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库馆臣对《礼部志稿》的删改及其政治寓意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恩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8-165,共8页
《礼部志稿》是明天启年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是明代礼部职掌与官方礼制记载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清朝将其收入《四库全书》,说明满清统治者对明代礼乐制度的认同与传承,但又不满于书中关于四夷,尤其是女直、元、蒙的&qu... 《礼部志稿》是明天启年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是明代礼部职掌与官方礼制记载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清朝将其收入《四库全书》,说明满清统治者对明代礼乐制度的认同与传承,但又不满于书中关于四夷,尤其是女直、元、蒙的"虏夷化"记载,于是对其进行删改。其目的一是为元、蒙"去胡虏化",二是隐匿女直臣属于明朝的史迹,三是改译四夷名物称谓,为虏夷"正名"。通过上述删改,来消除以往史籍对元、蒙、西域等少数民族记载中体现的"虏夷"色彩,重塑其形象,以利于清朝统治。尤其是为四夷名物"正名"之举,不仅见于《礼部志稿》一书,亦见于四库其他著录书籍,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影响深远,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空前浩大的"形象工程",但也造成了异代四夷名物称谓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部志稿 四库馆臣 华夷观 四库全书
下载PDF
《礼部志稿》的作者、成书与版本考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恩荣 程炽玲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2-56,共5页
《礼部志稿》是明末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是关于明代礼部职掌与官方礼制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曾长时间流传稀少,作者又声名不著,故知名度与影响皆不大。文章首次考证了《礼部志稿》的作者、成书过程、书名、成书时间... 《礼部志稿》是明末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是关于明代礼部职掌与官方礼制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曾长时间流传稀少,作者又声名不著,故知名度与影响皆不大。文章首次考证了《礼部志稿》的作者、成书过程、书名、成书时间、卷数、版本流传等基本情况,以便于学界更好利用此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礼部志稿 俞汝楫 俞廷教 四库全书 文献学
下载PDF
题名碑:《礼部志稿》“历官表”史源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恩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3-87,共5页
《礼部志稿》"历官表"的史源主要来自北京礼部题名碑,堪称第一手资料,可信度高,是保存明代礼部历官信息最为系统、最为齐全的文献。不过也存在一些局限之处:一是《礼部志稿》仅收录北京礼部题名碑,而且不齐全,时间截至天启初... 《礼部志稿》"历官表"的史源主要来自北京礼部题名碑,堪称第一手资料,可信度高,是保存明代礼部历官信息最为系统、最为齐全的文献。不过也存在一些局限之处:一是《礼部志稿》仅收录北京礼部题名碑,而且不齐全,时间截至天启初年,之后的职官题名缺载;二是礼部题名碑并不悉载迁都之前的职官题名,故国初历官表较多地参考了其它文献,信息详略不一;三是礼部题名碑多立于嘉靖以后,此前的题名多为追刻,缺漏较多,信息简略,且易于讹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礼部志稿 历官表 史源 题名碑
下载PDF
《礼部志稿》的体例与编纂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恩荣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3-37,56,共6页
《礼部志稿》是明朝天启年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采用了明代后期官署志的新创体例“训传体”,既较全面地编织了各类礼部掌故,又反映了礼部机构架设与权力层次,但因史料来源的不同,“职掌”与“备考”二部分内容上相通,体例上却前后隔... 《礼部志稿》是明朝天启年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采用了明代后期官署志的新创体例“训传体”,既较全面地编织了各类礼部掌故,又反映了礼部机构架设与权力层次,但因史料来源的不同,“职掌”与“备考”二部分内容上相通,体例上却前后隔绝,迥不相同,难以融合,成为志稿一书体例的最大不足。在编纂思想上,《礼部志稿》一书重视追溯初制,理清沿革之变,重视融会贯通,提纲挈领,且有明显的史料考辨意识,为全书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俞汝楫 礼部志稿 体例 官署
下载PDF
《礼部志稿》编纂方式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恩荣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2-77,共6页
