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景观与互赠:虚拟礼物交换机制下陌生人社交关系研究
1
作者 党琼 胡林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陌生人社交软件中的礼物交换机制已成为一种新的人际交往与传播模式,重塑着人与媒介、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从媒介可供性和礼物交换理论的视角,通过APP漫游法和深度访谈法,透过平台的技术机制及嵌入其中的文化指征,探讨国内某头部陌生人交... 陌生人社交软件中的礼物交换机制已成为一种新的人际交往与传播模式,重塑着人与媒介、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从媒介可供性和礼物交换理论的视角,通过APP漫游法和深度访谈法,透过平台的技术机制及嵌入其中的文化指征,探讨国内某头部陌生人交友APP用户的交往语境和虚拟礼物交换如何建构与重塑社会交往。发现平台S的虚拟礼物交换机制不仅成为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交链接,使赠礼仪式成为多角色共同参与的礼物景观,还构建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圈层化社交网络。但平台为了吸引和留住用户,利用礼物经济催生社交商品化、性别消费促使情感商品化,这种在商业逻辑下形成的社交关系不利于建立健康的友谊,应引起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媒介可供性 虚拟互动 陌生人社交
下载PDF
马塞尔·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对民俗体育的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强 涂传飞 熊晓正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9,共5页
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对反思民俗体育研究和发展实践具有启发意义。民俗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总体呈献体系,民俗体育的功能主要有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建构社会关系功能、心理认同功能及建构社会秩序的功能。因此,要综合化发展民俗体育。
关键词 马塞尔·莫斯 礼物交换理论 总体呈献体系 民俗体育 启示
下载PDF
农村社会人情关系下的礼物交换——以山东省董家村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艳玲 屈锡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家,人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其一般通过礼物交换来表达。近年来,礼物交换之风盛行,甚至还被异化为请客送礼、贪污受贿等等其他形式。礼物交换已变成农民一沉重的负担。
关键词 礼物交换 差序格局 互惠原则 生命仪式
下载PDF
莫斯“礼物交换世界”中的人性诉求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银兵 甘代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5-28,共4页
基于"礼物交换世界"中主体间精神的、非功利的联系,莫斯提出了自己的人性理念诉求和人性实践诉求,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克服现实经济危机、法律危机以及道德危机的理想之路,演示了一个和谐社会建构的真实图景。
关键词 莫斯 礼物交换世界 人性 实践诉求
下载PDF
数字劳动、礼物交换与网络消费——中国网络直播经济研究反思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宇 杨素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101,共9页
近年来,中国学者主要围绕网络直播的文化形态、亲密关系、情感劳动、直播主体、带货营销等主题展开讨论。从经济视角出发,网络直播的研究囊括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重要环节,并且聚焦数字劳动的生产与分配、互动交往中的礼物交换... 近年来,中国学者主要围绕网络直播的文化形态、亲密关系、情感劳动、直播主体、带货营销等主题展开讨论。从经济视角出发,网络直播的研究囊括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重要环节,并且聚焦数字劳动的生产与分配、互动交往中的礼物交换、网络营销与消费促进中的社会关联三大方面。对网络直播经济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有待于通过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相互借鉴,尤其是在注重实证数据和民族志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该领域理论分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经济 数字劳动 礼物交换 网络消费 民族志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礼物交换与人际互动——宁夏南部回族人情表达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自强 董国皇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礼物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是维系人际关系、传递社会情感的特殊工具。在人类学研究中,通常以礼物交换为视角,理解和诠释文化运作机制与人际互动的关系。文章在对宁夏南部回族聚居区的"礼物交换"这一事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 礼物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是维系人际关系、传递社会情感的特殊工具。在人类学研究中,通常以礼物交换为视角,理解和诠释文化运作机制与人际互动的关系。文章在对宁夏南部回族聚居区的"礼物交换"这一事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运用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其进行阐释,探讨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回族乡村社会礼物交换的类型及其内部逻辑,揭示礼物交换背后所表征的回族传统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礼物交换 人际互动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礼物交换与人际互动——广西龙脊壮族的馈赠礼俗考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钟福民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95-98,共4页
