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启示
1
作者 隋秀英 陈嘉婷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1期56-63,F0002,共9页
立足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现实,列宁在俄国现代化之路的实践探索中,开创出一条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新路。在路径抉择上,澄清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正当性;在发展动力上,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引领力;在发... 立足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现实,列宁在俄国现代化之路的实践探索中,开创出一条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新路。在路径抉择上,澄清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正当性;在发展动力上,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引领力;在发展旨归上,明确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合理性;在发展策略上,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互促共进的实践协同性。新时代,研究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的历史智慧,有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经验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实践 启示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逻辑
2
作者 冯志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7-101,共15页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概念要点,进而把握其核心要义、构成要素与评价要求,探求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路径。本文旨在立足国内外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础,把握时代发展趋...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概念要点,进而把握其核心要义、构成要素与评价要求,探求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路径。本文旨在立足国内外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础,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严格遵循“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国际通用与各地适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剖析、技术可行与数据可比、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六个相统一的构建原则,提炼设计出一套科学系统、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强化评价衡量标准、优化评价监测机制、转化评价结果运用,才能稳中有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核算 评价结果应用
下载PDF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探索
3
作者 李小珊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探索,环环相扣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苏俄如何在历史合力作用下走了一条“先革命、后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二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苏俄如何建设社...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探索,环环相扣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苏俄如何在历史合力作用下走了一条“先革命、后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二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苏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基于苏俄实践如何引导东方国家开启不同于西欧的现代化方式。学习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道理、学理、哲理支撑,也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世界、展示人类文明新图景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逻辑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整体性
下载PDF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逻辑定位、发展指标与战略路径
4
作者 梁昊光 李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8,共10页
从概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出发,按六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指标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准。围绕已有中等发达国家长期预测和现代化水平标准两条技术路线,通过科学测算,研判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 从概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出发,按六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指标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准。围绕已有中等发达国家长期预测和现代化水平标准两条技术路线,通过科学测算,研判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人的现代化上的具体体现,为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系统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和优势,在战略转型上提出三个创新路径: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第二次科技立国;二是促进国际安全发展,有效化解现代化风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着力提高全民基本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发展指标 标准 战略路径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关系研究
5
作者 王红艳 程虹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6-127,131,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战略部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时代新人的主渠道,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战略部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时代新人的主渠道,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文化环境、实践佐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耦合关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论述研究
6
作者 张瑞敏 刘静曦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民族地区...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民族地区供给质量,融入新发展格局,并推动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在发展中保护生态资源,以保护促发展。习近平关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为民族地区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其他多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视域下的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基本内容与实施路径
7
作者 刘韦伟 胡媛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承担社会责任是青年以自身力量赋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表现。在教育内容方面,基于意识形态工作新目标、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新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风险与...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承担社会责任是青年以自身力量赋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表现。在教育内容方面,基于意识形态工作新目标、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新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风险与新挑战,以意识形态基本知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促进青年明确社会责任认知、丰富社会责任情感、强化社会责任意志,并通过推动青年参与劳动实践,促进其落实社会责任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达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在明确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地位的基础上,探索三者有机统一的实施路径,形成正向的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强大精神力量
8
作者 石奇峰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都不能少”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实践,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都不能少”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实践,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区,增强文化认同,将思想伟力转化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西藏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精神力量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职责体系研究--历史演变、构成向度与实践进路
9
作者 王瑜 黄胜强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职责体系是中国政府职责体系的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国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中国海关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海关实践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海关发展之路,在近75年的发展历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职责体系是中国政府职责体系的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国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中国海关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海关实践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海关发展之路,在近7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海关职责体系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演变:海关职责体系的调整与重构、削弱与恢复、划转与扩展,充分彰显了中国海关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本研究在梳理中国海关职责体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纵向关系、横向关系、条块关系角度厘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职责体系构成向度,以及海关职责体系运行问题,并提出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职责体系的实践进路,以助推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政府职能 政府职责 海关职能 海关职责体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团结的实践与探索——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10
