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路径及其当代启示
1
作者 祝秦 祝小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11,共3页
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并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即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列宁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灌输”和情感体验“渗透”双重构建,以更好地推... 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并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即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列宁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灌输”和情感体验“渗透”双重构建,以更好地推动俄国革命。列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筹“两个大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理论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启示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富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30,共5页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理论,任何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科学性的主张都只会导致人们的"信仰迷失"和"精神缺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础性共识,它对其他意识...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理论,任何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科学性的主张都只会导致人们的"信仰迷失"和"精神缺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础性共识,它对其他意识形态具有引领与规范作用,它既包容非主流意识形态,也旗帜鲜明地批驳敌对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并为经济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科学理论 基础共识 建构原则
下载PDF
社会阶层视角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3
作者 姚建军 《兰州学刊》 2006年第9期107-109,共3页
社会转型时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新的社会阶层形成的过程中,利益冲突、矛盾凸显,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发挥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成... 社会转型时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新的社会阶层形成的过程中,利益冲突、矛盾凸显,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发挥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本文从社会阶层的视角,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意义以及负面影响,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建构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研究——以知情意行视角下燕山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银思 李安冬 冯益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5-167,共3页
大学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高校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也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知而不清,虽然情感上高度认同... 大学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高校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也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知而不清,虽然情感上高度认同,意念上十分坚定,但易受外部影响且行为中掺杂了一定的随意性与功利性。高校需要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专业性与系统性,积极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在“用、识、防、供”四个方面下功夫,推动大学生在广泛实践中内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习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认同 知情意行 燕山大学
下载PDF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逻辑建构与当代启示
5
作者 邓时宏 《大庆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蕴含了本质论、功能论、灌输论和建设论的四重逻辑。本质论方面,列宁从否定性、描述性和肯定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意义转换,建构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概念。功能论方面,列宁强...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蕴含了本质论、功能论、灌输论和建设论的四重逻辑。本质论方面,列宁从否定性、描述性和肯定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意义转换,建构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概念。功能论方面,列宁强调意识形态具有批判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助推社会主义革命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功能。灌输论方面,列宁阐述了意识形态灌输的必要性、主客体、内容与原则等要素。建设论方面,列宁认为要从领导核心、宣传阵地和教育引导等方面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从上述四个方面探赜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逻辑建构,可以为新时代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逻辑建构 当代启示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策略探究
6
作者 杨勇 张岩 +1 位作者 王晨 周寒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以新时代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为研究切入点,对江苏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问题现状、对策思考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借助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研究网络传播的内在机理,分析新时代江苏省高... 以新时代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为研究切入点,对江苏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问题现状、对策思考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借助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研究网络传播的内在机理,分析新时代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传播策略,阐明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新形式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传播策略
下载PDF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三个结合”
7
作者 沈江平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旗帜、事关道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塑造。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项强基固本、凝心聚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主”与“次...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旗帜、事关道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塑造。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项强基固本、凝心聚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主”与“次”结合、“内”与“外”结合、“实”与“虚”结合的关系,有助于将主导意识形态持续向主流意识形态转化的制度化,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助于统筹两个大局,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外传播效应;有利于促进意识形态工作思维方式的转变,形成网上网下意识形态同心圆。归根到底,“三个结合”能够凝心聚力、统筹大局,推动思维方式转变,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略工程的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网络意识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路径初探
8
作者 陆昱如 阎大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0-152,161,共4页
高校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承载着培育社会主义人才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着思想认知程度尚需强化的问题、不良社会思潮渗透的风险、专业队伍建设薄弱的矛... 高校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承载着培育社会主义人才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着思想认知程度尚需强化的问题、不良社会思潮渗透的风险、专业队伍建设薄弱的矛盾以及建构模式传统守旧的挑战。在高校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党性原则基础;传承文化基因,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突出主体地位,注重强化情感认同;创设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加强宣传力度,保证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意识形态话语权 建构
下载PDF
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目标指向与实践要求
9
作者 刘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55-65,共11页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精神力量的根本要求。意识形态凝聚力表征了意识形态的凝心聚力功能,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的目标指向,要聚焦思想认识、精神意志、实践力量,凝聚社会成员团结奋斗的...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精神力量的根本要求。意识形态凝聚力表征了意识形态的凝心聚力功能,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的目标指向,要聚焦思想认识、精神意志、实践力量,凝聚社会成员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发奋图强的斗争气魄、磅礴向上的中国力量。意识形态引领力表征了意识形态的牵引领航功能,增强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目标指向,要立足基础、进阶、长远的目标愿景,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领航多样社会思潮发展,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协同并进的过程,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的提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揭示现象—力透本质—辨明道理”的理路出发,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释现实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解答思想困惑的能力,是激发其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 引领力 目标指向 实践要求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
10
作者 唐立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是做好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前提。文章从理论层面、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三个维度,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展开深度思考,以此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流脉、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坚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在理论层面,理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全面把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的理论基础;在认识层面,从完善相关工作责任制、强化宣传工作理念、注重时度效三方面进行阐释;在实践层面,则重点围绕讲好中国故事、挖掘文化资源、铸牢四个自信等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 引领力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研究与体系建构
11
