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3
1
作者 文正邦 文培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深刻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必然联系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是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宪政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4
2
作者 柯伟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4,共4页
宪政的基本内涵是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政的基本内涵是:我国依据体现民主法治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进行政治治理的过程,以及以维护保障公民权利和科学规范国家权力运作为目的的政治运行过程,其本质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政的基本内涵是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政的基本内涵是:我国依据体现民主法治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进行政治治理的过程,以及以维护保障公民权利和科学规范国家权力运作为目的的政治运行过程,其本质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本出发点与前提,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人权保障、限制公共权力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实施、维护和发展完善宪法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运行状态的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宪政 社会主义宪政 内涵
下载PDF
人民民主 依法治国 人权保障 宪法至上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之路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步云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1,共4页
高举社会主义宪政旗帜,是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革命和建设传统所必需:高举民主、法治、人权的旗帜并付诸实践,是我国取得经济发展奇迹和精神文明、社会文明。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宪政 人民民主 依法治国 人权保障 宪法至上 中国特色 精神文明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我国社会主义宪政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蒋传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5-19,共5页
文章总结了现行宪法实施以来宪政理论发展与创新的成果,提出了我国社会主 义宪政理论与实践探索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主义宪政 创新 宪政理论 宪法 法治观念 经济体制改革 三个代表 邓小平理论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宪政 被引量:1
5
作者 宁立成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0期29-31,共3页
社会主义宪政既有其内在特征,又有其外在条件。其内在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真实广泛的基本人权;以人民代表机关为核心的权力制约;社会主义法治。其外在条件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领导。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宪政 内在特征 外在条件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被引量:1
6
作者 文正邦 《东方法学》 2012年第6期87-95,共9页
社会和谐最关键的是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和谐,这是宪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的集中体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就是寻求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力与权力之间和谐中国方式或模式。因此,顺利... 社会和谐最关键的是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和谐,这是宪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的集中体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就是寻求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力与权力之间和谐中国方式或模式。因此,顺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并摒弃认为"宪政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左"的错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下载PDF
制度创新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宪政和法治原则——30年地方人大法治建设和制度创新的历程及启示(四) 被引量:1
7
作者 谢蒲定 《人大研究》 2009年第8期4-8,共5页
正因为人大与"一府两院"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地方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对权力运行给予监督制约,就不应该理解为"掣肘"或"唱对台戏",而是对人民负责和对"一府两院"最根本的支持。
关键词 制度创新 社会主义宪政 法治建设 地方人大 法治原则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法制建设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下载PDF
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刍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和海 《政法论丛》 2005年第2期34-37,共4页
一般意义上的宪政,应是以宪法存在(即立宪)为前提,以宪法的不断完善(即修宪)和宪法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真正实现(即行宪)为基本标志和基本内容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政,是伴随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开始的,至今走... 一般意义上的宪政,应是以宪法存在(即立宪)为前提,以宪法的不断完善(即修宪)和宪法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真正实现(即行宪)为基本标志和基本内容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政,是伴随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开始的,至今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宪政之路。1982年宪法颁布和实施至今,是我国宪政建设的最好时期。今后我们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宪政 1982年宪法 社会主义宪法 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 基本标志 社会生活 宪政建设 第一部 立宪 国家 修宪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宪政的理论逻辑和制度实践
9
作者 刘先春 蔡文成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27,共6页
宪政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宪政和社会主义共生、兼容。社会主义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先进形态,蕴涵人权、自由、民主和法治等价值理念,以依法治国和宪法制度为"纲",以人民主权和人权自由为"本"。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制度... 宪政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宪政和社会主义共生、兼容。社会主义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先进形态,蕴涵人权、自由、民主和法治等价值理念,以依法治国和宪法制度为"纲",以人民主权和人权自由为"本"。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制度体系发端、根植于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构筑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宪政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立足国情,与时俱进,我国宪政建设应在宪政观念、宪政制度和宪政实践三重路径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社会主义宪政 理论逻辑 制度实践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实现的层次性
10
作者 陈纯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85,共5页
宪政就是宪法政治,以宪法治理国家。宪政是先进的仁人志士对符合人类理性和进步政治制度的描述,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情况所决定,社会主义宪政在中国的完全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为了明确宪... 宪政就是宪法政治,以宪法治理国家。宪政是先进的仁人志士对符合人类理性和进步政治制度的描述,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情况所决定,社会主义宪政在中国的完全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为了明确宪政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宪政在中国的实现程度区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这样的层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主义宪政 层次性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现代性成长