作者 惠庆 冯璐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看成是凝心聚力、激发奋斗之志的精神纽带,深入开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实践,夯实了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看成是凝心聚力、激发奋斗之志的精神纽带,深入开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实践,夯实了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以民族工作为研究对象,从百年党史的视域分析宁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对维护好民族团结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新篇章,是守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族团结 实践与探索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11
作者 杨清存 《新丝路》 2024年第12期0054-0056,共3页
文章首先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联系,然后总结出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即加强经济建设,强化经济基石;加强政治建设,稳固政治大厦;加强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土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呵护生态绿洲。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法治保障
12
作者 徐建刚 《上海人大月刊》 2024年第1期3-3,共1页
2024年,是上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之年,是上海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奋力一跳”之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保障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世界影响力 全面建成 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的科技创新:历史演进、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元志 陈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共18页
在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加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认识,从实际出发诠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新时代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 在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加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认识,从实际出发诠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新时代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系列的强国目标是现代化强国总目标的任务分解。其中,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是现代化强国总体目标和系列强国目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现代化强国对科技创新的核心需求是科技自立自强,应以“七个坚持”为政治原则,以“五大任务”为战略举措,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现代化 科技自立自强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根基与文化底蕴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余莉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8,共9页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独特特征,都离不开对中华优...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独特特征,都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志于道”的文化,强调按照自然天道的规律治理国家,其中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以文化人”“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理念,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深厚历史根基与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富强中国 文明中国 和谐中国 美丽中国 历史根基 文化底蕴
下载PDF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喜平 马晨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既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又符合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必须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既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又符合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必须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同时,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形成多方合力,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阐释、首要任务及路径指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洪向华 张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F0002,共13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内涵丰富、目标明确的概念范畴,具有政党推动与多元治理主体相结合、由局部到全面的渐进式发展、由物质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内涵丰富、目标明确的概念范畴,具有政党推动与多元治理主体相结合、由局部到全面的渐进式发展、由物质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新发展。从实践发展与理论逻辑层面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破题之举。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坚持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在价值遵循中回应“人本”需求、坚持以先进政党建设引领现代化国家建设、坚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坚持以制度体系现代化为保障等总体逻辑出发,确认路径指向,积极应对变局和挑战,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研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贞山 王希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9,174,共11页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内核,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独...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内核,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独立自主科技攻关的宝贵经验,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系统全面、科学深刻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内涵特性论、短板论、战略论、主体论等为核心要义的重要理论,从建立权威决策、发挥制度优势、加强基础研究、优化主体协同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五个方面指明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践路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自立自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下载PDF
展望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鞍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49-361,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本文对我国未来五年现代化建设开局起步阶段的发展态势作出展望和定量分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作为世界最大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本文对我国未来五年现代化建设开局起步阶段的发展态势作出展望和定量分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更加巩固,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呈中高速增长趋势,将迈进中等发达国家门槛。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将显著提升,主要科技指标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加快构建世界最大规模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世界第一农业生产大国和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加快建设世界最大规模的新型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特别是加快建设世界绿色交通强国和数字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世界贸易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 新发展格局 现代化经济体系
下载PDF
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科学内涵和实施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亚林 徐建 +2 位作者 叶敏 郝文强 周昊 《科学发展》 CAS 2023年第10期5-16,共12页
上海应以人与社会的现代化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服务现代化为主线,通过高水平改革开放、科技自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持续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引领,统筹推进经济治理、社会治理与生态治理有机衔接实现城市治理引领,优化... 上海应以人与社会的现代化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服务现代化为主线,通过高水平改革开放、科技自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持续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引领,统筹推进经济治理、社会治理与生态治理有机衔接实现城市治理引领,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实现公共服务引领,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中国式现代化 浦东新区
下载PDF
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20
作者 张辉 吴尚 王毅航 《China Economist》 2023年第2期63-98,共36页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主题,而经济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约束条件的转换,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长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主题,而经济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约束条件的转换,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长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已经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取得了深刻变革与显著成效。新征程上,面对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新机遇和新挑战,更应深化并加快上述领域建设,解决发展中的卡点瓶颈,谋划新方略,寻求新突破,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经济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