作者 汤敏 《融媒》 2024年第7期15-20,共6页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引导共同体”。通过梳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行动者组成类型,可以厘清不同类型行动者所该承担的使命任...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引导共同体”。通过梳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行动者组成类型,可以厘清不同类型行动者所该承担的使命任务、所应展开的实践探索。研究表明,专业媒体、政务机构媒体、自媒体与平台媒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所须涵盖的对象、所应把握的抓手,赋予它们各有侧重的使命与实践探索任务,并摸索与构建出一套有效的协同运作机制,是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舆论引导共同体”的努力方向与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舆论引导共同体”
下载PDF
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发挥及其提升
12
作者 李虹曼 王永友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能否有效发挥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能否巩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能否提升的重要因素。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能否有效发挥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能否巩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能否提升的重要因素。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必须要满足全面引领的一般性要求、持续引领的隐含性要求以及强大引领的规定性要求,方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目标的实现。但在这些要求的实现过程中,信息共享、价值冲突和需求更新分别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的“技术阻力”“他者阻力”和“自我阻力”,严重影响了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全面引领、持续引领和强大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要聚焦当前引领力发挥的阻力因素,破解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的现实困境,致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的对策精进与优化,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作用更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新征程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引领力
下载PDF
数智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路径——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文化的交叠为原点
13
作者 于冠华 郭鹏飞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8,共6页
上层建筑范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文化”,在理论阐释与实践维度上具有交叠关系。主导性与从属性、超越性与现实性、方向性与多元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等若干方面的属性关系,内在规定了二者交叠关系的内涵与实质是相辅相成... 上层建筑范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文化”,在理论阐释与实践维度上具有交叠关系。主导性与从属性、超越性与现实性、方向性与多元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等若干方面的属性关系,内在规定了二者交叠关系的内涵与实质是相辅相成、互为补足。二者交叠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人民,彰显人民情怀;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巩固社会主义性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这一交叠关系入手,探究数智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路径,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引领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文化 交叠关系
下载PDF
叙事与说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诠释之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泽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6-36,共11页
叙事与说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最终实现科学诠释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叙事是人类的文化特征和感性的存在方式,体现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对文化的记忆和传承以及关于自身的身份和意义。叙事通过共情与共... 叙事与说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最终实现科学诠释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叙事是人类的文化特征和感性的存在方式,体现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对文化的记忆和传承以及关于自身的身份和意义。叙事通过共情与共鸣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建立了话语的情感基础,让话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人民更深入地理解和认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说理是人类理性思维能力的体现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反过来也对人类的前进和发展具有推动之效,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探索真理、促进沟通、增进学习、保障决策,让人更客观地理解世界,超越个人偏见,使思维更加准确、科学。说理通过逻辑、事实等理论论证方式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解释力和可信度,让人民对话语不仅“口服”,而且“心服”,建立了话语的理论基础。叙事不说理,会导致过度夸张、主观性强、理论性不足。说理不叙事,则会导致过于抽象、难以验证、情感空场。话语的诠释,不仅需要通过说理来解释和阐述其基本原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还需要通过叙事来讲述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实践成果。叙事与说理结合才能实现“情理结合”,让话语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叙事 说理 话语权 理解与解释 情感
下载PDF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力量之源的三维探赜
15
作者 方林莉 张筱荣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3-42,共10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展现了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主要源自于其具有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大理论品质。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旨趣与内生动力探讨人民性、从理论之源与思想之魂探讨科学性、从思...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展现了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主要源自于其具有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大理论品质。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旨趣与内生动力探讨人民性、从理论之源与思想之魂探讨科学性、从思想之基与检验标准探讨实践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顽强生命力的深度解读,阐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强大优势的力量之源,从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 引领力 力量之源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及其经验析论
16
作者 孙绍勇 任雯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59,共11页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不断推...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洞察时代大势科学研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坐标定位、聚焦本质规律辩证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导向、把握历史主动系统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举措,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新发展,以及所积累创造的经验,对于党在新征程上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聚力,进而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思想,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创新发展 宝贵经验
下载PDF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7
作者 钟一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3,共4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凝聚和引领功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国际传播的话语争夺、代际传承的圈层壁垒...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凝聚和引领功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国际传播的话语争夺、代际传承的圈层壁垒、人际传递的话语阻滞、网际传输的多元激荡等风险挑战。为此,应统筹好意识形态国际和国内传播、组织和个人链接、线上和线下联动、传承和创新发展等四对关系,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国家治理 凝聚力 引领力
下载PDF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
18
作者 曹莉莉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日常生活是孕育意识形态的场域,意识形态则是根植于日常生活世界之文化精神的外显。在现代社会中,日常生活世界愈益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博弈的重要场域。面对西方意识形态、多样化错误... 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日常生活是孕育意识形态的场域,意识形态则是根植于日常生活世界之文化精神的外显。在现代社会中,日常生活世界愈益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博弈的重要场域。面对西方意识形态、多样化错误社会思潮对我国大众日常生活的侵入和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亟待找寻与日常生活世界的“链接点”,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象化表达,制作“入眼”“养眼”“入心”的日常文化景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秩序等实践理路,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西方意识形态 日常生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战略布局
19
作者 尤文梦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4-21,共8页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民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纳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以审视,才能对其必要性...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民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纳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以审视,才能对其必要性进行科学澄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敢于负责、积极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卓然成就的同时,也从战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认同工作,以守正创新之姿取得了辉煌成就。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厘定和谋划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原则、价值旨趣、逻辑进路、行动策略,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认同 新时代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下载PDF
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
20
作者 姚志华 《政工学刊》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局面虽然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但仍存在不少挑战,有时斗争和较量还十分尖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凝聚力 引领力 意识形态领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民族凝聚力 向心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