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 被引量:5
1
作者 康敬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3-88,共6页
阶级性不是法的唯一属性,以权利为核心重构现代法理念,将成为现代法理念的核心内容。从法治国家的理念、权利和义务(权力)的关系、市场经济的需求来看,必须坚持权利本位。权利本位内涵着个人优位下的权利本位和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 阶级性不是法的唯一属性,以权利为核心重构现代法理念,将成为现代法理念的核心内容。从法治国家的理念、权利和义务(权力)的关系、市场经济的需求来看,必须坚持权利本位。权利本位内涵着个人优位下的权利本位和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有些学者认为,西方社会已经由权利本位过渡到社会本位,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西方社会正在由个人优位下的权利本位理念过渡到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理念。社会优位理念和和谐社会的理念完全契合,当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权利发生冲突时,社会权利应优先于个人权利。建设和谐法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优位 权利本 法本
下载PDF
社会优位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理念
2
作者 闵婉 肖卫星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0期42-43,共2页
在处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历来有国家优位论和社会优位论两种截然相反的理念。社会优位理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理念,要树立这一理念,应当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形成权力制约的观念,二是形成权利至上的观念。
关键词 社会优位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 权力 权利 法治 权力制约 权利本
下载PDF
社会优位理念与法治国家 被引量:55
3
作者 周永坤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社会优位理念与法治国家周永坤一、中国走向法治只能始于转变法理念1996年春,为二十一世纪描绘宏伟蓝图的雄心勃勃的中国领导人终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目标。江泽民主席亲自参加依法治国... 社会优位理念与法治国家周永坤一、中国走向法治只能始于转变法理念1996年春,为二十一世纪描绘宏伟蓝图的雄心勃勃的中国领导人终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目标。江泽民主席亲自参加依法治国的法学讲座,发表了《依法治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优位 法理念 社会自治 国家权力 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 法律渊源 国家意志 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社会优位协商:美国民主党与社会的互动模式研究
4
作者 张宪丽 高奇琦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8,共10页
美国民主党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社会优位协商模式。无论是在总统选举中还是在日常的非选举政治中,就民主党与社会关系而言,职业化社团都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美国社会优位协商的实质是职业化社团的优位协商。社会优位协商模式在美国... 美国民主党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社会优位协商模式。无论是在总统选举中还是在日常的非选举政治中,就民主党与社会关系而言,职业化社团都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美国社会优位协商的实质是职业化社团的优位协商。社会优位协商模式在美国的形成主要归结于美国政党的虚弱性、美国社会的强自组织性以及美国的总统内阁制等因素。这种社会优位协商模式有其优点,即其代表了一种多元主义的理念,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解。然而,这种社会优位协商模式也不是普遍适用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社会优位协商模式可能是需要慎重选择的。同时,在美国模式中表现出的职业化社团倾向也需要审慎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民主党 政党社会关系 社会优位协商 协商民主 互动模式
原文传递
环境法的权利本位论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一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5,共7页
法律本位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表明法律的终极价值关怀,而法学基本范畴的确定则是法律本位的前提。在采纳“权利—义务”与“权利—权力”二元范畴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法律本位的源流以及目前学界关于环境法本位研究现状,表明我国应以社会... 法律本位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表明法律的终极价值关怀,而法学基本范畴的确定则是法律本位的前提。在采纳“权利—义务”与“权利—权力”二元范畴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法律本位的源流以及目前学界关于环境法本位研究现状,表明我国应以社会利益优位下的权利本位构建环境法的体系,并区分环境公法和环境私法中权利本位的不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本 权利本 社会优位 环境公法 环境私法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内涵、分化及其范式转换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伍俊斌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1年第4期5-13,共9页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和社会生活的逐渐非政治化,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化开始进行,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和发展要求从国家本位走向社会优位。国家本位强调政府体现和维护公共性的一面,而忽视政府偏离和危害公共性的一面。社会优位强调国家与...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和社会生活的逐渐非政治化,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化开始进行,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和发展要求从国家本位走向社会优位。国家本位强调政府体现和维护公共性的一面,而忽视政府偏离和危害公共性的一面。社会优位强调国家与社会两重分化之下的社会自治。社会优位是以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理念。它主张社会高于和优于国家,人民是治理的主体,法律是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的工具。它以平衡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体自由、以对人的终极关怀为宗旨确立社会政治制度和法律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国家本 社会优位
