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户参与视角下移动社交网络互动特征及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毕达天 马卓 刘健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95,共6页
[目的/意义]重视移动社交网络资源情境的内容建设、丰富和完善服务平台的功能,提升服务的有用性和满意度。[方法/过程]基于用户参与视角,从用户、资源、服务和技术4个维度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互动情境,分析探讨了移动社交网络情境互动过... [目的/意义]重视移动社交网络资源情境的内容建设、丰富和完善服务平台的功能,提升服务的有用性和满意度。[方法/过程]基于用户参与视角,从用户、资源、服务和技术4个维度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互动情境,分析探讨了移动社交网络情境互动过程及其关键的3个互动特征:真实性、可用性和有用性。[结果/结论]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互动模式,以期为信息服务机构或企业、数据库运营商完善和优化移动社交网络情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互动 互动特征 互动模式
下载PDF
在线社交网络互动有助于创业机会的识别吗——基于网络信任双维度视角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维臻 李文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9,共14页
本文借鉴S(刺激)—O(有机体)—R(反应)理论框架,构建了在线社交网络互动、网络信任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的理论模型,采集了长三角512份创业企业样本,通过多层回归分析对三者之间作用机理及匹配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在线社交... 本文借鉴S(刺激)—O(有机体)—R(反应)理论框架,构建了在线社交网络互动、网络信任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的理论模型,采集了长三角512份创业企业样本,通过多层回归分析对三者之间作用机理及匹配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在线社交网络互动对创业机会的形成产生直接的积极作用,其中,与异质性社交网络互动有利于创新型机会的识别,与同质化社交网络互动则促进模仿型机会的识别;其次,在线社交网络互动还通过网络信任间接地促进创业机会的识别,其中认知信任在异质性网络互动与创新型机会识别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情感信任则在同质化网络互动与模仿型机会识别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社交网络互动 网络信任 创业机会识别
下载PDF
论社交网络互动广告中的获利返还 被引量:1
3
作者 季平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0-58,共9页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等一系列互联网工具的快速兴起,传统民事权益不免会受到科技进步的冲击。因为无论是姓名权还是个人信息上的经济利益在现行民法框架内都受到了保护,且存在多种请求权竞合的情况。所以社交网络互动广告在姓名权与个人信...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等一系列互联网工具的快速兴起,传统民事权益不免会受到科技进步的冲击。因为无论是姓名权还是个人信息上的经济利益在现行民法框架内都受到了保护,且存在多种请求权竞合的情况。所以社交网络互动广告在姓名权与个人信息两个层面均对其用户的民事权益构成侵害。姓名权上的经济权益依侵权法、不当得利法及无因管理法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但是从无因管理法出发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润返还。个人信息的保护则应当从侵权法的角度出发,但需要将补偿范围限定在受害人遭受的损害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互动广告 姓名权 个人信息 侵权责任一般条款 不当得利 无因管理
下载PDF
线上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络互动的关系——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
4
作者 曾慧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8期2818-2825,共8页
目的:探讨线上社交焦虑和社交媒体自我表露对个体社交网络互动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349名社交媒体用户,采用社交媒体社交焦虑量表、社交媒体自我表露量表和社交媒体互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行... 目的:探讨线上社交焦虑和社交媒体自我表露对个体社交网络互动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349名社交媒体用户,采用社交媒体社交焦虑量表、社交媒体自我表露量表和社交媒体互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线上社交焦虑与社交媒体自我表露、社交网络互动频率两两显著正相关;线上社交焦虑与社交媒体自我表露的目的性和正向性显著正相关。社交媒体自我表露在线上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络互动频率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线上社交焦虑能通过社交媒体自我表露的完全中介作用对社交网络互动的频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社交焦虑 自我表露 社交网络互动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促进了公众专业志愿服务参与吗?——来自CSS2019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澈容 《运筹与模糊学》 2023年第4期3920-3929,共10页
面对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兴起与普及,互联网使用等数字化手段与公众专业志愿服务间的关系成为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2019年的CSS数据,采用二分类逻辑回归模型,考察了互联网使用以及线上志愿服务和社交网络媒体... 面对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兴起与普及,互联网使用等数字化手段与公众专业志愿服务间的关系成为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2019年的CSS数据,采用二分类逻辑回归模型,考察了互联网使用以及线上志愿服务和社交网络媒体应用对于公众专业志愿服务参与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公众参与专业志愿服务,进一步地,线上志愿服务经历提升了公众专业志愿服务参与率,而在这其中,社交网络互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交网络使用对公民参与专业志愿服务,特别是线上专业志愿服务具有积极的影响效果,但不使用社交网络也不一定会给公众专业志愿服务提供带去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互联网等数字媒体作为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至少能够在信息辐射广、链接群体多、时空灵活性强等层面赋能公众专业志愿服务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专业志愿服务 线上志愿服务 社交网络互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