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闭症谱系障碍社交动机理论:机制及干预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寇娟 杨梦圆 +1 位作者 魏子杰 雷怡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共13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以及重复刻板兴趣或行为。社交动机理论提出ASD个体是由于社交动机缺乏导致的社交障碍。目前该理论缺乏理论元素及结构关系的系统论证,及基于此理论的低龄ASD儿童群体...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以及重复刻板兴趣或行为。社交动机理论提出ASD个体是由于社交动机缺乏导致的社交障碍。目前该理论缺乏理论元素及结构关系的系统论证,及基于此理论的低龄ASD儿童群体的研究证据。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实验法、眼动及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探索低龄ASD儿童早期社交奖赏、社交定向异常眼动标记及眶额叶脑区活动的神经机制。此外,通过音乐奖赏强化学习的干预方式改善该理论的核心元素(社交奖赏),观测能否改善ASD儿童的社交动机。本研究的开展有望对该理论进行系统验证,并形成改善社交行为的潜在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社交动机理论 眼动 近红外脑成像 音乐奖赏干预
下载PDF
社交动机自我呈现:弱关系主导下社群意见表达策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风 谭馨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162,共6页
通过梳理大学生微信朋友圈意见表达策略选择影响因素,探析其社交媒体应用的深层脉络动向,以期把握社交媒体治理路径的核心因子,进一步完善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使用量表对自我中心导向动机、他人中心导向动机等... 通过梳理大学生微信朋友圈意见表达策略选择影响因素,探析其社交媒体应用的深层脉络动向,以期把握社交媒体治理路径的核心因子,进一步完善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使用量表对自我中心导向动机、他人中心导向动机等自我呈现动机以及意见表达策略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同时测量大学生群体朋友圈基本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朋友圈营造的社会情境是以熟人为基础的传播网络,且弱关系占主导,大学生群体自我呈现的观众是熟识或较为熟识的好友。自我中心导向动机在大学生中更为普遍,与他人中心导向动机一同驱动大学生在朋友圈中选择积极主动型意见表达策略。前后台控制程度与社群意见表达策略选择呈现正向性的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动机 朋友圈 意见表达 社交网络
下载PDF
重复经颅刺激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动机和述情能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丹 邓红冬 +3 位作者 何金玉 刘典英 王魁元 何海英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高频rTMS。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ANS、T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高频rTMS。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ANS、T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第16周末,观察组SANS、T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及PANSS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6周末,观察组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总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能够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可改善其社交动机与述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阴性症状 社交动机 述情能力
下载PDF
共情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主观社会阶层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王银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85-93,96,共10页
为了考察共情、网络利他行为、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主观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网络利他行为问卷、社交媒体使用动机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主观社会阶层量表对2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 为了考察共情、网络利他行为、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主观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网络利他行为问卷、社交媒体使用动机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主观社会阶层量表对2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2)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在共情和网络利他行为中存在着部分中介的作用;(3)主观社会阶层在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主观社会阶层调节了直接效应即共情如何影响网络利他行为,主观社会阶层还调节“后半段路径”,即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对于网络利他行为的作用,随着主观社会阶层的增强,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对于网络利他行为预测的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社交媒体使用动机 网络利他行为 社会阶层 有调节的中介
下载PDF
不同社交网站使用动机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多重中介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方臻 高雯 +1 位作者 黄静静 陈雅岩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年第7期385-395,共11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站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654名大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发现:(1)信息表达与分享、逃避和潮流时尚三个社交网站使用动... 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站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654名大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发现:(1)信息表达与分享、逃避和潮流时尚三个社交网站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呈正相关,社交互动、娱乐放松和习惯性消磨时间三个社交网站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呈负相关;(2)网络社会支持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3)网络人际信任在信息表达与分享、逃避、社交互动和潮流时尚四个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4)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均显著。结论:个体无论何种使用动机,在社交网站使用中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网络利他行为就会相应增多,或者通过增进网络人际信任间接促进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使用动机 网络利他行为 网络社会支持 网络人际信任 多重中介
下载PDF
消费者自我概念对拟人化品牌偏好的影响——社交性动机的中介效应及边界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庆莲 《现代营销(下)》 2020年第11期76-77,共2页
将品牌拟人化(即赋予品牌人性化特征)是营销人员的一项重要品牌定位策略。本文在一个关键的品牌拟人化战略定位即一个品牌与消费者要么互动要么不互动的划分基础上展开研究。营销者通常依赖这种品牌互动策略来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参与度,... 将品牌拟人化(即赋予品牌人性化特征)是营销人员的一项重要品牌定位策略。本文在一个关键的品牌拟人化战略定位即一个品牌与消费者要么互动要么不互动的划分基础上展开研究。营销者通常依赖这种品牌互动策略来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参与度,而很少考虑消费者因素。考虑到不同类型消费者的不同品牌偏好,我们从自我概念理论视角,探究其与品牌拟人化导向的交互作用对品牌偏好影响的路径机制。我们的研究发现依互型自我建构(即相对于独立型自我建构)消费者更偏好于互动导向拟人化品牌,其中社交性动机起中介作用。但上述效应只存在于产品类型为搜索品时,当产品类型为体验品时,二者都偏好互动导向拟人化品牌,其偏好差异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建构 互动导向拟人化品牌 社交动机 产品类型
