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礼记·曲礼上》看“礼敬意识”与孝道思想
1
作者 何顺畅 姜雪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礼记·曲礼上》蕴含着丰富的礼敬意识,这些礼敬意识贯穿历史,成为统治者推行政治伦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文本。《礼记·曲礼上》还有深刻的孝道与人性相关阐述,表现了对“老”的尊重与回应。人的孝道培养有七种类型,说明了孝道培... 《礼记·曲礼上》蕴含着丰富的礼敬意识,这些礼敬意识贯穿历史,成为统治者推行政治伦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文本。《礼记·曲礼上》还有深刻的孝道与人性相关阐述,表现了对“老”的尊重与回应。人的孝道培养有七种类型,说明了孝道培养是礼制建设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曲礼上》 孝文化 孝道 人道
下载PDF
《礼记·曲礼上》对五礼的解读
2
作者 姜雪 何顺畅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1-44,共4页
现存《礼记·曲礼上》,是儒学经典《礼记》的总纲篇,它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详尽地解读了《周礼》中的“五礼”之论。笔者秉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学术思想,对它进行了初步的现代意识领悟,深感它既是汉代之前中华民族长期礼制文... 现存《礼记·曲礼上》,是儒学经典《礼记》的总纲篇,它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详尽地解读了《周礼》中的“五礼”之论。笔者秉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学术思想,对它进行了初步的现代意识领悟,深感它既是汉代之前中华民族长期礼制文化建设的成果总结,又是汉代礼学家对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创新性贡献。它用雄辩的事实说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礼”,不是形而上的空洞说教,而是形而下的实践化、生活化、日常化、落地生根了的文明之规。它既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又是时下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笔宝贵的人文遗产,蕴含着“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无穷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曲礼 解读
下载PDF
《礼记·曲礼》成篇年代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4-97,共4页
《礼记.曲礼》成篇于何时,前人较少论及。本文将《曲礼》与《仪礼》、《大戴礼记》、《孝经》、《孟子》、《荀子》、《韩诗外传》、《新书》以及郭店楚简《尊德义》等文献中的相关文字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曲礼》成篇于春秋末战国初,整... 《礼记.曲礼》成篇于何时,前人较少论及。本文将《曲礼》与《仪礼》、《大戴礼记》、《孝经》、《孟子》、《荀子》、《韩诗外传》、《新书》以及郭店楚简《尊德义》等文献中的相关文字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曲礼》成篇于春秋末战国初,整理编集者可能是曾子或其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曲礼 成篇年代
下载PDF
读《礼记·曲礼》札记
4
作者 王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22-25,共4页
对《礼记·曲礼》郑玄注及其它训释作辨正。
关键词 礼记·曲礼 旧注 辨正
下载PDF
《礼记·曲礼》中的男女之大防
5
作者 夏高发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5-37,共3页
《礼记.曲礼》对于男女有别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设立了“男女之大防”:防乱伦、防通奸、防见物思淫。其目的在于使人别于禽兽,保证种族蕃息昌盛,维护父系继承的宗法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关键词 礼记·曲礼 男女之大防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结构与意义《礼记·曲礼》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柳财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80,共27页
社会人类学对于礼与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日常社会生活和加深对社会结构的理解,因为研究所侧重的仪式过程激活了人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的实践主体性。通过对《礼记·曲礼》的社会人类学解读,我们发现,人的日常生活具有社会结构... 社会人类学对于礼与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日常社会生活和加深对社会结构的理解,因为研究所侧重的仪式过程激活了人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的实践主体性。通过对《礼记·曲礼》的社会人类学解读,我们发现,人的日常生活具有社会结构与时间性这些基本要素,礼制结构内含复杂的人伦结构与天人关系,以及丰富的时间体验。礼所体现的情感与意义是社会生活之神圣感的源泉,礼仪就是将人和社会带入这种境界的手段与过程。这种尝试性的解读意在将传统礼仪纳入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类学 礼记·曲礼》日常生活“社会-时间”结构 意义
