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民科技、社会人文素质状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颂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本研究采用《南京市民基本科技、社会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以随机抽样方式,对南京城区776位市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南京市民的基本科技和社会人文素质总体较好,超过60%的被调查者基本科技素质和基本社会人文素质达标,其中中青年人群和... 本研究采用《南京市民基本科技、社会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以随机抽样方式,对南京城区776位市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南京市民的基本科技和社会人文素质总体较好,超过60%的被调查者基本科技素质和基本社会人文素质达标,其中中青年人群和高文化程度人群表现得尤为突出。不足之处主要在(1)对科技和社会人文方面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多限表层感觉,缺少深层理解和自主思考;(2)知与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3)公民意识较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四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素质 社会人文素质 教育
下载PDF
借鉴国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促进新林科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建设
2
作者 蓝天水 孙帅超 郭福涛 《中国林业教育》 2022年第5期71-78,共8页
当前我国林业人才培养与现代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高等林业教育在社会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欠缺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的高等林业教育也面临着与我国相似的困境,长期以来对高等林业教育改革进行了大量探讨,尤其是在学生的社会人... 当前我国林业人才培养与现代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高等林业教育在社会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欠缺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的高等林业教育也面临着与我国相似的困境,长期以来对高等林业教育改革进行了大量探讨,尤其是在学生的社会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国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①学生和雇主均认为现代林业职业最看重的是专业行为、职业道德以及有效沟通等通用职业技能。但是,目前各国高校的林科人才培养方案与林业市场所需的必要技能之间并不匹配,林科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迟缓,特别是社会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开设普遍不足。②高等林业教育开展社会人文素质培养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一是兼顾林科专业知识传授以及技能和社会人文能力培养的足够灵活的林科课程设置要求与学时有限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二是教师作为课程开设中的关键角色,在林科课程改革中的参与度不高,面对的主要障碍包括沟通不畅、对变革持抵制或冷漠的态度以及缺乏适应变革的技能等;三是课程设置的惯性或对现状的认知偏差阻碍了课程的变革,也抑制了林科课程中社会和人文科学类内容的发展;四是林科相关专业被整合进自然资源类学院的态势有可能导致不了解现代林业需求和挑战的非林科人员成为高等林业教育发展的决策者。为了提高学生在复杂林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外在高等林业教育加强林科课程中的社会和人文科学内容方面取得共识,并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在大学层面,通过在课内、课间、课外融入多维度的项目拓展林科课程的广度;确保课程修订以目的为出发点以及教师的全程参与,促进社会人文素质教育的落实;通过加强国际交流推进林业教育国际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多元的文化意识;认真参考林科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利益相关方提供的重要信息,不断完善林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②在大学以外的层面,在林科课程认证标准中注重强调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积极举办林业教育会议,大力鼓励教师参会,加强相关研究和交流,推动高等林业教育改革进程;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作用,有效处理高等林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重建林业形象,使林科专业在招生中更具吸引力。国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对我国新林科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建议我国高等林业教育在各类课程中融入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内容、增强教师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深度参与、加强国际联系、通过举办林业教育研讨会深入探讨热点议题、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加强与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交流等,以提升林科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和整体竞争力,缓解当前林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林业教育 新林科 社会人文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课程 教学 国际化
下载PDF
21世纪农林科技的发展对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人才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燕君 王绪朗 《高等农业教育》 1998年第1期26-30,共5页
文章论述了21世纪我国农林科技的发展对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人才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从这一要求出发。
关键词 21世纪 农林科技 农林本科人才 人文社会科学素质 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
下载PDF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蔡春玲 李琦 许晔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6-49,共4页
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国内外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 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国内外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 大学生 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 调查思考
下载PDF
新时期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探讨
5
作者 罗伟生 蓝秀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53-54,共2页
20世纪末以来,有关大学生素质的养成,一直是大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大陆教育体制使然,大陆医学院校学生在人文社会素质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文章旨在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以及加强学生专业社... 20世纪末以来,有关大学生素质的养成,一直是大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大陆教育体制使然,大陆医学院校学生在人文社会素质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文章旨在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以及加强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新时期大陆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社会素质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大学生 人文社会素质
下载PDF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林业院校的作用——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认识和实践
6
作者 姜凤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13-116,共4页
1995年国家教委曾主持召开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会议重点讨论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确立了50所高等学校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学校。随着工作的不断展开和深入,目前,高等院校要对学生进... 1995年国家教委曾主持召开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会议重点讨论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确立了50所高等学校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学校。随着工作的不断展开和深入,目前,高等院校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工作在高教战线上的人们的共识。而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素质,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认可。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素质 高等林业院校 大学生 高等学校 林业高等院校 选修课 情感智商 科学技术史
下载PDF
江苏社科普及工作的制度建设
7
作者 吴颖文 《江南论坛》 2020年第4期50-52,共3页
社科普及是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和全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社会事业和社会系统工程。纵观全国的社科普及工作,都是以一些“特定任务”带动发展起来的,江苏... 社科普及是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和全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社会事业和社会系统工程。纵观全国的社科普及工作,都是以一些“特定任务”带动发展起来的,江苏当然也不例外。广大社科工作者不断通过实践活动的探索,总结提炼社科普及的理论和方法,完善社科普及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社科普及制度建设,从而也有效提升了社科普及的实践能力和内在质量,扩大了总体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普及 社会系统工程 特定任务 人文社会科学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持续推进 总体规模 社科工作者
下载PDF
The Study on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8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We prov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skill training and humanity quality cultivating with English teaching as the platform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knowledge and the elevation of their cognitive c... We prov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skill training and humanity quality cultivating with English teaching as the platform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knowledge and the elevation of their cognitive competency and aesthetic response. It also demonstrated the introduc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had brought forth evident effecl, contributing to the wide reorganiz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which attained our goal of arousing the subjects' cultural awareness by discussing and exploring. Besides, the amplification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boost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output competency and strengthened their pragmatic awareness, hence,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forming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However, in contrast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morality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indifferent morality and social values in the society is presently being still a serious problem well worth conc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ovative Education English Teaching UNIVERSITY
下载PDF
Analysis on Humanistic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9
作者 Zuo Xuejun Zhu Huif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12期137-139,共3页
Medical students are the major force of future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work, and itis of great necessity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have humanistic education, which is also an inevitable way of improving... Medical students are the major force of future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work, and itis of great necessity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have humanistic education, which is also an inevitable way of improving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quality. Social progress demands that medical students should not only have excellent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be able to think about problems from medical,social, moral and ethics perspectives, establishing the people-oriented patient-centered noble medical ethics, having a good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