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国社会写实主义者:托玛斯·哈特·本顿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詹妮特.卡彭特
张美恩
万青力
-
出处
《世界美术》
1990年第4期25-29,33,共6页
-
文摘
托玛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 1889-1975)的一生都引起争议,甚至在他出生一百年之后, 1989年4月15日,仍是如此。 他的百年回顾大展,包括本顿自己的87件作品和他最出名的学生杰克逊·波洛克的一件作品,于1989年4月16日在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肯斯艺术博物馆开幕,
-
关键词
社会写实主义
玛斯
波洛克
本顿
堪萨斯城
世界美术
克逊
具象
艺术博物馆
密苏里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试析写实主义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 2
-
-
作者
黄文
-
机构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艺术系
-
出处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97-298,共2页
-
文摘
写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或者美术思潮,在现代绘画艺术发展中占有不可回避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写实主义在中国所走过的道路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分析写实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探讨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写实主义
心理写实主义
社会写实主义
照相写实主义
表达
感受
-
分类号
J204.5
[艺术—美术]
-
-
题名20世纪70年代香港功夫片之写实探赜
- 3
-
-
作者
许兴阳
-
机构
六盘水师范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40,共6页
-
基金
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中国凉都国学研究与教育中心项目(编号:LPSSYKJTD20191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国的写实主义电影观念基本由三种写实主义理论与实践共同发挥作用,它们是:社会写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深受巴赞影响的纪实美学。"[1]20世纪70年代香港功夫片的写实风格观念,只能来源于自发感觉真实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社会写实主义和无意识状态下对巴赞纪实美学的有限尝试,毕竟巴赞认为电影本性为复现现实,其真实性指向物体与表象的无限接近,强调现象即本质,这对本就不是写实主义电影且充满浪漫精神的功夫片来讲,绝对不可能达成。
-
关键词
写实主义电影
社会写实主义
电影本性
纪实美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写实风格
理论与实践
巴赞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浅析俄罗斯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
- 4
-
-
作者
王斐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2010年第3期96-96,共1页
-
文摘
俄罗斯,是一个在艺术上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一个充满着文化艺术气息的民族。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写实主义的出现,六十年代的现代艺术的再次崛起,俄罗斯的艺术家们用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特别的方式反映了对"俄罗斯的真实存在"的期待,使得俄罗斯诞生了自己所特有的伟大艺术史。俄罗斯的当代艺术已经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占一席位。它的当代艺术所展现的多元化表现内容,给国际艺术市场有了不同文化观视的机会。
-
关键词
俄罗斯
文化艺术气息
社会写实主义
当代艺术
多元化
-
分类号
J209.512
[艺术—美术]
-
-
题名设计时代的逆境——20世纪中期捷克玻璃艺术
- 5
-
-
作者
黄璐滢
-
机构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2年第11期83-84,共2页
-
文摘
20世纪中期,在"冷战"背景下,捷克玻璃艺术在现代玻璃艺术设计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政治与艺术的矛盾中充当了独特的角色,并影响着世界玻璃艺术史的发展。
-
关键词
捷克玻璃艺术
社会写实主义
抽象主义
-
分类号
J527.3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台湾当代文学理论发展概述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黎湘萍
-
出处
《南方文坛》
1988年第4期61-64,66,共5页
-
文摘
自五十年代起,台湾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竭力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一是“开放门户”。从事经济建设(主要依靠美援日援),并尽量缓和台湾籍人与外省人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执政的国民党当局与台湾各阶层尤其是台籍知识分子之间的冲突)。从此,台湾便在基本上与大陆隔绝、同时也与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传统隔绝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与世界(特别是欧美)对话的独特历程。三十多年来的各种文学现象——包括创作、批评、论争以及文学理论研究等——都或明或暗地留下这两大问题的烙印。因此,台湾文学理论的发展,按其在这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内在性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传统“文以载道”
-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