下载PDF
儒家传统中的隐私观念——基于《礼记·曲礼》几个条目的论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小强 《天府新论》 2020年第6期36-41,共6页
“隐私”作为一个从西方兴起的、历史不过一百余年的现代概念,似与古代的儒家文明不相关联。然在《礼记·曲礼》篇中,儒家却展现了包括隐私空间、信息隐私、私人意愿乃至独立私人领域在内的多层次、多情景的隐私观念。儒家的隐私观... “隐私”作为一个从西方兴起的、历史不过一百余年的现代概念,似与古代的儒家文明不相关联。然在《礼记·曲礼》篇中,儒家却展现了包括隐私空间、信息隐私、私人意愿乃至独立私人领域在内的多层次、多情景的隐私观念。儒家的隐私观念以礼为主要表达途径,从特点上看,一是以群体内部的个人而非与群体对立的个人为基础,二是将隐私的追求作为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善而非个人利益的实现。儒家关于隐私的特殊观念实际上能够成为现代狭隘的、个人利益式隐私观念的重要补充与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曲礼 儒家 隐私观念 隐私权
下载PDF
《尚书·顾命》册仪的讨论 关于《曲礼》“六大”和《小盂鼎》“三左三右”的决疑
8
作者 邓国光 《中国文化》 1993年第1期98-103,共6页
郭沫若《周官质疑》根据《尚书·顾命》的册仪,提出《小盂鼎》的“三左三右”一词所指的人物,属于《礼记·曲礼》所说的“六大”。郭说今多为学界接受,惟平心考察相关的文献,则郭说可疑处甚多,且不合古礼制度。由于问题涉及古... 郭沫若《周官质疑》根据《尚书·顾命》的册仪,提出《小盂鼎》的“三左三右”一词所指的人物,属于《礼记·曲礼》所说的“六大”。郭说今多为学界接受,惟平心考察相关的文献,则郭说可疑处甚多,且不合古礼制度。由于问题涉及古代经学和史学等广阔层面,釐辨曲解,并非没有意义。本文乃复原《顾命》册仪的场面,以检讨郭说,并就有关文献以及出土资料譣论《小盂鼎》“三左三右”的性质。以下就四方面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鼎 礼记·曲礼 出土资料 周官 小孟鼎 内酒 周康王 曾子 左史 宗伯
下载PDF
人类走向文明的宝典——《礼记》
9
作者 李荣胜 《今日中国》 2015年第9期90-91,共2页
《礼记》是儒家“五经”中成书最晚的一部经典,大约在西汉中期(一说是汉末);也是列入“五经”最晚的一部经典,直到唐朝朝廷颁布的“五经”里才有了《礼记》。宣示儒家礼治精神的经典人们不禁会问:孔子创立儒学,极为崇尚礼义;他教学... 《礼记》是儒家“五经”中成书最晚的一部经典,大约在西汉中期(一说是汉末);也是列入“五经”最晚的一部经典,直到唐朝朝廷颁布的“五经”里才有了《礼记》。宣示儒家礼治精神的经典人们不禁会问:孔子创立儒学,极为崇尚礼义;他教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第一艺就是“礼”,怎么会成书最晚、列入五经最晚呢?要回答这个提问,必须从“三礼”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 西汉中期 猩猩能言 宦学事师 礼记·曲礼 哀公问 曾子
下载PDF
试论礼的形成及其初期的特征和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竺焕浩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58-62,共5页
我国素称礼义之邦。数千年来,以亲亲尊尊为特征的礼义始终贯串于我国历代的施政、刑法和教育之中,成为我国历代人们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形成我国民族心理素质的因素,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同时它又是我国历史上沉重的包袱,愈到后... 我国素称礼义之邦。数千年来,以亲亲尊尊为特征的礼义始终贯串于我国历代的施政、刑法和教育之中,成为我国历代人们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形成我国民族心理素质的因素,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同时它又是我国历史上沉重的包袱,愈到后来愈成为我国社会改革和进步的阻力。但是它在形成之初却是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尊尊 传统道德规范 社会改革 心理素质 礼记·曲礼 别同异 先王 行为规范
下载PDF
“礼仪之邦”还是“礼义之邦”?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清华 《唯实》 2015年第7期84-86,共3页
有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人表示异议:"礼仪"是指注重礼节、仪表、辞令等。如称吾国为"礼仪之邦",无异于说"中国人只会打躬作揖"。因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吾国是"礼义之邦"。于是... 有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人表示异议:"礼仪"是指注重礼节、仪表、辞令等。如称吾国为"礼仪之邦",无异于说"中国人只会打躬作揖"。因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吾国是"礼义之邦"。于是,又有人质疑:礼义之邦就是文明之邦吗?先秦"礼义",核心是"尊君抑臣"——它是解决不普通的而且不平等的人之间如何相处这一问题的。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在政治体系之中强调的是等级差异,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君 等级差异 儒家思想 三纲 大同社会 儒道互补 做人处事 礼记·曲礼
