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编说郛本、集纬本《礼纬》佚文辨正 被引量:1
1
作者 余作胜 刘亚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166,共5页
重编说郛本、集纬本是《礼纬》的两个早期辑本,对后世辑本影响较大,但这两个辑本都存在较严重的误辑现象,佚文错误也多为后世辑本所因袭。通过对重编说郛本佚文之误9处、集纬本篇目之误1处和佚文之误14处的辨析,基本廓清了这些文献的本... 重编说郛本、集纬本是《礼纬》的两个早期辑本,对后世辑本影响较大,但这两个辑本都存在较严重的误辑现象,佚文错误也多为后世辑本所因袭。通过对重编说郛本佚文之误9处、集纬本篇目之误1处和佚文之误14处的辨析,基本廓清了这些文献的本来面目,对今后的《礼纬》重辑和研究都将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纬 重编说郛本 辑佚 佚文辨正
下载PDF
“应天制礼”观念的思想生成与学理阐释——以《礼纬》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付林鹏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21,159,共13页
在关于礼之起源的众多说法中,“应天制礼”说最具思想史意味。这一观念肇端于春秋时期,被儒家学者所继承,为礼的制作找到了终极性根源。及至汉代,这一观念又发展出更为丰富的思想层次,董仲舒在赋予天以宇宙总体秩序内涵的基础上,从天道... 在关于礼之起源的众多说法中,“应天制礼”说最具思想史意味。这一观念肇端于春秋时期,被儒家学者所继承,为礼的制作找到了终极性根源。及至汉代,这一观念又发展出更为丰富的思想层次,董仲舒在赋予天以宇宙总体秩序内涵的基础上,从天道和天命两个角度探讨了“应天制礼”的内在学理。《礼纬》则以董仲舒的学说为理论框架,不但从细节上丰富了“应天制礼”的具体内容,更深入讨论了“应天制礼”的感应模式,甚至还与汉代的礼仪实践产生了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天制 董仲舒 礼纬 天人感应
原文传递
《礼纬》、《乐纬》合论 被引量:2
3
作者 任蜜林 柳兰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8,共9页
《礼纬》、《乐纬》是纬书中的两种。由于古代乐学是从属于礼学的,因此,《礼纬》、《乐纬》可以放在一起研究。通过对西汉礼学的考察,可以知道《礼纬》、《乐纬》的形成与二戴礼学关系密切。在思想内容上,《礼纬》、《乐纬》主要记载了... 《礼纬》、《乐纬》是纬书中的两种。由于古代乐学是从属于礼学的,因此,《礼纬》、《乐纬》可以放在一起研究。通过对西汉礼学的考察,可以知道《礼纬》、《乐纬》的形成与二戴礼学关系密切。在思想内容上,《礼纬》、《乐纬》主要记载了很多古代的礼乐制度和作用。《礼纬》、《乐纬》认为,礼乐在古代之所以重要并非因为它们的形式而在于它们观得失之效、反人道之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纬 《乐 二戴 乐制度 乐作用
原文传递
《礼纬》三种的流传与辑佚
4
作者 李梅 俞艳庭 《汉籍与汉学》 2021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后汉书·方术列传·樊英传》李贤注所录"礼纬"有三种,分别为《含文嘉》《稽命征》《斗威仪》。汉后古籍中有与纬书《礼纬含文嘉》同名者二,一为张师禹所授,含《天镜经》《地镜经》《人镜经》;二为言占星术之书,此... 《后汉书·方术列传·樊英传》李贤注所录"礼纬"有三种,分别为《含文嘉》《稽命征》《斗威仪》。汉后古籍中有与纬书《礼纬含文嘉》同名者二,一为张师禹所授,含《天镜经》《地镜经》《人镜经》;二为言占星术之书,此二者皆非李贤注所录之"含文嘉"。在对《礼纬》三种进行辑佚的过程中,发现《礼纬》的佚文在传写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些文字差异,可能并非简单的刻写传抄之误,而是有意识的改写,这也有可能暗示《礼纬》并非一次性写定,而是在传授与传写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不断被改写的过程,也有可能是在后世的引用中,被人们有意地加以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纬 《含文嘉》 《稽命征》 《斗威仪》
原文传递
《礼纬含文嘉·精魅篇》的辟邪思想与鬼神观 被引量:1
5
作者 佐佐木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8,共9页
台湾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所藏《礼纬含文嘉》是十分珍贵的包括天文五行占等的占书资料。虽然此书在宋代到清代的各种资料中被提及,但因为传本极少,所以至今一直被学者们所忽略。其所载《精魅篇》实际上是《白泽图》辟邪文化发展史上非... 台湾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所藏《礼纬含文嘉》是十分珍贵的包括天文五行占等的占书资料。虽然此书在宋代到清代的各种资料中被提及,但因为传本极少,所以至今一直被学者们所忽略。其所载《精魅篇》实际上是《白泽图》辟邪文化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资料之一。本文拟基于已往的成果来探讨《礼纬含文嘉·精魅篇》的辟邪思想与作为其背景的鬼神观,并进一步研究《白泽图》与由此派生的辟邪文物,以及它们在朝鲜与日本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纬含文嘉·精魅篇》 精魅 《白泽图》 辟邪 鬼神观
原文传递
九锡渊源考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凯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56,共22页
曹魏以降史籍所载九锡渐趋一致、规范,按照排列次序一般包含车马、衣服、乐则、朱户、纳陛、弓矢、鈇钺、秬鬯。以《韩诗外传》卷八第十三章九锡记载及《汉书·武帝纪》所载元朔奏议为史料依据的九锡自西汉初即有之说值得商榷。规... 曹魏以降史籍所载九锡渐趋一致、规范,按照排列次序一般包含车马、衣服、乐则、朱户、纳陛、弓矢、鈇钺、秬鬯。以《韩诗外传》卷八第十三章九锡记载及《汉书·武帝纪》所载元朔奏议为史料依据的九锡自西汉初即有之说值得商榷。规范化九锡实始出《礼纬·含文嘉》,始出文献时段当在王莽受"九命之锡"(汉平帝元始五年)至《白虎通》成书(汉章帝建初四年)之间,而非谶纬大量造生的哀平之际。《礼纬·含文嘉》在东汉初年官方主导的谶纬思潮影响下,将九锡名称规范化;在试图将儒学与谶纬进一步结合的白虎观会议后,由班固《白虎通》引用《含文嘉》文,剔除王莽以九锡为篡位工具的实践影响,回复至九锡渊源的宗周九命褒奖功臣的最初功能上,并将之与封爵、土地相关联,申述规范化九锡"组合"与"排序"的依据,从而将谶纬化的九锡权威化、官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锡 始出文献时段 礼纬·含文嘉》 《白虎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