11
作者 蔡文成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5-2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从革命到改革、专政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成长过程,始终是现代性取向和主导的历史。社会主义宪政在曲折成长中积累了丰富的宪政资源和经验。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从革命到改革、专政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成长过程,始终是现代性取向和主导的历史。社会主义宪政在曲折成长中积累了丰富的宪政资源和经验。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系统结合;制定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有序统一;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和自由发展内在一致;批判继承、发展创新和与时俱进有效互动的现代性成长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社会主义宪政 现代性成长
下载PDF
略论社会主义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
作者 刘怀松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2,共3页
从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层面来看,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千头万绪,但其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环节是必须努力建设并实行社会主义宪政,因为社会主义宪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具有同质性,而且社会主义宪政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从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层面来看,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千头万绪,但其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环节是必须努力建设并实行社会主义宪政,因为社会主义宪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具有同质性,而且社会主义宪政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只有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才能为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宪政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 基础和保障
下载PDF
人权入宪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政的重大发展
13
作者 陈妍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它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入宪 社会主义宪政 发展
下载PDF
社会主义宪政的启航——重读1982年宪法
14
作者 邓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7,共4页
1982年宪法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是一部拨乱反正的宪法,也是一部浸染着宪政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它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事实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纠正了"不... 1982年宪法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是一部拨乱反正的宪法,也是一部浸染着宪政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它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事实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纠正了"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受宪法和法律限制的人民民主专政;改变了党政不分的政权体制,加强了人民民主;建立了反对个人专制的硬性制度,维护了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它认真对待了公民权利,维护了人的尊严。1982年宪法的颁布与施行客观真实地宣示了社会主义宪政在中国的启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1982年宪法 社会主义宪政
下载PDF
邓小平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逻辑体系
15
作者 刘秀玲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12,共4页
中国正处于实现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有必要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逻辑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同... 中国正处于实现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有必要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逻辑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宪政 法制
下载PDF
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6
作者 吴乐乐 《观察与思考》 2012年第5期28-33,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作为一种正在构建成长中的宪政建设模式,其必然要在不断地试错与纠错中实现发展与完善。党的领导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不渝的前提与核心,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凝聚社会共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作为一种正在构建成长中的宪政建设模式,其必然要在不断地试错与纠错中实现发展与完善。党的领导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不渝的前提与核心,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凝聚社会共识的动力之源,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 党的领导 宪政建设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宪政文明的发展
17
作者 张晓明 《岭南学刊》 2007年第6期37-42,共6页
社会主义宪政文明是现代宪政文明的先进形态。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以宪法为核心的我国社会主义宪政文明作了不懈的努力。深入总结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宪政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宪政文明是现代宪政文明的先进形态。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以宪法为核心的我国社会主义宪政文明作了不懈的努力。深入总结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宪政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我们继续推动社会主义宪政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宪政文明 历史进程 根本保障
下载PDF
社会主义宪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追求一致性探析
18
作者 周军虎 李丛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6-48,共3页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宪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形态的民主政治,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价值追求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宪政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价值追求
下载PDF
社会主义宪政三题
19
作者 高放 《同舟共进》 2012年第5期21-24,共4页
最近思想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宪政问题的讨论颇为热烈。本文拟就以下三个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如有不同看法,欢迎展开争鸣。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宪政 问题提出 理论界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宪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20
作者 周军虎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96-97,共2页
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法治是民主的根本保障。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民主法治形态就是宪政。社会主义宪政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 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法治是民主的根本保障。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民主法治形态就是宪政。社会主义宪政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目标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法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宪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