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交往中社会交换行为的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菊云 《青年探索》 2001年第2期9-11,共3页
本文从实证角度探讨了学生交往中常见的社会交往行为,说明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着交往行为的回报期待,并希求付出与回报的适当平衡。本文探讨了交换行为的不同类型,表明角色的亲疏关系会影响交换行为,亲密的角色关系会导致利他行为的出现... 本文从实证角度探讨了学生交往中常见的社会交往行为,说明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着交往行为的回报期待,并希求付出与回报的适当平衡。本文探讨了交换行为的不同类型,表明角色的亲疏关系会影响交换行为,亲密的角色关系会导致利他行为的出现,疏冷的角色关系会导致利己行为乃至冲突行为的存在,但亦会带来互利合作。现实条件下应引导学生进行公平互惠的交换乃至突破角色亲疏关系,发出利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社会交换行为 人际关系 角色关系
下载PDF
学生交往中社会交换行为的调查
2
作者 吴菊云 《社会心理科学》 2001年第1期49-52,共4页
本文从实证角度探讨了学生交往中常见的社会交换行为,说明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着交往行为的回报期待,并希求付出与回报之间的适当平衡,深入探讨了交换行为的不同类型,表明角色的亲疏关系会导致利他行为乃至冲突行为的存在,但亦会带来互... 本文从实证角度探讨了学生交往中常见的社会交换行为,说明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着交往行为的回报期待,并希求付出与回报之间的适当平衡,深入探讨了交换行为的不同类型,表明角色的亲疏关系会导致利他行为乃至冲突行为的存在,但亦会带来互利合作。现实条件下应引导学生公平互惠交换乃至突破角色亲疏关系,发出利他行为。交换动机的趋利避害要求教育因势利导,交换条件的不充分性要求进行完整心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人际交往 社会交换行为 角色关系 亲疏关系 利他型 利己型 合作型 心理教育
下载PDF
社会交换行为与人际关系论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韦乡逢 潘冬宁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6年第1期6-7,12,共3页
社会交换行为可视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关系则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文章通过角色关系分析,把社会交换行为、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结合起来,说明社会交换行为与人际关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社会交换行为类型与人际关系好恶亲疏... 社会交换行为可视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关系则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文章通过角色关系分析,把社会交换行为、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结合起来,说明社会交换行为与人际关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社会交换行为类型与人际关系好恶亲疏的密切关系和社会交换原则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换行为 人际关系 社会角色
原文传递
初中生人际交往中交互现象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夏芳 郑全全 钟莹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考察初中生人际交往中的交互现象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方法:运用社会测量法对265名初中生进行人际关系测试,并在一周后对他们进行自我意识测量。结果:①初中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交互现象。②不同年级初中生行为和焦虑方面的自我意... 目的:考察初中生人际交往中的交互现象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方法:运用社会测量法对265名初中生进行人际关系测试,并在一周后对他们进行自我意识测量。结果:①初中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交互现象。②不同年级初中生行为和焦虑方面的自我意识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初中生自我意识在焦虑维度上差异显著;③自我意识中智力与学校情况方面显著影响初中生个体接纳水平。结论:初中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交互现象,并受自我意识个别维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交往 社会交换行为 自我意识
下载PDF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的交互现象及其与人格的关系
5
作者 詹启生 邓湘云 《社会心理科学》 2001年第1期45-48,共4页
本文通过文用社交测量法证实了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确实存在交互现象,即个体接纳别人的水平高者,他被人接纳的水平也高。并对人的吸引力水平在人格特质上作了较具体的分析,其中分析发现:在人际关系中,个体被人接纳水平高者在卡特尔... 本文通过文用社交测量法证实了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确实存在交互现象,即个体接纳别人的水平高者,他被人接纳的水平也高。并对人的吸引力水平在人格特质上作了较具体的分析,其中分析发现:在人际关系中,个体被人接纳水平高者在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中的 C 因素、Q2因素及次级人格 X4因素上具有显著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 交互现象 人格因素 社会交换行为
下载PDF
作为中国主体话语的关系社会学
6
作者 边燕杰 杨洋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6期203-203,共1页
联系性视角是中国学者对国际社会学的学术贡献,而关系社会学则是该视角下中国主体话语体系的学术研究领域。理论立场上,关系社会学既能概括中国本上知识特征,又能解释普遍性的人类社会交换行为,是根植于本土、通行于国际的中国学术流派。
关键词 知识特征 关系社会 学术流派 学术贡献 学术研究领域 社会交换行为 国际社会 联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