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国模式”基本构架的整体性思考——以若干“关键词”为切入点
1
作者 张明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5期16-23,共8页
在目前"中国模式"成为研究"热词"而备受关注的复杂景态下,从本真规定性层面对其作出科学"界划"显得尤为关键。其从本质上而言即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 在目前"中国模式"成为研究"热词"而备受关注的复杂景态下,从本真规定性层面对其作出科学"界划"显得尤为关键。其从本质上而言即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提炼与概括。因此,"中国模式"必然包含如下基本关键词:一是历史基座,即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背景,这是"中国模式"赖以生成的现实载体;二是主体力量,即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的全国人民,其彰显了"中国模式"的集体智慧和基本政治属性;三是基本目标,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勾勒了"中国模式"的基本发展前景,并且强化了在全球性背景下对于替代性模式的信心。从关键词视域出发,有助于较为全面、清晰地揭示"中国模式"的整体性理论构架与基本特征,从而达至对"中国模式"的全面理解,避免对"中国模式"的"碎片化"理解与"具体问题"研究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是历史基座 即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背景 这是“中国模式”赖以生成的现实载体 二是主体力量 即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的全国人民 其彰显了“中国模式”的集体智慧和基本政治属性 三是基本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 其勾勒了“中国模式”的基本发展前景 并且强化了在全球性背景下对于替代性模式的信心 从关键词视域出发 有助于较为全面、清晰地揭示“中国模式”的整体性理论构架与基本特征 从而达至对“中国模式”的全面理解 避免对“中国模式”的“碎片化”理解与“具体问题”研究倾向
下载PDF
苏联的兴亡演变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菊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56,共13页
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了保障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发展,各苏维埃共和国按照列宁的建议成立了苏联。从1922年成立到1991年解体,苏联走过了由兴盛到衰亡的曲折历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艰辛探索社... 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了保障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发展,各苏维埃共和国按照列宁的建议成立了苏联。从1922年成立到1991年解体,苏联走过了由兴盛到衰亡的曲折历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原创性贡献,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创,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宣告终结,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国际格局朝着美国独大的“单极”体系严重倾斜,并演变为“单极”与“多极化”的激烈斗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丰富的历史经验,也有过不少严重失误和深刻教训。苏联的成立和发展对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世界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