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春秋礼治思潮略论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陈春会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
基金
2003年度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关系研究"(03AZS002)
-
文摘
春秋时期针对"礼崩乐坏"的现实,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提出了"以礼治国"的主张,在当时各国的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礼治思潮;礼治思潮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重新反思西周以来的礼乐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广泛的思想观念的探讨,商周宗教迷信思想和文化观念被扬弃,人文思想勃兴成为春秋时期文化的显著特点,此后人文的方向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
关键词
春秋时期
礼治思潮
礼乐文化
政治活动
中国
文化居心叵测
-
Keywords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ruling the land with ritual
the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
分类号
G129
[文化科学]
-
-
题名略论春秋时期礼治思潮中德观念的人文化
- 2
-
-
作者
苟奉山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
-
出处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6期253-254,共2页
-
文摘
面对社会危机,思想家们主张将"礼"作为政治指导原则并运用于内政外交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股"以礼治国"的社会思潮。受其影响,德观念的思想内涵在理性精神、伦理价值、人文品格上实现人文化。
-
关键词
春秋时期
礼治思潮
德观念
人文化
-
Keywords
spring and sutumn period
ideological trend of courtesy
concept of virtue
humanism
-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春秋时期礼治思潮的兴起与转向
- 3
-
-
作者
高微征
刘毓庆
-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0,共8页
-
文摘
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反思社会动荡产生的根源,重新认识礼的价值与意义,把礼作为立国、治国、修身的方略,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礼治思潮,反映在文化生活中,就是盟会、朝聘、问对时出现大量论礼行为。以频率与内容为考察对象,可知礼治思潮在春秋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闵公至成公年间为发展期,襄公至昭公年间为兴盛期,定公至哀公年间为衰落转向期。礼治的内涵也相应经历了三次变化:抽象的“德”开始向具体的“礼”转变,礼成为调节所有社会关系的指导原则与行为规范,法作为礼的补充进入社会治理序列。礼治思潮兴衰变化的原因是,统治秩序的崩溃、统治模式的转型、主流价值观念的改变以及“法治”思维的萌芽,其根源则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对社会发展变化的不断调适,新的礼治内涵与社会规则在礼治思想的自我反思与扬弃中产生。
-
关键词
春秋时期
论礼
礼乐文明
礼治思潮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春秋时期两大思潮与孔学伦理政治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杨高男
-
机构
怀化学院人文教育系
-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2-26,共5页
-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原始儒家伦理政治理论研究"
项目编号:05ZC148
-
文摘
从西周社会“敬德”、“保民”、“慎罚”的核心政治理念,到春秋时期民本和礼治两大政治思潮,再到原始儒家以仁礼涵摄架构起道德人文主义与政治礼治主义的伦理政治理论,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演绎着由神权政治到伦理政治的思想历程。
-
关键词
民本思潮
礼治思潮
伦理政治
-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people basic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ceremony
the ethics politics
-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春秋时期两大思潮与孔学伦理政治
- 5
-
-
作者
杨高男
-
机构
怀化学院人文教育系
-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24-29,共6页
-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原始儒家伦理政治理论研究"
项目编号:05ZC148。
-
文摘
从西周社会“敬德”、“保民”、“慎罚”的核心政治理念,到春秋时期民本和礼治两大政治思潮,再到原始儒家以仁礼涵摄架构起道德人文主义与政治礼治主义的伦理政治理论,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演绎着由神权政治到伦理政治的思想历程。
-
关键词
民本思潮
礼治思潮
伦理政治
-
Keywords
theideological trend of people basic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ceremony the ethical politics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孔学的重礼情结与社会和谐理念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李桂民
-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7-60,共4页
-
文摘
“礼”属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春秋时期社会的失序决定了孔子特殊的重礼情结。顺应春秋时期的礼治思潮,孔子寄希望于礼治秩序的重建,试图通过个体的理性自觉实现境界提升,由个体之“仁”重建理想的礼治和谐社会。孔子的省刑或无刑的主张,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与其后来的法家有不同的思路,其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构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孔学
重礼情结
社会和谐
礼治思潮
-
Keywords
Confucius
rites
feeling
social harmony
gentleman personality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试论孔子道德学说的构建
- 7
-
-
作者
梁刚
-
机构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11,共4页
-
文摘
孔子的道德学说是构建在春秋时期宗法血缘关系遭到破坏、宗法等级制度逐级崩溃的社会变迁的基础上的;也是构建在礼治思潮兴起、人们重视社会秩序与社会规范重建的思想资源基础之上的。在具体的构建上,它以“仁”为核心,也包括一系列的道德规范与道德修养方法,由此开创了先秦儒家道德文化。
-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礼治思潮
仁学思想
道德文化
道德修养
构建
学说
孔子
资源基础
血缘关系
-
分类号
F740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