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恋乡情绪 社会剖析 文化审视——论吴组缃的小说创作 |
谢昭新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8
|
|
2
|
论“社会剖析派”的乡土小说 |
丁帆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3
|
写实:社会剖析与心灵分析——茅盾与施蛰存文学观比较谈 |
黄忠来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4
|
论1930年代“社会剖析派”作家群的文学形态 |
顾金春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5
|
“社会剖析”范式的价值与意义 |
董诗顶
盛翠菊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6
|
从茅盾的创作看社会剖析派的成因 |
朱小瑶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6 |
0 |
|
7
|
论“社会剖析派”小说的艺术特征 |
刘宝杰
于博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8
|
论1930年代“社会剖析派”作家群的生成及运作 |
顾金春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9
|
论茅盾社会剖析小说 |
秦志希
|
《江汉论坛》
|
1988 |
0 |
|
10
|
人物与环境,主题与审美——社会剖析派和七月派比较论析 |
王再兴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1
|
社会生活的全景式描绘——论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 |
刘向宏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2
|
中国社会剖析派的西方渊源 |
阎浩岗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2 |
0 |
|
13
|
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探析 |
陈婕
|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7 |
0 |
|
14
|
对社会剖析派小说价值的重新思考 |
刘岚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5
|
当代中国社会剖析摄影之研究 |
谢建华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3 |
1
|
|
16
|
论“社会剖析派” |
杜显志
薛传芝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5 |
2
|
|
17
|
论茅盾等人的社会剖析派小说 |
李晓宁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18
|
论茅盾“社会剖析小说”的独创性 |
徐可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19
|
论李心田社会剖析工程的新阶段 |
丁尔纲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1996 |
0 |
|
20
|
全景式再现生活的一面镜子——浅析社会剖析派小说 |
董恒波
|
《朝阳师专学报》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