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介入性艺术的参与困境与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洋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4期28-34,共7页
公共艺术在今天的发展更为强调公众的参与,由此发展出了交互艺术、参与性艺术等方向,而社会介入性艺术更倾向于抹平创作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差异,使得公共艺术发展为一类属于共同主体的创作,现实的案例主要可简单归纳为艺术在城市、乡村及... 公共艺术在今天的发展更为强调公众的参与,由此发展出了交互艺术、参与性艺术等方向,而社会介入性艺术更倾向于抹平创作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差异,使得公共艺术发展为一类属于共同主体的创作,现实的案例主要可简单归纳为艺术在城市、乡村及生态环境等方向的介入。艺术家与公众在艺术实践项目中的平等协作也会使得参与过程呈现出诸多争议与矛盾,而解决争议的过程其实就是艺术进行社会性介入的效应产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社会介入性艺术 参与性 当代艺术
下载PDF
“参与”的有效性:社会介入性艺术诸问题刍议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竹 《公共艺术》 2021年第3期57-61,共5页
本文试图从主体、意图以及路径三个方面来检视社会介入性艺术当中"参与"的有效性问题,在关注社群、集体、行动等观念的同时,探讨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参与 社会介入性艺术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从自律到参与——艺术“介入性”的理论演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炜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7-153,共7页
近年来,强调公众参与的“社会介入性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界方兴未艾,但其作品常表现为非物质性的社会活动,遭到了诸多质疑。现当代西方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对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论证,为艺术的“介入性”提供了美学线索。在康德、... 近年来,强调公众参与的“社会介入性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界方兴未艾,但其作品常表现为非物质性的社会活动,遭到了诸多质疑。现当代西方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对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论证,为艺术的“介入性”提供了美学线索。在康德、黑格尔关于自律、他律的论述基础上,阿多诺、伯林特开辟了有关“介入”与“参与”的美学话题。博瑞奥德的“关系美学”和朗西埃的“岐感美学”则为介入性艺术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前者催生了凯斯特的“对话”和“协作”理念,后者使毕晓普建构了完整的“参与式艺术”理论体系。经过两个世纪的理论演变,艺术对社会的介入已获得了美学上的合理性,并成为21世纪的新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介入性艺术 参与式艺术 艺术自律 艺术他律
下载PDF
中国当代书法硕士群体共性辨析
4
作者 陈仲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13-118,共6页
自 1 979年中国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学位书法研究生始 ,至今十数年间已形成以书法硕士为核心的书法研究创作群体。该群体主要特征表现为 :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的双轨同步性 ,书法创作的多元性、徘徊性以及群体的社会介入性 ;而存在的问题是 ... 自 1 979年中国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学位书法研究生始 ,至今十数年间已形成以书法硕士为核心的书法研究创作群体。该群体主要特征表现为 :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的双轨同步性 ,书法创作的多元性、徘徊性以及群体的社会介入性 ;而存在的问题是 :研究心态的急于求成 ,创作激情被理性思维的樊篱所束缚 ,因个人涉猎面过宽而带来的精力分散以致呈无凝聚力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硕士群体 双轨同步性 多元性 徘徊性 社会介入性
下载PDF
识得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陈仲明对“学院派”的反思
5
作者 辛尘 《书画世界》 1995年第2期46-47,共2页
东坡鉴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不在此山中,只能看个外表、轮廓,山中的许多东西不得而知;身在此山中,如果不拘于某个角度,把横侧远近高低看个遍、看个透,... 东坡鉴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不在此山中,只能看个外表、轮廓,山中的许多东西不得而知;身在此山中,如果不拘于某个角度,把横侧远近高低看个遍、看个透,如果不拘于自己是个山中人,不避讳山中的长短优劣,甚至还能跳出山界外看看,为什么不能识得此山的真面目呢?我以为,这样的山中人会比山外人看得更明白。陈仲明看「学院派」就是一个好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派 理论研究 书法创作 书法群体 书法研究 社会介入性 书法教育 双轨同步性 反思 趋同心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