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构想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树发 《理论视野》 CSSCI 2008年第11期16-19,共4页
建设的实践需要建设的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与规律的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建设哲学的充分意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 建设的实践需要建设的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与规律的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建设哲学的充分意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思想。尤其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建构。科学发展观使这一哲学建构的理论条件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下载PDF
社会主义建设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永光 白天明 《实事求是》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必然发生研究主题、研究重心、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理论形态的转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展开,作为这一实践过程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发生主题的转换,即由斗争哲学向社...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必然发生研究主题、研究重心、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理论形态的转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展开,作为这一实践过程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发生主题的转换,即由斗争哲学向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转换。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提出这一任务,而是建设这种哲学。我们有丰富的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建设哲学,但大量存在的是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我们需要建构的是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质和规律的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建构,关键是实现由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向叙述形态建设哲学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哲学 建设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75,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具体哲学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形态,是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规律、道路等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具体哲学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形态,是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规律、道路等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一种客观存在。实现由"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向"叙述形态"的建设哲学转变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哲学性质 研究对象 构建方法 基本原理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宝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03-107,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初步形成。毛泽东的突出贡献在于:根据中国无产阶级实践由革命向建设转变的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初步形成。毛泽东的突出贡献在于:根据中国无产阶级实践由革命向建设转变的实际,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实事求是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思想基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辩证法基础;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归结为群众路线,彰显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实事求是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理论贡献——学习毛泽东《在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的提纲》
5
作者 张永光 龚剑飞 《党政干部学刊》 2016年第3期12-17,共6页
《在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的提纲》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本质,它明确提出了实践主题从革命向建设的转换问题;重申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重申了统筹兼顾的原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主题转换 社会矛盾 统筹兼顾 社会秩序
原文传递
试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基础与方法
6
作者 张永光 白天明 《党政干部学刊》 2010年第3期8-10,共3页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必然发生研究主题、研究重心、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理论形态的转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展开,作为这一实践过程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发生主题的转换,即由斗争哲学向社会...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必然发生研究主题、研究重心、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理论形态的转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展开,作为这一实践过程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发生主题的转换,即由斗争哲学向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转换。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提出这一任务,而是建设这种哲学。我们有丰富的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建设哲学,但大量存在的是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我们需要建构的是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质和规律的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建构,关键是实现由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向叙述形态建设哲学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哲学基础 和谐社会建设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构想
7
作者 张永光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第1期20-24,共5页
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而恰恰是适应时代主题、实践主题和党的历史方位变化而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有其独有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范畴体系、基本命题、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而恰恰是适应时代主题、实践主题和党的历史方位变化而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有其独有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范畴体系、基本命题、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哲学 建设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构想
原文传递
和谐思维是一种建设哲学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树发 《党政干部学刊》 2007年第9期7-9,共3页
马克思主义实践主题的转换凸显和谐思维的意义。和谐思维具有建设性的内涵,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理论具有内在联系,构成其哲学基础。构建以和谐思维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现实路径。科学发展观使中国... 马克思主义实践主题的转换凸显和谐思维的意义。和谐思维具有建设性的内涵,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理论具有内在联系,构成其哲学基础。构建以和谐思维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现实路径。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转换 和谐思维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