古"倾向已经变成北宋家礼的主旋律;至于... 唐宋家礼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唐代家礼以"承古"为主要特征,按据经典旧仪撰著礼文;北宋虽亦以《仪礼》旧文为基础并承袭前代家礼仪制,但是参以时宜、折衷古礼传统的"远古"倾向已经变成北宋家礼的主旋律;至于南宋,家礼修撰呈现出新的面貌,"变古适今"原则在家礼中充分凸显出来。由唐至宋,家礼的发展过程,是家礼从集中于世家旧族之中逐渐扩展到科举官僚士大夫家族之中,再渐趋外延到广泛层面的士庶家族的过程,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家礼影响在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家 经旧 《书仪》 居家杂仪 祠堂
下载PDF
荀子礼之功能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成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20,共5页
与孔子注重个人内在的反省不同,荀子更注重作为社会规范的礼。对荀子来说,作为规范性的礼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的功能:礼具有"养人"与"别人"的功能;礼具有使政治制度化的功能;礼具有对人的情感的规约功能;礼具有引导... 与孔子注重个人内在的反省不同,荀子更注重作为社会规范的礼。对荀子来说,作为规范性的礼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的功能:礼具有"养人"与"别人"的功能;礼具有使政治制度化的功能;礼具有对人的情感的规约功能;礼具有引导伦理教化与现世实践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之养 之别 之情 之理
下载PDF
世家旧族与唐代家礼修撰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美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8-42,共5页
家礼是古代社会中士族针对家族内部的礼仪规范,唐代家礼修撰始终与世家旧族有着密切的关联。首先,唐代家礼文本的著述者主要出身于世家旧族。其次,唐代家礼修撰和遵行的事例亦主要集中于世家旧族之中。再次,唐代家礼仪制内容特点与世家... 家礼是古代社会中士族针对家族内部的礼仪规范,唐代家礼修撰始终与世家旧族有着密切的关联。首先,唐代家礼文本的著述者主要出身于世家旧族。其次,唐代家礼修撰和遵行的事例亦主要集中于世家旧族之中。再次,唐代家礼仪制内容特点与世家旧族的家学渊源和传承有着直接关系。总之,唐代家礼修撰中世家旧族的色彩始终凸显,也正因此,唐代家礼始终有很大局限,并不具有广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撰 世家旧族 经旧 家学渊源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的观念及其对偶互补机制
17
作者 刘泰然 陈雪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5-69,共5页
在中国文化中,"文"字概念的一个核心层面即其所包含的对偶互补机制。从战国以来,对"文"字的阐释就开始与二元对偶的观念相结合,这一点,既与之前的文(纹)饰传统不可分割,同时又深刻地决定了后来对"文"的... 在中国文化中,"文"字概念的一个核心层面即其所包含的对偶互补机制。从战国以来,对"文"字的阐释就开始与二元对偶的观念相结合,这一点,既与之前的文(纹)饰传统不可分割,同时又深刻地决定了后来对"文"的理解的大方向。通过对礼器文(纹)饰以及文章的表现形态分析,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作为对偶观念的"文"怎样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式,同时这些艺术的形式特征反过来也印证了"文"的观念的核心,就在于其终极性的对偶互补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互补 (纹)饰
下载PDF
《礼器》与儒家礼义诠释的核心原则
18
作者 张树业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7-54,共8页
《礼器》为《礼记》重要篇章,对礼之创制与施行原则和礼之于人修身成德的根本意义进行了深入阐发.《礼器》指出,礼的根本功能在于"释回""增美".礼有本有文,忠信为本,义理为文.此说具有明显的先秦儒家心性哲学特征.... 《礼器》为《礼记》重要篇章,对礼之创制与施行原则和礼之于人修身成德的根本意义进行了深入阐发.《礼器》指出,礼的根本功能在于"释回""增美".礼有本有文,忠信为本,义理为文.此说具有明显的先秦儒家心性哲学特征.《礼器》重点阐述了礼之制定与施行中的五大要义,即时、顺、体、宜、称.《礼器》将礼的各种复杂体制归结为"内心""外心"两大原则,通过指出其与君子之德的关联,确立了礼之本与礼之文的关系模式,并将文质统一作为礼的最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 德性 之本
下载PDF
郑玄注《三礼》方法略探
19
作者 雷铭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6-89,共4页
自郑玄注解《三礼》之后,始有《三礼》之名。郑玄注经,先是统观全局,提纲挈领,总体上纲举目张,以点带面,从而达到"解一卷而众篇明"的目的。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兼采今、古,既注重名物训诂,又注重章句之释,吸纳今文经学派和... 自郑玄注解《三礼》之后,始有《三礼》之名。郑玄注经,先是统观全局,提纲挈领,总体上纲举目张,以点带面,从而达到"解一卷而众篇明"的目的。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兼采今、古,既注重名物训诂,又注重章句之释,吸纳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互不兼容的注经方式。然后再具体而微,深入到经文的具体字词,兼用直训和义界的方法注解之。如此,从面到点,从全局到具体,郑玄注经犹如层层剥笋,既兼顾得当,有条不紊,又透彻深入,巨细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注经方法
下载PDF
佩带的文明——青铜短剑简谈
20
作者 段奕辰 洪星球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73-177,共5页
青铜器冶炼、铸造技艺精良,器形、种类丰富(祭祀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杂器等品种),风格各异,文化特征明显,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大项,长期得到了古代和现代艺术研究的关注。青铜兵器中的青铜短剑,饱含独特的内涵和意义,本文... 青铜器冶炼、铸造技艺精良,器形、种类丰富(祭祀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杂器等品种),风格各异,文化特征明显,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大项,长期得到了古代和现代艺术研究的关注。青铜兵器中的青铜短剑,饱含独特的内涵和意义,本文将对我国一些博物馆馆藏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出土的青铜短剑之具体型式、历史价值、社会功能、仪式意义、审美特性等方面信息进行分析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与祭 图腾 拙朴 精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