下载PDF
儒学道德仁义礼的多义性和同一性
12
作者 魏辛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30-32,共3页
儒学的思想体系,由《四书》、《五经》集其大成。《四书》《五经》的主旨是圣德王道,这是儒学的大经大法,亦即儒家所制定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而高踞于这个政治、伦理、道德规范塔顶的,便是道、德、仁、义、礼五种行为。在儒家眼里,... 儒学的思想体系,由《四书》、《五经》集其大成。《四书》《五经》的主旨是圣德王道,这是儒学的大经大法,亦即儒家所制定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而高踞于这个政治、伦理、道德规范塔顶的,便是道、德、仁、义、礼五种行为。在儒家眼里,它们比智、勇、忠、孝、信、悌、廉、耻等其它行为规范更为重要。索诸典籍,儒家对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四书》 大经大法 《五经》 行为规范 记·祭义 昏义 四海之内 礼记·曲礼
下载PDF
浅谈古礼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3
作者 马俊吉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72-74,共3页
中国素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说明,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上,我们的祖先曾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人类历史是一条持续发展的长河,古代精神文明同现代精... 中国素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说明,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上,我们的祖先曾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人类历史是一条持续发展的长河,古代精神文明同现代精神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促进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就古代精神文明中的几种古礼仪,以及它们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关系,略谈粗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曲礼 《仪 纳采 道德行为 尊人 共产主义事业 品德修养 道德修养
下载PDF
从百年“礼仪之争”看中西文化的冲突
14
作者 张志斌 《民主与科学》 1990年第4期46-48,共3页
不同民族的文化相遇,有融合,也有冲突。17世纪初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围绕着礼仪的争论可谓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宽。由此可看出两种文化对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中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三纲五常”等一套伦理规... 不同民族的文化相遇,有融合,也有冲突。17世纪初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围绕着礼仪的争论可谓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宽。由此可看出两种文化对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中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三纲五常”等一套伦理规范,都是由“礼”来规定安排的。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礼记·曲礼上》)那么,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也必须遵从中国的礼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之争 康熙皇帝 多明我会 礼记·曲礼 耶稣会士 雍正皇帝 利玛窦 伦理规范 皇帝行 方济各会
下载PDF
礼仪与书法
15