下载PDF
当代中国权利本位思想之发展与意义检视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亮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79,共5页
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法治实践的深入与展开,当代中国权利本位思想不断获得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从强调个体主导的权利本位思想发展到倡导社会优位的权利本位思想;由侧重通过本体和价值层面阐释权利本位思想发展到注重从方法论的角度解... 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法治实践的深入与展开,当代中国权利本位思想不断获得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从强调个体主导的权利本位思想发展到倡导社会优位的权利本位思想;由侧重通过本体和价值层面阐释权利本位思想发展到注重从方法论的角度解说权利本位思想;以研究法理学框架下的权利本位思想发展到在法理学指导下的多层面不同部门法学科的权利本位思想研究。权利本位思想的兴起不仅促进了法学界的思想解放,符合现代法治理论的内涵与发展趋势,也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公民意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权利本 权力 社会优位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背景下自治与法治的矛盾及其化解——基于东部地区某市某区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杨金忠 《法律与伦理》 2021年第1期219-232,共14页
自治和法治作为相互竞争的社会治理模式,两者之间的“不协调性”、“不均衡性”对基层社会的治理逻辑、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和法治化产生了实质性的制约。自治和法治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基层自治的组织主体与宪法法律的规定存在错位、基层自... 自治和法治作为相互竞争的社会治理模式,两者之间的“不协调性”、“不均衡性”对基层社会的治理逻辑、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和法治化产生了实质性的制约。自治和法治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基层自治的组织主体与宪法法律的规定存在错位、基层自治的边界不清晰、基层多元自治组织发展相对迟缓等多个方面。为了化解基层社会治理中自治和法治的矛盾,需要在社会自治优位、基层治理优位、预防治理优位等三个原则的指引下,强化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在治理范围上严格落实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建立自治和法治事项清单,积极推行基层社会治理地方标准规范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社会自治 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 非诉纠纷解决机制
下载PDF
论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 被引量:6
9
作者 丁以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5,共5页
人治与法治是在完全不同的理念氛围中生存的。中国社会要从人治步入法治 ,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全方位的 ,其中较为根本、较为紧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性善论转向性恶论 ,二是由国家优位论转向社会优... 人治与法治是在完全不同的理念氛围中生存的。中国社会要从人治步入法治 ,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全方位的 ,其中较为根本、较为紧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性善论转向性恶论 ,二是由国家优位论转向社会优位论 ,三是由恶法亦法论转向恶法非法论。唯此 ,法治国家才有其牢固的理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人治 法治 性恶论 社会优位 恶法非法论
下载PDF
试论合同自由原则的确立
10
作者 贾玉平 柴振国 田韶华 《经济与管理》 1998年第1期25-27,共3页
试论合同自由原则的确立贾玉平,柴振国,田韶华随着从零星、分散的法律规定抽象为一种原则,合同自由渐渐同义于意思自治,成为比意思自治更为直观通用的一种称谓。至今,合同自由原则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是否缔结合... 试论合同自由原则的确立贾玉平,柴振国,田韶华随着从零星、分散的法律规定抽象为一种原则,合同自由渐渐同义于意思自治,成为比意思自治更为直观通用的一种称谓。至今,合同自由原则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是否缔结合同以及同谁缔结合同的自由;第二,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自由原则 合同法 市场主体 市场经济模式 基本原则 意思自治 社会 社会优位 社会利益 法律文化
下载PDF
论依法治国的观念基础
11
作者 李梅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103-104,共2页
依法治国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的各项活动以及公民的各种行为,都应依照法律进行。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现实背景,其实现依赖于具体的政治和社会条件,最根本的是要完成观念的变革,树... 依法治国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的各项活动以及公民的各种行为,都应依照法律进行。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现实背景,其实现依赖于具体的政治和社会条件,最根本的是要完成观念的变革,树立全新的法治观念。因而必须转变国家优位理念,实现社会优位理念和加强公民意识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公民意识 观念基础 法律关系 国家 法治理念 社会优位 法理念 正确认识 国家意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