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性
1
作者 李志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不仅是由"三个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多...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不仅是由"三个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多重因素的必然要求。"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三个文明 协调发展 必然性
下载PDF
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考
2
作者 李舒 《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9-30,共2页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我们党不断总结经验 ,认识到在新世纪新阶段 ,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我们党不断总结经验 ,认识到在新世纪新阶段 ,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文明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三位一体”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列宁“政治遗嘱”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的理论蕴涵及现实意义
3
作者 王铁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列宁“政治遗嘱”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文明的思考。列宁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中央权威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作用,通过发展与改革的双重逻辑叙事,深刻阐述了上层建筑改革在形塑先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大意义。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应... 列宁“政治遗嘱”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文明的思考。列宁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中央权威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作用,通过发展与改革的双重逻辑叙事,深刻阐述了上层建筑改革在形塑先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大意义。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应创设比资本主义文明更先进的新文明形态,这需要提升生产力,大力发展教育,同时积极借鉴吸收资本主义优秀资源。列宁论述了制度创设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保障作用,并从法治制度、专家人才制度、现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制度、科学领导干部制度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新文明予以深入分析。总结列宁“政治遗嘱”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论述,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遗嘱”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历史超越
4
作者 韩保江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经过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全部物质财富的总称。它与人类社会所经过的各种物质文明形态相比,呈现出“共享性”“和平性”“可持续性“”开放性“”人民共富性“”人的全面发展性”,...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经过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全部物质财富的总称。它与人类社会所经过的各种物质文明形态相比,呈现出“共享性”“和平性”“可持续性“”开放性“”人民共富性“”人的全面发展性”,从而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崭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可持续性 开放性 人民共富性 人的全面发展性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
5
作者 张曼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学生则是这一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方法深刻理解其内涵,...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学生则是这一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方法深刻理解其内涵,破解其教育教学困境并激发学生的生态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教育教学要着重从深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生态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理解超越资本逻辑重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纬度进行生态治理,通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人民性启发学生生态担当四个层面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行讲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思政课教育教学 生态担当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文明观阐释
6
作者 郝书翠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24年第1期13-18,164,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大论断,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文明观。从文明观角度思考这一重大论断,有助于我们更为系统、深入地理解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大论断,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文明观。从文明观角度思考这一重大论断,有助于我们更为系统、深入地理解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继承、发展和强化“尚和合”的传统文化基因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空,是东西方两个文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价值观 历史时空 文明 尚和合 契合性 发生学 东西方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研究
7
作者 孙鹏宇 孙明哲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对文明作出系统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丰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其理论渊源,推动人...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对文明作出系统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丰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其理论渊源,推动人类文明前进是其首要意旨,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是其本质属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提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自信,昭示了东方文明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化解人类文明交往困局的中国方案,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和引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伟兵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其中,新时代以来既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中领导力量、文明主体、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等方面内容,还在社会主义生态、价值、治理三个文明维度进行了创造和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其中,新时代以来既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中领导力量、文明主体、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等方面内容,还在社会主义生态、价值、治理三个文明维度进行了创造和创新。不仅如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延续中华文明的基础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了中华文明的斗争品格,丰富了中国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为现代文明如何全面建设以及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愿景蓝图,并就全球治理提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确定了现代文明的人类共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文明 中华文明
下载PDF
批判继承与创新超越: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双重使命
9
作者 虞崇胜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共8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是简单延续中国传统政治文明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政治文明模板,也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的再版,更不是西方国家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翻版。发展社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是简单延续中国传统政治文明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政治文明模板,也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的再版,更不是西方国家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翻版。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球化时代全新的政治文明发展工程,必须完成批判继承和创新超越的双重使命。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没有割断历史联系,而是在人类既往政治发展基础上的新发展,因此它必须继承创新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批判超越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开创未来,要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因此它必须创新超越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现代西方政治文明。批判继承是手段,创新超越是目的。没有批判继承,无法创新超越;没有创新超越,批判继承没有意义。同时,批判继承与创新超越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交错展开和相互促进的统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双重使命 批判继承 创新超越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类经济体制文明新形态
10
作者 张乾元 严楚弘 严世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对社会经济体制的适当调整,是人类文明对什么样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关键问题的最新回应。作为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崭新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对社会经济体制的适当调整,是人类文明对什么样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关键问题的最新回应。作为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崭新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保障社会生产的稳定性、引导资本的有序发展、化解社会两极分化的矛盾等方面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时代呼唤下,我们必须坚持持续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方向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统一,坚持建设开放包容的市场经济体系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统一,才能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经济体制文明 政府作用
