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中国模式”基本构架的整体性思考——以若干“关键词”为切入点
1
作者
张明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5期16-23,共8页
在目前"中国模式"成为研究"热词"而备受关注的复杂景态下,从本真规定性层面对其作出科学"界划"显得尤为关键。其从本质上而言即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
在目前"中国模式"成为研究"热词"而备受关注的复杂景态下,从本真规定性层面对其作出科学"界划"显得尤为关键。其从本质上而言即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提炼与概括。因此,"中国模式"必然包含如下基本关键词:一是历史基座,即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背景,这是"中国模式"赖以生成的现实载体;二是主体力量,即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的全国人民,其彰显了"中国模式"的集体智慧和基本政治属性;三是基本目标,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勾勒了"中国模式"的基本发展前景,并且强化了在全球性背景下对于替代性模式的信心。从关键词视域出发,有助于较为全面、清晰地揭示"中国模式"的整体性理论构架与基本特征,从而达至对"中国模式"的全面理解,避免对"中国模式"的"碎片化"理解与"具体问题"研究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是历史基座
即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背景
这是“中国
模式
”赖以生成的现实载体
二是主体力量
即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的全国人民
其彰显了“中国
模式
”的集体智慧和基本政治属性
三是基本目标
即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其勾勒了“中国
模式
”的基本发展前景
并且强化了在全球性背景下对于替代性
模式
的信心
从关键词视域出发
有助于较为全面、清晰地揭示“中国
模式
”的整体性理论构架与基本特征
从而达至对“中国
模式
”的全面理解
避免对“中国
模式
”的“碎片化”理解与“具体问题”研究倾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联的兴亡演变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晓菊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56,共13页
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了保障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发展,各苏维埃共和国按照列宁的建议成立了苏联。从1922年成立到1991年解体,苏联走过了由兴盛到衰亡的曲折历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艰辛探索社...
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了保障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发展,各苏维埃共和国按照列宁的建议成立了苏联。从1922年成立到1991年解体,苏联走过了由兴盛到衰亡的曲折历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原创性贡献,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创,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宣告终结,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国际格局朝着美国独大的“单极”体系严重倾斜,并演变为“单极”与“多极化”的激烈斗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丰富的历史经验,也有过不少严重失误和深刻教训。苏联的成立和发展对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世界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中国模式”基本构架的整体性思考——以若干“关键词”为切入点
1
作者
张明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5期16-23,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ZD001)
江苏省社科项目(12DJB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在目前"中国模式"成为研究"热词"而备受关注的复杂景态下,从本真规定性层面对其作出科学"界划"显得尤为关键。其从本质上而言即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提炼与概括。因此,"中国模式"必然包含如下基本关键词:一是历史基座,即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背景,这是"中国模式"赖以生成的现实载体;二是主体力量,即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的全国人民,其彰显了"中国模式"的集体智慧和基本政治属性;三是基本目标,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勾勒了"中国模式"的基本发展前景,并且强化了在全球性背景下对于替代性模式的信心。从关键词视域出发,有助于较为全面、清晰地揭示"中国模式"的整体性理论构架与基本特征,从而达至对"中国模式"的全面理解,避免对"中国模式"的"碎片化"理解与"具体问题"研究倾向。
关键词
一是历史基座
即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背景
这是“中国
模式
”赖以生成的现实载体
二是主体力量
即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的全国人民
其彰显了“中国
模式
”的集体智慧和基本政治属性
三是基本目标
即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其勾勒了“中国
模式
”的基本发展前景
并且强化了在全球性背景下对于替代性
模式
的信心
从关键词视域出发
有助于较为全面、清晰地揭示“中国
模式
”的整体性理论构架与基本特征
从而达至对“中国
模式
”的全面理解
避免对“中国
模式
”的“碎片化”理解与“具体问题”研究倾向
分类号
F04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联的兴亡演变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晓菊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56,共13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创新工程大型学科奠基性项目“社会主义史:理论与实践新探”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了保障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发展,各苏维埃共和国按照列宁的建议成立了苏联。从1922年成立到1991年解体,苏联走过了由兴盛到衰亡的曲折历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原创性贡献,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创,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宣告终结,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国际格局朝着美国独大的“单极”体系严重倾斜,并演变为“单极”与“多极化”的激烈斗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丰富的历史经验,也有过不少严重失误和深刻教训。苏联的成立和发展对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
苏联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世界
社会主义
分类号
D75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512.5 [历史地理—世界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中国模式”基本构架的整体性思考——以若干“关键词”为切入点
张明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联的兴亡演变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王晓菊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