礼物交换构成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礼物交换透视民间社会的文化特色成为一个独特视角。具有鲜明文化个性的广西龙脊壮族,其馈赠文化也呈现出丰富的特色,表明当地人们高度重视礼物馈赠的责任。
关键词 礼物交换 人际互动 龙脊 壮族
下载PDF
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大国的礼物交换 被引量:3
8
作者 袁指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5,共6页
在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大国确立起了以礼物交换为核心的外交体系。近东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大国势力范围的边界、宫廷控制社会财富,造就了大国间繁盛的礼物交换。礼物交换本质上是披着礼物外衣的商品贸易。在礼物交换中,近东大国采取了... 在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大国确立起了以礼物交换为核心的外交体系。近东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大国势力范围的边界、宫廷控制社会财富,造就了大国间繁盛的礼物交换。礼物交换本质上是披着礼物外衣的商品贸易。在礼物交换中,近东大国采取了拖欠策略,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礼物交换博弈中,拖欠只是大国间的小摩擦,不会动摇阿马尔那时代礼物交换体系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马尔那时代 近东 大国 礼物交换
下载PDF
礼物交换:微信红包的媒介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闯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68,共4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红包向虚拟红包转型,"微信红包"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礼物交换"的人类学理论出发,并结合深度访谈法,认为微信红包作为一种礼物交换的媒介,具有游戏性、功能性和情感性,表现在集体狂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红包向虚拟红包转型,"微信红包"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礼物交换"的人类学理论出发,并结合深度访谈法,认为微信红包作为一种礼物交换的媒介,具有游戏性、功能性和情感性,表现在集体狂欢、社交礼仪和人的延伸之中。微信红包跨越时空局限,交换着数字化的货币,也传递着祝福与问候,它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关系,延续礼物交换的礼俗,传承中国的礼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红包 礼物交换 媒介人类学
下载PDF
惩罚、奖励与合作行为——基于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骆欣庆 刘剑锋 谢骏杰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3期26-35,共10页
引入惩罚和奖励机制的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研究惩罚和奖励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合作行为,进而判断利用惩罚和奖励是否真的可以达到预期激励效果。通过基准实验局、惩罚实验局、奖励实验局、惩罚奖励实验局四种不同实验的对比分析,证实了惩罚... 引入惩罚和奖励机制的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研究惩罚和奖励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合作行为,进而判断利用惩罚和奖励是否真的可以达到预期激励效果。通过基准实验局、惩罚实验局、奖励实验局、惩罚奖励实验局四种不同实验的对比分析,证实了惩罚和奖励确实影响人们的合作行为。研究发现: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拥有惩罚权利时,更愿意提供较高的工资;相比于单纯的惩罚或奖励机制,同时拥有惩罚和奖励双重机制时,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对工人的努力程度影响更大。从工人的角度来说,存在惩罚和奖励双重机制时,工人提供的努力程度对工人的收益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 奖励 合作行为 礼物交换博弈实验
下载PDF
劳动雇佣关系中互惠的触发机制和影响因素探究——基于礼物交换实验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志伟 殷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9-101,共13页