下载PDF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论析
11
作者 朱献苏 杨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5,共5页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牢固根基,以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为丰厚滋养,以实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为责任担当,进而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庭文明建设
下载PDF
列宁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2
作者 赵荣锋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2期71-83,共13页
任何一种崭新文明形态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出场语境与逻辑脉络,勾勒出文明形态历史演进的发展轨迹。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出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由理论转变为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列宁继承和发... 任何一种崭新文明形态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出场语境与逻辑脉络,勾勒出文明形态历史演进的发展轨迹。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出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由理论转变为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思想,在对资本主义文明辩证扬弃的基础上,结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特殊性,揭示了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出场逻辑。列宁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思想从主体力量、发展路径和逻辑结构三个方面,阐明了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实践进路。列宁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中指明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形塑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基本结构,展现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光明前景,为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与价值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文明 文明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的内涵、结构与进路
13
作者 郑晓如 王仕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5,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新征程凝心聚力的重要路径。其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指在国家治理中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这是践行“三个融入”的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新征程凝心聚力的重要路径。其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指在国家治理中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这是践行“三个融入”的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是指在社会建设中促进物质与精神相协调,这是践行“三个融入”的方向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是指在个人生活中实现观念与行为相统一,这是践行“三个融入”的根本旨归。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融入”,要从深化宣传教育、完善制度体系和优化社会环境等实践进路展开。深刻认识“三个融入”的丰富内涵、逻辑结构和实践进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 结构 进路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对资本“自然悖论”的超越路径阐释
14
作者 杨文文 《江南论坛》 2024年第7期54-59,共6页
资本主义大工业一方面将科学和自然力运用到生产过程中,使人类更加自由自觉地掌握了自然力和劳动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要素的同时,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土地肥力的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的毁灭,以及人... 资本主义大工业一方面将科学和自然力运用到生产过程中,使人类更加自由自觉地掌握了自然力和劳动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要素的同时,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土地肥力的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的毁灭,以及人类身体与精神健康卫生不可逆转的危害,由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资本“自然悖论”。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创造,其内在包含的雇佣劳动与雇佣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单向度和不平等的“物”对“人”权力支配关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对资本“自然悖论”的超越就在于:其深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层面,有计划地调节和控制人类的生产行为,实现了制度性与历史性的超越。同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关注到“穷人生态学”这一环境伦理问题,站在生命共同体的角度促进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需要,将环境问题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内部问题,为未来社会的绿色变革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自然悖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本主义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论析
15
作者 刘瑶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8期19-23,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及其实践,作为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理应在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深刻理解和把握。从文化根基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同科学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及其实践,作为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理应在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深刻理解和把握。从文化根基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既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禀赋。从理论探索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倡导的“五个文明”全面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开放发展的理论特性,并把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贯穿其中。从价值趋向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蕴含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导向,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
16
作者 张艳霞 《理论研究》 2024年第2期7-17,共11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总结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探索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总结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刻回应当前精神文明领域的现实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为新征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思想共识,为其他国家构建精神家园提供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海南文明岛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琼办发[2023]38号)
17
作者 《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1期2-7,共6页
各市、县、自治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门,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海南文明岛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关键词 中共海南省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行动方案 人民团体 国家机关 海南省 文明 印发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三重逻辑
18
作者 陈晓龙 《品位·经典》 2024年第9期21-23,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高度融通性,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就必须在青少年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掌握党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高度融通性,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就必须在青少年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掌握党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逻辑来说,百年党史是新时代青少年增强“四个自信”的坚实基础,是青少年树立大历史观的历史依托,是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源泉。从客观逻辑来说,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害在于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基础是学深悟透党史教科书,关键在不懈奋斗中实现中国梦。从现实逻辑来说,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做到“三全育人”,要尊重学生学习规律,要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要有完备的质效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史学习教育 全育人
下载PDF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19
作者 高原玲 《哲学进展》 2024年第3期615-618,共4页
《自然辩证法》凝聚了恩格斯对生态问题的哲学思考,他在继承和发展了前人辩证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自然、生态和人,并构建了一套具备辩证逻辑的自然理念,同时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联系。《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凝聚了恩格斯对生态问题的哲学思考,他在继承和发展了前人辩证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自然、生态和人,并构建了一套具备辩证逻辑的自然理念,同时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联系。《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是对以往生态思想的历史性跨越,对于解决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当代,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生态思想 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
下载PDF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0
《福建林业》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 民生改善 生态移民 原真性 生命共同体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有序推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