作者 景舜逸 《中国书画》 2006年第5期177-177,共1页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曾对他的儿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记·曲礼上》曰:"仁义道德,非礼不成。"道出了礼仪在人们行为中之重要。礼仪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家庭、一...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曾对他的儿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记·曲礼上》曰:"仁义道德,非礼不成。"道出了礼仪在人们行为中之重要。礼仪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家庭、一个组织,还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皆是内在_文明素质的展示。中国素以"礼仪之邦"的美誉而著称于世。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把"让"作为礼仪的重要原则。《左传·襄公十三年》曰:"让,礼之主也。"翻开书法史图卷,从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秦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各种字体的塑造,到不同时代的书风,皆是礼仪的昭示。在书法艺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风 礼记·曲礼 古代思想家 避就 结字 创始者 以立 十三年 让左
下载PDF
应该“礼尚往来”
16
作者 张宿东 《新闻知识》 1986年第7期64-64,共1页
《人民日报》国际副刊二月二十四日给我来信,内称:来信收悉。所提意见正确。《五角大楼拾‘○’》一文中‘手饰’应为‘首饰’。出现这样的差错,是我们工作上的疏忽。谨向读者表示谦意。并感谢您对我们的批评和帮助。信虽短,却言简意赅... 《人民日报》国际副刊二月二十四日给我来信,内称:来信收悉。所提意见正确。《五角大楼拾‘○’》一文中‘手饰’应为‘首饰’。出现这样的差错,是我们工作上的疏忽。谨向读者表示谦意。并感谢您对我们的批评和帮助。信虽短,却言简意赅,读后倍感亲切。宋人苏轼说过:‘人微言轻,理自当尔。’类似上述的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饰 文中 礼记·曲礼 求疵 邹忌 群臣 三分之一 王之
下载PDF
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7
作者 赵焕军 《神州》 2012年第1S期1-1,共1页
古往今来,礼文化一直占据着社会的重要地位。《礼记·曲礼》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一般被认为是礼的初始涵义。大约从那时起,礼尚往来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礼化作了美德,诸如,温良... 古往今来,礼文化一直占据着社会的重要地位。《礼记·曲礼》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一般被认为是礼的初始涵义。大约从那时起,礼尚往来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礼化作了美德,诸如,温良恭俭让这五种传统美德。这个崇尚礼治的礼仪之邦,到了春节更是全民皆"礼",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礼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曲礼 文化 仪规范 渐行渐远 物欲横流 稀松平常 鼓乐齐鸣 与民同乐 下访 逢人便说
下载PDF
“笄礼”,古代女子的成人礼
18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6年第11期41-41,共1页
笄(jī)礼,是汉族女孩的成人礼。笄礼的古义,是女子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是对人生责任、社会角色的提醒。笄,为盘头发用的簪(zān)子。所谓笄礼,就是将头发挽(wǎn)起来,用笄簪上。《礼记·曲礼》说:"女子许嫁... 笄(jī)礼,是汉族女孩的成人礼。笄礼的古义,是女子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是对人生责任、社会角色的提醒。笄,为盘头发用的簪(zān)子。所谓笄礼,就是将头发挽(wǎn)起来,用笄簪上。《礼记·曲礼》说:"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内侧》:"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可见,女子在十五岁许嫁之前举行笄礼,结发加笄,也要取"表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礼记·曲礼 人生责任 古义 社会角色 十年
下载PDF
“冠礼”,古代男子成人的标志
19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6年第11期40-40,共1页
冠礼,俗称成年礼、成丁礼,是古代男人成人的标志。在我国古代,男子在加冠前称为"童子",接近加冠的年龄称为"弱冠"之礼。据《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就是"加冠称字"。这是因为在古代,每个人都有名和字。名是在人出... 冠礼,俗称成年礼、成丁礼,是古代男人成人的标志。在我国古代,男子在加冠前称为"童子",接近加冠的年龄称为"弱冠"之礼。据《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就是"加冠称字"。这是因为在古代,每个人都有名和字。名是在人出生三月便取定的,而字则要等进入成年后才取,在成年礼上制定宣布后使用。因此,成年礼也就是人生中的第二次命名礼,或叫称字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曲礼 成年 成丁 士子
下载PDF
彬彬有礼
20
作者 少丹(编绘)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曲礼上》【解读】人际交往中,有礼仪就会安稳有序;没有礼仪规范就会混乱危殆。
关键词 人际交往 仪规范 礼记·曲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