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言变异理论的社交网络用语的变异研究
1
作者 李彦慧 赵平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1期557-562,共6页
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促使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变异现象。基于语言变异理论,本文深入探讨了社交网络用语变异的动因、类型与特点,并评估了其对语言规范、传播与发展的影响。随后,从社会、技术、个人三个层面分析了社交网络用语... 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促使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变异现象。基于语言变异理论,本文深入探讨了社交网络用语变异的动因、类型与特点,并评估了其对语言规范、传播与发展的影响。随后,从社会、技术、个人三个层面分析了社交网络用语变异的动因,阐述了社会文化背景、技术进步以及个体差异对语言变异的影响。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层面的变异特点,最后对社交网络用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在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之间寻求平衡的必要性,有助于深入地理解社交网络用语的变异现象,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tworks has led t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language usag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guage variation,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causes,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vari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and evaluates its impact on language norms,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Subsequently, the reasons for the variation of social network language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ety, technology, and individuals, and the impact of socio-cultural backgrou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n language variation was elaborated.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further analyzes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 grammar, and phonetics, and finally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ocial network language. It proposes the necessity of seeking a balance between language norms and language innovation, which help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phenomenon of variation in social network language and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s and ideas for languag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异理论 社交网络用语 变异动因 变异类型
下载PDF
隐喻认知下社交网络用语的特征及翻译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春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1期220-221,228,共3页
本文针对近两年网络上流行的社交网络用语,结合它们出现的时代背景,用隐喻认知理论知识对它们进行探讨,具体分析社交网络用语的含义、特点,并且根据相应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对它们进行恰当的翻译,以此推动隐喻认知下社交网络用语汉译... 本文针对近两年网络上流行的社交网络用语,结合它们出现的时代背景,用隐喻认知理论知识对它们进行探讨,具体分析社交网络用语的含义、特点,并且根据相应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对它们进行恰当的翻译,以此推动隐喻认知下社交网络用语汉译英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加强社交网络用语的使用者、译者、读者三者之间的交流,促进中国社交网络用语更好地传播出去,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网络流行语,从而通过网络来了解中国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认知 社交网络用语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沉思之思”与“计算性思维”——数智时代网络社交用语的隐喻探究
3
作者 师曾志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6,共8页
网络社交用语作为生命传播的表征,反映了日常交流方式,通过情感性、即时性的高效互动,体现出个人和组织的存在感与参与感,为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可能。以“搭子社交”和“草台班子”为隐喻,结合海德格尔的“沉思之思”和“计... 网络社交用语作为生命传播的表征,反映了日常交流方式,通过情感性、即时性的高效互动,体现出个人和组织的存在感与参与感,为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可能。以“搭子社交”和“草台班子”为隐喻,结合海德格尔的“沉思之思”和“计算性思维”思想,指出“沉思之思”作为根基持存性的思维方式,探索生命形式的持续生成,揭示人类认知和思维在交流中是如何转变的。网络社交用语的生成与流行体现了高度计算化、数字化世界中的隐喻作用,展现了人类思维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语言成为抵抗“计算性思维”的工具“。沉思之思”以生命形式的持续生成为中心,让人类保持对自身存在与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反思,避免被技术物化和简化的异化,为研究个人和组织的存在方式和生命价值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用语 存在 “沉思之思” “计算性思维” 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