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思想理论之实践危机及其学术结构的革新
1
作者 刘振英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65-73,共9页
荀子思想以复礼重学为制度,以追求王制为理想归宿,但是秦国的“纳商拒荀”,使得荀子思想遇到空前危机。因此,荀子用尊礼为一、辅之以法来搭建人伦理想的学术构架。荀子之化性起伪范畴与商鞅法治思想都意图在秦国实现人的解放。毋庸置疑... 荀子思想以复礼重学为制度,以追求王制为理想归宿,但是秦国的“纳商拒荀”,使得荀子思想遇到空前危机。因此,荀子用尊礼为一、辅之以法来搭建人伦理想的学术构架。荀子之化性起伪范畴与商鞅法治思想都意图在秦国实现人的解放。毋庸置疑,化性起伪是战国时期最进步的关于人的个体解放学说。荀学的实践危机,促生了礼法融合的学术新结构,并与荀子人伦理想的追求共同形成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学说的理论核心,后经韩非子、李斯、董仲舒在秦、汉帝国的实践,顺理成章地占据了统治地位。荀学渐渐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用伦理组织社会的中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学危机 人伦社会 礼的政治化 荀学赓续
下载PDF
杨时的“理一分殊”学说发微 被引量:4
2
作者 朱修春 林凤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理一分殊”是杨时学术思想中的重要范畴,相对于张载、程颢、程颐对“理一分殊”侧重于文化和道德修养层次的理解,“理一分殊”在杨时的学术体系中已被落实到具体的人伦规范。杨时的“理一分殊”所体现...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理一分殊”是杨时学术思想中的重要范畴,相对于张载、程颢、程颐对“理一分殊”侧重于文化和道德修养层次的理解,“理一分殊”在杨时的学术体系中已被落实到具体的人伦规范。杨时的“理一分殊”所体现的是儒学的仁道精神及现实社会人伦规范的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理一分殊 哲学意义 道德伦理 社会人伦
下载PDF
善卷原初道德思想行为考论 被引量:1
3
作者 万里 陈靖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2-78,共7页
善卷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隐者",因其辞让帝王之位、具有"至德"而被人们千古传颂。但是,他所拥有及代表的"道德"内涵究竟为何?却一直未能予以应有的和准确的揭示。本文主要依据去古未远的先秦文献资料,... 善卷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隐者",因其辞让帝王之位、具有"至德"而被人们千古传颂。但是,他所拥有及代表的"道德"内涵究竟为何?却一直未能予以应有的和准确的揭示。本文主要依据去古未远的先秦文献资料,对善卷的"道德"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论,认为善卷所展示的道家"道德",包蕴有自然哲学、道德观与生存方式等丰富内涵,兼顾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积极探索和身体力行的追求,从而将"道德"超脱单纯的社会伦理范畴,提高到与自然界和谐一致的哲学高度。这就是先秦善卷"至德"的原初形象。可以为解决和摆脱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内外困境提供借鉴,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质,因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卷 宇宙 自然道德 社会人伦道德 考论
下载PDF
“乐”的道德象征意义——《乐记》“乐以象德”观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赖萱萱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110,223,共4页
《乐记》所言之"乐"并非只是单纯的艺术形式。从深层次看,它是具有道德象征功能的文化形态。"乐"作为道德的象征载体,可以对个体人格修养和社会伦理秩序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因这种道德内核,"乐"的价值得... 《乐记》所言之"乐"并非只是单纯的艺术形式。从深层次看,它是具有道德象征功能的文化形态。"乐"作为道德的象征载体,可以对个体人格修养和社会伦理秩序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因这种道德内核,"乐"的价值得以提升,成为一种造就完善人格的重要修养途径;同时也备受君主、圣贤的推崇,被视作维持社会伦理秩序不可或缺的道德教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道德象征 个体人格 社会人伦
下载PDF
孔子生态智慧探微——以《论语》为核心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高伟洁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孔子以自然释"天",对"天命"充满敬畏;欣赏山水自然之乐,并将"仁"心推展,泽于鸟兽;大力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并将"节用而爱人"作为重要的治国理念。这些思想投射出其不凡的生态智慧,于今仍颇具... 孔子以自然释"天",对"天命"充满敬畏;欣赏山水自然之乐,并将"仁"心推展,泽于鸟兽;大力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并将"节用而爱人"作为重要的治国理念。这些思想投射出其不凡的生态智慧,于今仍颇具借鉴价值。但孔子阐发这些思想,并不是出于关注生态环境的考虑,他的着眼点仍是社会人伦。孔子以自然之天来论证对"天命"的敬畏,以生态伦理来佐证社会人伦思想,以自然之乐来抒发君子人生旨趣,以"颜子之乐"来阐释君子理想人格,他的生态智慧是为其社会人伦思想的构建服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生态智慧 社会人伦
下载PDF
持守信望爱 活出真善美——杨济余同道访谈录
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天风》 2018年第1期49-52,2,共5页
基督徒如何在当代社会与周围人群开展对话,寻求理解,不仅需要基督徒对信仰本身的体认和践行,更需要有对周围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反思,本期邀请杨济余同道谈谈他对信仰、世界、文化等问题的看法,以期启发读者再思信仰真谛,活出美善人生。
关键词 基督徒 系统神学 《天风》 道成肉身 社会人伦
下载PDF
方之内外与我之有无——“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传统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郁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8,共13页
本文借《庄子》中方内、方外的概念,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中分析中国古人的生活世界,认为古人的生活可以区分为方内之人伦境界的生活和方外之自然境界的生活。相应地,传统诗歌也可区分为表现人伦境界生活的方内之诗和表现自然境界生活的方... 本文借《庄子》中方内、方外的概念,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中分析中国古人的生活世界,认为古人的生活可以区分为方内之人伦境界的生活和方外之自然境界的生活。相应地,传统诗歌也可区分为表现人伦境界生活的方内之诗和表现自然境界生活的方外之诗,而这正是王国维将传统诗歌区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基础。本文的目的,是为追寻传统诗歌的哲学根源,并提供一个分析、理解传统诗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内 方外 人伦境界(社会境界) 自然境界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