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民、礼民与刑民——先秦儒、法两家爱民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友广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40,156,157,共13页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政治问题是先秦诸子无可回避的重要论域。有鉴于这一历史时期礼乐崩坏和阶层流动加快的社会现实,以及民众在耕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诸子越来越重视民众的价值和作用,并使如何对待民众这一问题成为...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政治问题是先秦诸子无可回避的重要论域。有鉴于这一历史时期礼乐崩坏和阶层流动加快的社会现实,以及民众在耕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诸子越来越重视民众的价值和作用,并使如何对待民众这一问题成为先秦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儒、法两家而言,出于仁爱立场和对西周贵族政治的推崇,基于对人性可教可化的肯认,儒家中的孔孟主张仁民、荀子主张礼民;出于顺应君王权力日益加强的需要,以及对富国强兵目标的追求,法家认为人性具有自利不可化的普遍特点,因而提出了刑民的主张。这三种爱民论尽管各有千秋,但无疑都已经意识到了民众力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从而为后世各种政治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不容忽视的思想资源与理论视角,也为民众在后世的政治结构与政治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启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论 礼民论 民论
原文传递
先秦诸子的犯罪预防观及其借鉴 被引量:1
2
作者 段晓彦 《武夷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15,共6页
先秦诸子分别从经济、人性、社会关系和制度等方面,深刻地揭示了产生犯罪的原因。由此提出了"富民防罪"、"教民以礼"、"兼相爱"和"以法治国"的具体主张。先哲们的所对犯罪原因的深刻归结,对预... 先秦诸子分别从经济、人性、社会关系和制度等方面,深刻地揭示了产生犯罪的原因。由此提出了"富民防罪"、"教民以礼"、"兼相爱"和"以法治国"的具体主张。先哲们的所对犯罪原因的深刻归结,对预防犯罪具体措施上所体现的"综合为治"的辩证逻辑,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是现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可资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预防 “富防罪” “教 “兼相爱” “以法治国”
下载PDF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对春秋时期礼法之争的回应
3
作者 黄星 《儒学评论》 2018年第1期187-195,共9页
礼法之争,古已有之。论语章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既反映了孔子应对春秋礼法之辩所提出的'德礼化民'之基本施政方略,又申明了其内涵'尚礼轻刑''礼本刑辅'在民心归化、御民嗜欲上不可忽视的指导性与优... 礼法之争,古已有之。论语章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既反映了孔子应对春秋礼法之辩所提出的'德礼化民'之基本施政方略,又申明了其内涵'尚礼轻刑''礼本刑辅'在民心归化、御民嗜欲上不可忽视的指导性与优越性。虽然这一应对,存在践行周期过长等不足之处,但对我们今天的德治法制建设而言,亦不失其借鉴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之争 轻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