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4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劳动总概念及其细分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
1
作者 柳新元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引进了一个作为属概念的劳动总概念,并把它细分为经济性劳动和非经济性劳动,进而从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将它们与马克思的一系列生产劳动范畴实现了对接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定义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总概念 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
下载PDF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与“路”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鹏 夏志鹏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社会劳动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创新的主导作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性作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包含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结构、...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社会劳动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创新的主导作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性作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包含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的资源配置方式、“共同富裕”的分配关系。“两个毫不动摇”既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开发与人民的需要一致性,又优化了产业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统一,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配置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分配方式,激发了科技创新与新型生产要素的活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的统一,整合了国家、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开辟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质生产 科技创新 新型生产要素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劳动合同纠纷裁判路径研究--以“诚信”为对象
3
作者 杜乐其 徐以超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司法场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之一,在应然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融入司法裁判的法源形式和价值正当性。分析劳动合同纠纷裁判中“诚信”司法适用存在的适用对象错位、说理简单、法官角色缺位与价值迷失等问题。探索... 司法场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之一,在应然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融入司法裁判的法源形式和价值正当性。分析劳动合同纠纷裁判中“诚信”司法适用存在的适用对象错位、说理简单、法官角色缺位与价值迷失等问题。探索可行的消解之道:在理念指引上,坚持裁判的“可预测性”;在实效提升上,综合运用法律解释、推理和修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劳动合同纠纷 诚信
下载PDF
浅析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
4
作者 黄开华 秦思颖 《学习月刊》 2024年第3期36-38,共3页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没有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范围怎样?如何正确对待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价值规律?诸如此类问题,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没有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范围怎样?如何正确对待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价值规律?诸如此类问题,毛泽东在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这对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价值规律 实践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认识 社会主义改造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生产和服务路径新探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宏存 刘颖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1期61-71,共11页
立足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目标,聚焦文化发展之时代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七个着力”凸显“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特征,从根本上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各环节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 立足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目标,聚焦文化发展之时代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七个着力”凸显“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特征,从根本上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各环节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需要以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赓续中华民族精神,以文教融合培育时代新人。树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生产价值导向,需要在文旅深度融合中激活文化资源,以数字化赋能文化呈现方式,以媒体融合提升文化传播力。以文化价值传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需要以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传递中国精神,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事业 文化生产 文化价值 中华文明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私营经济存在异化劳动论断的再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文亚 杨明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随着私营经济形式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出现,国内部分学者据此认为,我国私营经济是私人占有的经济形式,其劳动性质属于异化劳动。论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劳动的定...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随着私营经济形式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出现,国内部分学者据此认为,我国私营经济是私人占有的经济形式,其劳动性质属于异化劳动。论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劳动的定义出发,分析我国私营经济的劳动性质,导出我国私营经济的劳动性质不属于异化劳动。这有利于对我国私营经济存在异化劳动的相关论述进行再思考,也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和青年学者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四个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私营经济 异化劳动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价值形式
7
作者 王亚玄 荣兆梓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61,共8页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回顾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并结合社会主义百年实践,“满足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般性表述具有科学合理性,但仍有理论层面的不足。在把“满...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回顾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并结合社会主义百年实践,“满足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般性表述具有科学合理性,但仍有理论层面的不足。在把“满足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本质要求的基础上,以增加价值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价值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蕴,它既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联系,又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连接。以将增加价值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价值形式为起点,可以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本质特征的同时,构建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并探索相应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价值形式 增加价值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
下载PDF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维思考--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甘永宗 甘慧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9期20-25,共6页
文章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首先阐述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之维,然后说明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关联之维,最后论述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技术之维。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思政课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高校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社会主义资本修复辩证关系研究
9
作者 俞使超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而提出的重要论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地缘格局的新变化赋予了新质生产力更为深刻的时空内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是超越资本逻辑、突破新帝国主义,实现社...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而提出的重要论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地缘格局的新变化赋予了新质生产力更为深刻的时空内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是超越资本逻辑、突破新帝国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资本修复的关键因素,而社会主义资本修复又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卫·哈维揭示了资本主义为实现对其过度积累危机的缓解,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时间修复与空间修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双重维度上的深化,加剧了世界不均衡发展态势。因此,应加快新质生产力和社会主义资本修复的协同发展,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拓宽社会主义资本修复时空场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社会主义资本修复 协同发展 和平发展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与制度根基
10
作者 鞠新瑞 《福州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76-83,共8页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阐明了“生产方式”概念的三重维度,即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维度、适应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的劳动组织形式维度、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前提的劳动结合形式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三个维度呈现出...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阐明了“生产方式”概念的三重维度,即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维度、适应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的劳动组织形式维度、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前提的劳动结合形式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三个维度呈现出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维度上进行高速地主动技术革新,在适应劳动资料技术特征的劳动组织形式维度上平衡技术进步与人民利益,在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前提的劳动结合形式维度上扭转雇佣劳动性质、实现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的生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特征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制度根基,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的根本保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的核心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根基