下载PDF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原因的质性研究
7
作者 徐永超 王艳娇 +2 位作者 王国艳 唐莹 伍艺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的主要原因,为帮助患者更好地重返和适应社会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9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及8个亚主题:社...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的主要原因,为帮助患者更好地重返和适应社会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9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及8个亚主题:社交能力受损(症状困扰、照护需求高、日常生活受限);社交动机不足(病耻感强烈、无意义感涌现、不安全感加剧);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家庭功能不良、公众认知偏差)。结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因社交能力受损、动机不足、支持缺乏而产生社会疏离,医护人员应加强该人群的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注重心理疏导,强化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帮助其康复和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造口术 造口 社会疏离 社交能力 社交动机 社会支持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观的内涵分析及策略培养
8
作者 黄涛 《管理观察》 2020年第6期114-115,共2页
社会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明的反映与标志。大学生的社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束缚得到极大解放,越来越方便快捷。但同时,这种社交方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社... 社会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明的反映与标志。大学生的社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束缚得到极大解放,越来越方便快捷。但同时,这种社交方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交观的表现、特点、内容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求探寻出增强培养大学生通向良好社交观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现实交往 社交 社交动机
下载PDF
体态语及其深层心理动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平潮 王小敏 +2 位作者 张乐民 丁小凤 韩虎林 《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3-74,共2页
体态语是通过使用语言和文字之外的表达方式,非刻意地传情答意,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科学。本文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视角,探究体态语社交上的深层心理动机及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 体态语 社会心理语言学 社交深层心理动机 负面影响
下载PDF
动机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
10
作者 杨冬梅 《宜春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43-44,共2页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然而,传授知识,不等于把知识告诉给学生。从现代教育的观点来看,把教师看成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更为恰当。这样,学生被看成学习的主动者,教师的责任主要在于对学生的...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然而,传授知识,不等于把知识告诉给学生。从现代教育的观点来看,把教师看成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更为恰当。这样,学生被看成学习的主动者,教师的责任主要在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习动机的指导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从广义的学习来说,动机也许不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对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特别是系统掌握某一学科内容的、持久式的学习来讲,动机作用绝对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理论 小学教育 威信性动机理论 社交动机
下载PDF
社交媒体使用如何影响博士生的学术创新能力——社会情感能力与注意失败的中介作用
11
作者 叶映华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6,共8页
社交媒体在博士生群体中使用广泛。以716名学术型博士生为研究对象,探索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及成瘾对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社会情感能力与注意失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博士生群体存在一定的社交媒体成瘾情况;各研究变量在性别、读... 社交媒体在博士生群体中使用广泛。以716名学术型博士生为研究对象,探索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及成瘾对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社会情感能力与注意失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博士生群体存在一定的社交媒体成瘾情况;各研究变量在性别、读博动机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社交媒体使用动机(认知性和享乐性)和成瘾分别显著正向和负向预测博士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开放性思维、情绪稳定性和注意失败在这一预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据此,高校应该重视博士生社交媒体成瘾现状及深层次原因,关注良好导学关系构建及学生的学术进展等情况,并重视博士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 社交媒体使用动机 社交媒体成瘾 学术创新能力 社会情感能力 注意失败
原文传递
大饥荒与宗教信仰——基于CGSS数据的微观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都田秀佳 梁银鹤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8,共15页
文章采用2010—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发现大饥荒对于个人宗教信仰选择具有长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成年时期经历过大饥荒的人群更加倾向于选择信仰宗教,并且考虑流动人口、DID方法和安慰剂... 文章采用2010—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发现大饥荒对于个人宗教信仰选择具有长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成年时期经历过大饥荒的人群更加倾向于选择信仰宗教,并且考虑流动人口、DID方法和安慰剂(placebo)检验下的回归结果也非常稳健。同时,基于宗教社会网络模型和宗教事后保障模型,文章发现社交动机和个人健康状况是两者的重要影响机制。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饥荒 宗教信仰选择 社交动机 保障动机
下载PDF
品牌传播方式对炫耀性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75,共4页
在商业活动中,品牌的传播方式对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现实实践中,诸多旅游品牌十分注重品牌的传播方式。本文构建了品牌传播方式与炫耀性旅游意向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广告传播与促销传播主要通过感知娱乐性对炫耀性旅游意向产... 在商业活动中,品牌的传播方式对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现实实践中,诸多旅游品牌十分注重品牌的传播方式。本文构建了品牌传播方式与炫耀性旅游意向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广告传播与促销传播主要通过感知娱乐性对炫耀性旅游意向产生影响,而公关传播和人际传播主要通过感知有用性对炫耀性旅游意向产生影响;旅游社交动机在品牌传播方式对炫耀性旅游意向中起调节作用,当消费者具有较高的旅游社交动机时,品牌传播方式对炫耀性旅游意向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以往旅游管理和品牌管理的文献,并为旅游行业的相关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传播 旅游品牌 炫耀性旅游 旅游社交动机 旅游消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