四十年代
载道
五十年代
内在性质
共产主义思想
意识形态领域
历史进程
开放门户
社会写实主义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美国现代雕刻家乔治·西格尔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王秋菊
-
出处
《美苑》
CSSCI
1994年第Z1期137-140,145-146+95-96,共8页
-
文摘
不加丝毫修饰、即将斑白的卷发,布满皱纹的面孔,深邃、洞察人世的双眸,健壮的体魄……,这便是乔治·西格尔,当代美国别具一格的著名雕刻家。西格尔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双亲具有犹太血统,是从波兰移居美国的平民。他们先是开肉铺,后来从事养鸡业。从此,年轻的西格尔便与养鸡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边帮父亲经营,一边坚持美术学习,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进行艺术创作。六十年代前半期,当人们提起西格尔时,便会有人答到:他是一位在纽约郊外的鸡舍里搞创作的新人。 六十年代初期,当西格尔以其独特的画风步入美国画坛时,他那富于话题性的雕刻与当时生气盎然的新艺术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他那种叙述性过程,并过于内向的特性,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因而时常招致同时代那些流于平淡日常的人们的讥讽。
-
关键词
西格尔
新艺术运动
艺术创作
话题性
抽象表现主义
美术学习
社会写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马蒂斯
塞尚
-
分类号
J309
[艺术—美术]
-
-
题名变与不变——浅论任小林的抒情美
- 8
-
-
作者
杜雨
-
出处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6-87,24-2,共4页
-
文摘
四川美院出身的画家中,任小林似乎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而且几乎在求学的阶段便已奠下了迥异美院的独特的个人画风。 四川美院教授学生扎实的学院技法,而育之以社会写实的美学观;不少优秀的成员以实际的成果已在艺术界取得了一席之地,且逐渐在国际间崭露头角,受到重视。在今天,对一个外国人来说。
-
关键词
四川美院
美学观
康丁斯基
克里姆特
格列柯
社会写实主义
夏加尔
马奈
分法
写实风格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看1987年的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 9
-
-
作者
萧勤
-
出处
《美术》
1988年第1期62-64,共3页
-
文摘
1987年的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oire Internationale d’Art Contemporain询称FIAC)于10月9日晚预展,10月10日正式开幕(展出到18日为止)。虽然这个博览会在资格及规模上都比不上瑞士巴赛尔(Basel)和德国科伦(Kln)的博览会。
-
关键词
国际当代艺术
巴赛尔
Internationale
科伦
BASEL
表现主义
达利
社会写实主义
拜尔
女艺术家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记第四十届威尼斯国际双年艺展
- 10
-
-
作者
肖勤
-
出处
《美术》
1982年第9期57-59,共3页
-
文摘
第四十届的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已于6月13日由意大利总统贝尔迪尼、文化部长司各地及威尼斯市长里各主持揭幕,展期为四个月。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重要的专门展示当代艺术创作的展览;创办于19世纪末叶。
-
关键词
当代艺术创作
国际艺术
迪尼
马蒂斯
表现主义
社会写实主义
野兽派
现代画家
具象
构成主义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一位早期旅美的爱国画家朱沅芷
- 11
-
-
作者
郑稚元
-
出处
《美术》
1982年第4期60-61,共2页
-
文摘
数世纪以来,许多在海外的华人以文字著述和绘画表达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他们不但发扬光大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而且又推动了所在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我的母亲
加里福尼亚
立体主义
社会写实主义
美术事业
中国画家
林风眠
猛噬
洛克菲勒中心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Los Angeles 冷战时期的两德艺术文化
- 12
-
-
作者
韩多妮
LACMA
-
出处
《明日风尚》
2009年第3期186-186,共1页
-
文摘
二战后,由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而德国的柏林就是冷战的"冰点"所在,德国的政治制度、人民生活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艺术发展方面,二战除了使欧洲现代艺术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美国,德国的艺术发展也一分为二。
-
关键词
艺术文化
LOS
Angeles
现代艺术
两大阵营
德国人
政治现实
策展人
社会写实主义
半抽象
-
分类号
J151.6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关于生活 关于LOMO
- 13
-
-
作者
郑江
-
出处
《宁夏画报(生活版)》
2009年第4期58-59,共2页
-
文摘
1984年,原苏联一个专门生产军事光学镜片的工厂LeningradskijeOptiki Mechanitscheskije Objedi nienie(Lomo)开始研发一种小型、可以随身携带的间谍相机LC-A。1991年,两个奥地利的学生在布拉格买到了这样一部造型古旧、颇有原苏联社会写实主义风格的相机,因其特殊的成像效果及浓艳的色彩,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眼球,竟然成为地下艺术圈、文化圈的新宠儿。由于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两个学生在1995年跑到圣彼得堡去要求这个早已关闭的工厂重新开张,再生产Lomo相机。于是,LOMO真正诞生了。
-
关键词
社会写实主义
艺术圈
光学镜片
LOMO
成像效果
视觉影像
就这样
黄金法则
视觉享受
-
分类号
J405
[艺术—摄影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