劳动力市场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隐性互惠偏好能够导致雇佣关系中互惠行为的发生,但现有文献缺乏对这种互惠行为触发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双边礼物交换实验检验了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中互惠的触发机制以及影响互惠关系的因素... 劳动力市场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隐性互惠偏好能够导致雇佣关系中互惠行为的发生,但现有文献缺乏对这种互惠行为触发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双边礼物交换实验检验了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中互惠的触发机制以及影响互惠关系的因素,并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着稳健的互惠行为倾向,但在不同条件下双方的互惠程度存在差异;损失风险下雇佣双方互惠的触发需要二重条件,既需要赠礼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互惠能够提高自身收益;雇主和雇员交流的效率会影响互惠程度的变化;重新匹配有利于雇主和雇员在新的雇佣环境中采取更为主动的互惠行为;雇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于互惠程度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本研究拓展了劳动雇佣关系中关于互惠行为的学术探讨边界,研究结论丰富了劳动雇佣关系和互惠偏好理论方面的相关文献,对于通过互惠机制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摩擦问题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佣关系 互惠 触发机制 礼物交换实验
下载PDF
都市情感生活中的礼物交换特征与功能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云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0-24,共5页
礼物交换是都市人情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情感社会学角度研究礼物交换现象对构建和谐情感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运用100名个案访谈资料发现礼物交换在都市情感生活中具有多样性、情境性、仪式性、感受性四个基本特征。礼物交... 礼物交换是都市人情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情感社会学角度研究礼物交换现象对构建和谐情感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运用100名个案访谈资料发现礼物交换在都市情感生活中具有多样性、情境性、仪式性、感受性四个基本特征。礼物交换的基本功能是抒情和实用。随着社会的变迁,抒情功能的强化幅度大于其实用功能,表现为礼物的符号化趋势加强,礼物运用的仪式主义特征更为突出,礼物的情感功能更加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都市情感生活 特征 功能
下载PDF
乡村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中的礼物交换——以贵州白沙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敏 张光红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2-64,共3页
中国崇尚礼尚往来,礼物在你来我往中表达并形成了社会关系,纷繁复杂的礼物交换折射出人际关系网络。而今,农村的礼物交换之风盛行,礼物已失去最本真的意义,甚至成为农民的负担。
关键词 礼物交换 权力声望 礼物 互惠原则
下载PDF
礼物交换与佛教经济学——一个西藏“寺院-村落”共同体的互惠与团结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玥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4-91,共8页
本文借用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以及宗教经济学范式的阐释主义视角,通过对日喀则南木林县牛寺与牛村的互惠共生关系,来说明在藏区社会中,寺院一村落社会形成的彼此依赖的互惠共生关系一直以来是村落社会得以整合和团结的机制。而这种互惠... 本文借用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以及宗教经济学范式的阐释主义视角,通过对日喀则南木林县牛寺与牛村的互惠共生关系,来说明在藏区社会中,寺院一村落社会形成的彼此依赖的互惠共生关系一直以来是村落社会得以整合和团结的机制。而这种互惠共生的关系机制,既是佛教经济学的价值伦理,也为人类学通过阐释主义视角来理解不同宗教的经济伦理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寺院-村落 宗教经济学 互惠共生
下载PDF
农村社区中礼物交换的社会学分析——以华北地区L村的一次婚礼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广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3-77,共5页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尤其是在人情关系型的传统农村社区,人情是村民之间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礼物则是交换的载体。婚礼中礼物交换不仅规范人们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功能,还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裨益人...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尤其是在人情关系型的传统农村社区,人情是村民之间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礼物则是交换的载体。婚礼中礼物交换不仅规范人们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功能,还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裨益人们,使公众感知和承认生命周期中的重大决定——婚姻关系的社会维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礼物交换 人际关系
下载PDF