下载PDF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11
作者 邓小平 《新湘评论》 2024年第5期57-58,共2页
(一九八○年四月——五月)一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一九八○年四月一日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二中国建国三十年来,不论农业方面... (一九八○年四月——五月)一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一九八○年四月一日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二中国建国三十年来,不论农业方面、工业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初步基础。但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耽误了时间,生产力的发展太慢。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步基础 发展的障碍 生产 建国三十年 社会主义 革命 阶级斗争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作为“一般生产条件”的社会主义向度审视
12
作者 李帅 李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人工智能作为生产工具的高级形态,对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对照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可能成为马克思口中的“一般生产条件”。秉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文章从生产力和生产... 人工智能作为生产工具的高级形态,对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对照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可能成为马克思口中的“一般生产条件”。秉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文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层面考察人工智能成为一般生产条件的可能性,立足于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消费领域的普及运用,分析人工智能作为“一般生产条件”引发的诸多社会议题,这种研究有助于理性地探讨人工智能作为“一般生产条件”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合理运用及在学理层面厘清人工智能的本质,有助于构建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生产条件 人工智能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
下载PDF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重要创新贡献
13
作者 高继文 常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3,共12页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作出重要创新贡献。把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作为改革的主要依据,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作出重要创新贡献。把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作为改革的主要依据,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把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坚持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全面深刻改革具体制度,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各方面体制,加快推进现代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的根本方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发展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原则,避免了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正确处理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探索和把握改革的规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改革 发展生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领导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理论形成、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14
作者 高明 《福州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进程中,根植中国实际,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找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进程中,根植中国实际,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找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之际,立足大历史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探究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过程、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对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生产 现代化
下载PDF
监视资本主义及其技术手段的社会主义运用:基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15
作者 周绍东 刘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1,共12页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核心特征是劳动者在资本的监督和控制下开展生产活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监视资本主义”成为现实。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区分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活动,考察了资本监视劳动手段的新发展。结论认为...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核心特征是劳动者在资本的监督和控制下开展生产活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监视资本主义”成为现实。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区分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活动,考察了资本监视劳动手段的新发展。结论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对劳动过程的监视手段更加隐蔽,监视范围更加广泛,在这种无孔不入的监视中,劳动者不得不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劳动从属于资本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甚至社会大众的日常数字活动也在监视中成为剩余价值的新来源。技术本身并不具备社会属性,监视技术可以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其社会主义运用将极大地提高整合“分散知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扫清人类掌握“总体知识”的障碍,为建设大数据时代的“全息社会主义”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数字劳动 数字活动 全息社会主义
下载PDF
去增长与社会主义:关于若干重大议题的注解与探讨
16
作者 南伊·什卡拉 厄兹古尔·纳林 +1 位作者 李帅(译) 李震邦(译)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3期12-21,155,共11页
面对当今全球能源枯竭、资源分配不均以及自身理论短板的情况,“去增长”理论作为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重要范式,逐渐产生了与社会主义的趋同。文章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张力,基于去增长理论无法与资本主义彻底决裂的软弱性以及社会主义... 面对当今全球能源枯竭、资源分配不均以及自身理论短板的情况,“去增长”理论作为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重要范式,逐渐产生了与社会主义的趋同。文章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张力,基于去增长理论无法与资本主义彻底决裂的软弱性以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教训,考察了去增长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可能性。在超越简单二分法的基础之上,文章探讨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统一、民主与集中相协调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提出了本地化、自治、协商三条理论进路,以克服既有理论与实践的片面性。文章最后强调了实践运动的第一性,无论是去增长还是社会主义理论,都应当以现实运动为前提,在资本主义现实批判中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增长 社会主义 计划生产 自治 生态边界
下载PDF
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17
作者 吴月煌 《党史文苑》 2024年第9期14-16,共3页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重温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重温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更加系统的理解和解读,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论 南方谈话 消灭剥削 解放生产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概括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探索社会主义文艺生成的复杂面向——评王秀涛《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
18
作者 李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19,共4页
2013年12月,王秀涛的《中国当代文学生产与传播制度研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隔八年,其新著《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前者列入“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丛书”,是以“文学生产和传播的‘制度’作为研究... 2013年12月,王秀涛的《中国当代文学生产与传播制度研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隔八年,其新著《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前者列入“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丛书”,是以“文学生产和传播的‘制度’作为研究的聚焦点与切入点”((1)),考察文学制度的生成与实践;而后者则试图“通过城市文艺改造来发掘当代文艺发生的根源”,进一步理解“当代文艺的生成过程”((2))。从某种角度上看,两者都可列入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之中,目的在于探索社会主义文艺生成的复杂面向。那么,相较于《中国当代文学生产与传播制度研究》,《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取得了怎样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艺 当代文艺 中国当代文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馆 文化艺术出版社 文学生产与传播 研究丛书
下载PDF
劳动生产率与社会生产规模对利润引致需求的作用——马克思经济理论视阈下的函数与分析
19
作者 白瑞雪 白暴力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17,共15页
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规模对利润引致需求的作用、数量关系及其本质所在,社会生产规模可以用劳动者人数和资本数量两个方面来衡量。当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本数量扩张时,利润引致需求不一定增长;如果资本有机... 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规模对利润引致需求的作用、数量关系及其本质所在,社会生产规模可以用劳动者人数和资本数量两个方面来衡量。当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本数量扩张时,利润引致需求不一定增长;如果资本有机构成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数量的增长率时,利润引致需求会下降,这就是经济增长中的总需求下降或总需求不足加剧现象。预期的不稳定性和投资在形成市场供给和需求上的时间差,会导致利润引致需求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宏观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特别关注这两点,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上构建利润引致需求函数关系及其数量分析,并由此出发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现实问题,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理论 利润引致需求 劳动生产 社会生产规模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开拓创新——评朱鹏华《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拓展研究》
20
作者 周延飞 《学术评论》 2024年第3期84-88,共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同时它也是一个需要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开拓创新的理论。众所周知,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决定了一个学科的生命力和对现实的解释力,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和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同时它也是一个需要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开拓创新的理论。众所周知,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决定了一个学科的生命力和对现实的解释力,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和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创新基础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然选择。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它是建立在物质商品生产领域的两部类模型。时代的发展、劳动形态和社会财富形态的演变,使得创新和发展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形态 基础理论 社会财富 资本主义 商品生产 开拓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