《礼部志稿》取材于会典、实录、宝训、题名碑、案牍、传记等文献,采取了原文摘录,删节摘录,精简改写,删节、增添、替换内容,综合处理等多种编纂方式。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能立足全书,对各种史源进行统筹兼顾,使其在不同主题下汇聚成书... 《礼部志稿》取材于会典、实录、宝训、题名碑、案牍、传记等文献,采取了原文摘录,删节摘录,精简改写,删节、增添、替换内容,综合处理等多种编纂方式。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能立足全书,对各种史源进行统筹兼顾,使其在不同主题下汇聚成书。不过《礼部志稿》对史源的处理程度较轻,资料汇编的性质较浓,因而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到全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礼部志稿 史源 编纂
下载PDF
《礼部志稿》“四司职掌”史源与编纂考
6
作者 吴恩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4-31,共8页
《礼部志稿》卷9至卷40“四司职掌”部分截自万历《大明会典》“礼部”卷43至卷116,是该书史源最为集中的部分,约占全书三分之一,具有重要地位。该部分的编纂采取合并卷次、调整标题、改标题、删标题、增加内容、调整顺序等方式,使其更... 《礼部志稿》卷9至卷40“四司职掌”部分截自万历《大明会典》“礼部”卷43至卷116,是该书史源最为集中的部分,约占全书三分之一,具有重要地位。该部分的编纂采取合并卷次、调整标题、改标题、删标题、增加内容、调整顺序等方式,使其更适应志稿一书的体例需求,而在内容上并无实质性变动。该部分内容也存在删去图式、漏文、错乱、照录原文以致误、继承史源本身的不足等方面的局限,影响到全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礼部志稿 史源 编纂 四司职掌
下载PDF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礼部志稿》之不足发覆
7
作者 吴恩荣 袁亚铮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2021年第1期172-186,共15页
《礼部志稿》是明朝天启年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最大的不足在于志在纂辑,而非著述,没有对史料融会贯通,进行深度加工,使得该书缺乏一家之言,终成汇编之书。在编纂上,该书采取众立条目... 《礼部志稿》是明朝天启年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最大的不足在于志在纂辑,而非著述,没有对史料融会贯通,进行深度加工,使得该书缺乏一家之言,终成汇编之书。在编纂上,该书采取众立条目的方式统束史料,使得全书条目众多,不下三千六百条,既易于重复,又不便观览。作为一部书稿,该书存在内容重复,取材、删节、改写不当,内容与标题不符,年份失误,失于考证,内容缺漏等众多不足。《礼部志稿》现仅存四库版本,不仅继承了明代写本的不足,又因纂修工作而新产生了格式、避讳字、异体字、错讹、阙文,对四夷名物相关内容删改等问题,影响到全书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礼部志稿 四库全书 文献 版本
原文传递
中华书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校记 被引量:1
8
作者 司马朝军 《人文论丛》 CSSCI 2013年第1期357-394,共38页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作序,于1997年由中华书局推出。笔者于1998年秋天购得此书,反复校读,发现了大量的错误。鉴于此本引用之广,影响之大,特不惮繁琐,出一校记,以便学界利用。原书用简体,本文采用繁体,且每...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作序,于1997年由中华书局推出。笔者于1998年秋天购得此书,反复校读,发现了大量的错误。鉴于此本引用之广,影响之大,特不惮繁琐,出一校记,以便学界利用。原书用简体,本文采用繁体,且每条后面标明页码;每种提要的条目书没有加书名号,今亦标注之。本文不作烦琐考证,仅点到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中国善本书提要》 礼部志稿 俞汝楫 《四库全书总目》 《千顷堂书目》 进士第 中华书局 王重民 十二卷
下载PDF
熊文灿籍贯续考
9
作者 赵永康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3-85,共3页
《明史》:"熊文灿,贵州永宁卫人。"明代在永宁建置彝族土司政权"永宁宣抚司",直隶四川行省。同城又设地方军事行政机关"永宁卫",戍边屯田,立卫学,治民比郡,隶属贵州都司。永宁,今为泸州市叙永县。所以,按照《明史》的说法,则熊... 《明史》:"熊文灿,贵州永宁卫人。"明代在永宁建置彝族土司政权"永宁宣抚司",直隶四川行省。同城又设地方军事行政机关"永宁卫",戍边屯田,立卫学,治民比郡,隶属贵州都司。永宁,今为泸州市叙永县。所以,按照《明史》的说法,则熊文灿为叙永县人。而泸州云锦场(今泸州市属泸县云锦镇)外,别有道光五年"熊文灿故里"摩崖题刻。嘉庆《四川通志》、《直隶泸州志》,因分别对熊籍贯提出质疑而言"待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文灿 永宁宣抚司 《明史》 直隶泸州 贵州都司 四川行省 卫学 卫籍 礼部志稿 叙永县
下载PDF
古代学校的日常点滴
10
作者 古禾 《月读》 2016年第9期75-80,共6页
古代的学校,除了小学、太学、国子监这样高大上的"贵族学校"外,私人办学之风也十分兴盛。明清时期,私塾遍及城镇和乡村。乡村私塾是比较接地气的教育方式。私塾大多是一师一馆,也就是每所私塾一般只有一位老师。古代有什么样的尊师礼... 古代的学校,除了小学、太学、国子监这样高大上的"贵族学校"外,私人办学之风也十分兴盛。明清时期,私塾遍及城镇和乡村。乡村私塾是比较接地气的教育方式。私塾大多是一师一馆,也就是每所私塾一般只有一位老师。古代有什么样的尊师礼仪?古代的学生又有怎样的上学装备呢?束脩礼束脩礼即古代入学仪式中的"拜师礼"。束脩即捆在一起的十条干肉,一束十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办学 教育方式 负箧曳屣 岁考 礼部志稿 酌中 我的母亲 徐显卿 三味书屋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