民间社会关系的另一种维系方式:礼物交换——以山东民间的“行来往”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明远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9-49,57,共2页
马塞尔·莫斯在《礼物》中提出蕴含在事物中的"灵力"使收礼者必须回礼,阎云翔则提出了人情在中国人的礼物交换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总之,礼物交换是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在山东民间,人生仪礼是人们的主要社交活动场合。在这些仪... 马塞尔·莫斯在《礼物》中提出蕴含在事物中的"灵力"使收礼者必须回礼,阎云翔则提出了人情在中国人的礼物交换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总之,礼物交换是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在山东民间,人生仪礼是人们的主要社交活动场合。在这些仪式中,礼物交换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并且,礼物交换正用一种相对"制度化"而言更加温情的方式维系着民间社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行来往 民间 社会关系
下载PDF
人的需要、礼物交换与自愿性雇员福利
17
作者 史振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79,共5页
交换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现象。雇佣关系既是经济交换关系也是社会交换关系,又经常被描述为礼物交换关系。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考察人的需要、福利及礼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雇主为雇员提供自愿性雇员福利项目以满足雇员... 交换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现象。雇佣关系既是经济交换关系也是社会交换关系,又经常被描述为礼物交换关系。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考察人的需要、福利及礼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雇主为雇员提供自愿性雇员福利项目以满足雇员的不同福利需求,能够在雇主与雇员之间建立和维系以互惠为基础的礼物交换关系,从而发挥雇员福利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多样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需要 礼物交换 自愿性雇员福利 雇佣关系 互惠
下载PDF
礼物交换的延伸——价值交换在培训中的应用
18
作者 孙健 刘芳兵 《继续教育》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了验证组织在实施人力资本培训中应如何发挥作用,本文提出了全新的价值交换理论,从该理论模式入手运用对比分析其与上述两种理论的不同之处,并指出采用这种理论指导有何特点并会产生何种影响,从而为我国在对人力资本进行培训的过程中... 为了验证组织在实施人力资本培训中应如何发挥作用,本文提出了全新的价值交换理论,从该理论模式入手运用对比分析其与上述两种理论的不同之处,并指出采用这种理论指导有何特点并会产生何种影响,从而为我国在对人力资本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价值交换 一般培训 人力资本
下载PDF
礼物交换:作为回族民间社会关系的一种维系方式
19
作者 王歌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第7期1-2,共2页
基于"礼物交换世界"中的非功利性联系,马歇尔莫斯提出了蕴含在礼物中的某种精神力量"hau",使礼物的给予、接受、回报成为了建立人际关系中的强制性义务。阎云翔却提出在中国民间的礼物交换中,人情扮演者一个很重要的联系,同样使"... 基于"礼物交换世界"中的非功利性联系,马歇尔莫斯提出了蕴含在礼物中的某种精神力量"hau",使礼物的给予、接受、回报成为了建立人际关系中的强制性义务。阎云翔却提出在中国民间的礼物交换中,人情扮演者一个很重要的联系,同样使"随礼"成为了维系双方关系的义务。总之,礼物交换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在经济、法律、道德方面都不可忽视。在宁夏回族民间,人生礼仪活动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交场所,重要仪式中的礼物交换更成为维系良好友谊、建立和谐美好社会、展现人间温情的"制度化"的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回族 社会关系
下载PDF
集体欢腾、绝地天通与礼物交换——莫斯与涂尔干宗教人类学思想的理论分歧及其化解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元元 张科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6,144,共11页
涂尔干将神圣—社会理解为一种外在于凡俗—个体的强制性存在,自我的牺牲成为个体感知和进入社会的前提,以个体自我牺牲为特征的“集体欢腾”也因此成为涂尔干眼中通向社会的最佳路径;莫斯则暗示,“集体欢腾”所催生的亢奋、痴迷与狂暴... 涂尔干将神圣—社会理解为一种外在于凡俗—个体的强制性存在,自我的牺牲成为个体感知和进入社会的前提,以个体自我牺牲为特征的“集体欢腾”也因此成为涂尔干眼中通向社会的最佳路径;莫斯则暗示,“集体欢腾”所催生的亢奋、痴迷与狂暴会反噬个体乃至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个体注定不能通过这一路径进入社会,相反,保持人—神适度分离的“绝地天通”才是日常生活得以持续的保障;为化解与涂尔干的理论分歧,莫斯以礼物为中介,指出了“社会如何可能”的另一种答案:循环往复的礼物交换能够让“社会力”完全作用于个体,使社会的生产和持续得以可能。重现莫斯与涂尔干宗教人类学思想的理论分歧,有助于理解法国年鉴学派宗教人类学研究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与理论延承,能够为准确解读《礼物》提供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 涂尔干 集体欢腾 绝地天通 礼物交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