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3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羽毛球推广策略与成德眉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联研究
1
作者 刘彦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6期0165-016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羽毛球推广策略与成德眉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深入分析该地区羽毛球推广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策略,本文揭示了羽毛球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羽毛球推广策略与成德眉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深入分析该地区羽毛球推广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策略,本文揭示了羽毛球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有效的羽毛球推广策略不仅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还能带动体育用品销售、旅游业发展,提高地区的国际形象和吸引力。面对资金不足、公众兴趣不足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加强教育体系整合、提升社区参与度、利用媒体宣传与企业合作等策略。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成德眉资地区有望通过羽毛球推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推广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成德眉资地区
下载PDF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测度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范柏乃 张维维 贺建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8,共6页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来看,协调发展既应强调协调,也应强调发展,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体。已有文献中,有学者用离差系数来测度协调发展水平,事实上,离差系数只能测度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也就是说只能测度协调水平,而无法描述系统...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来看,协调发展既应强调协调,也应强调发展,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体。已有文献中,有学者用离差系数来测度协调发展水平,事实上,离差系数只能测度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也就是说只能测度协调水平,而无法描述系统间的发展度,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发展水平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度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离差系数上加权发展度效应,则可以更加科学的测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离差系数 测度
下载PDF
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治理功能——基于社会控制、社会协调和社会动员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杜旭宇 程洪宝 +1 位作者 周立军 何丽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176,共5页
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独特的社会治理工具,而且是重要的社会治理方式,这是现代社会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功能、新定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治理功能就是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延伸运用到社会治理领域,发挥社会治理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独特的社会治理工具,而且是重要的社会治理方式,这是现代社会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功能、新定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治理功能就是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延伸运用到社会治理领域,发挥社会治理的作用,社会控制、社会协调、社会动员等是这种功能和作用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治理 社会控制 社会协调 社会动员
下载PDF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范柏乃 张维维 朱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65,共10页
本文采用头脑风暴法、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以及鉴别力分析构建了由36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该评价体系为工具,测度了我国1986-2011年间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经济社会综... 本文采用头脑风暴法、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以及鉴别力分析构建了由36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该评价体系为工具,测度了我国1986-2011年间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耦合原理建立了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以此为工具测算了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发展度都呈现正增长的态势,且经济发展度的增长快于社会发展度的增长;同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度 社会发展度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 耦合度
下载PDF
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目标下的公共服务体制建设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春梅 陈一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5,共5页
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为实现由城乡二元、工农分治向城乡一元、工农均等的体制转型创造条件。从其阶段性特征看,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缓解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主基调是城乡均衡,价值取向是公平... 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为实现由城乡二元、工农分治向城乡一元、工农均等的体制转型创造条件。从其阶段性特征看,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缓解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主基调是城乡均衡,价值取向是公平与效率的整合。公共服务体制建设需要将总体目标与分步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冲破建立在传统非均衡发展战略基础上的各种体制障碍,其中的重点是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和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会协调发展 目标 公共服务体制 建设
下载PDF
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安体富 王海勇 《经济研究参考》 2005年第19期9-20,共12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公共财政建设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经济 国内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对外开放 步伐 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
下载PDF
泛珠三角地区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耀 郑鑫 张燕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12期12-22,共11页
泛珠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流动及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人口的流动及迁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在人口高度集聚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分布调整速度与区域经济集中过程、流动人口素质... 泛珠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流动及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人口的流动及迁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在人口高度集聚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分布调整速度与区域经济集中过程、流动人口素质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人口流动统计信息与不断增长的区域合作需求等多方面,表现出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完善的问题。促进该地区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和人群设定不同的政策调控目标,从推动产业调整、重视社会发展和调节人口流动规模与方向三个方面同时着力,以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区域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珠三角地区 人口流动与迁移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下载PDF
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公共政策协调机制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范柏乃 张电电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1,共5页
公共政策具有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利益的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有效、协调的公共政策作保证。基于政策过程视角,分析当前公共政策不协调,主要源自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的不协调,据此构建了涵盖公共政策辩论制度、专家论证制... 公共政策具有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利益的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有效、协调的公共政策作保证。基于政策过程视角,分析当前公共政策不协调,主要源自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的不协调,据此构建了涵盖公共政策辩论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公共政策仿真实验制度及公共政策联席会议制度等在内的公共政策协调机制,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利益分配公平化,进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政策协调机制 政策过程
下载PDF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苏南发展模式”的分析与解释 被引量:10
9
作者 曹宝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72,共6页
苏南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于对财富增长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的追求,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同时又有着良好商业传统和产业基础的地区,在不同的宏观政策、制度环境下对发展机遇的把握,使得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具有不同特点的若... 苏南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于对财富增长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的追求,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同时又有着良好商业传统和产业基础的地区,在不同的宏观政策、制度环境下对发展机遇的把握,使得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具有不同特点的若干阶段,也导致了具有苏南特色的发展路径的选择。“新苏南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苏南模式”。苏南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更具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 “新苏南发展模式”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定基指数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崔述强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6,共3页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统计评价方法测度标准有所不同甚至差异较大的不足,尝试编制定基发展指数比较分析不同领域的发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经济发展快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统计评价方法测度标准有所不同甚至差异较大的不足,尝试编制定基发展指数比较分析不同领域的发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经济发展快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大力改善医疗、交通、住房等条件,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定基合成指数
下载PDF
社会协调发展与政府责任——关于发展中国家政府责任的研究和国际经验借鉴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彩波 田春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77,共7页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协调发展,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社会协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制度安排,政府提高其制度供给的能力是实现社会均衡发...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协调发展,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社会协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制度安排,政府提高其制度供给的能力是实现社会均衡发展的途径。在这方面,拉美五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协调发展 政府责任 发展中国家 国际经验
下载PDF
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建构性分析——一个经济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卫东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5,共4页
经济社会学为我们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发展观。本质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因而,在贯彻和落实科学... 经济社会学为我们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发展观。本质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因而,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建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 社会建构
下载PDF
宁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协调问题——兼谈慈溪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浩林 陆慧琦 韩民 《技术经济》 2005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慈溪市 社会发展水平 北仑区 区域经济 生活水平 江北区 江东区 镇海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及其变项选择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卫东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48,共3页
作为经济社会行动的协调发展,包括协调发展主体、协调发展环境、协调发展手段和协调发展目标四个基本要素,而且从宏观上看,发展目标、发展手段的选择与发展环境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的结构性要素之间的配置和嵌... 作为经济社会行动的协调发展,包括协调发展主体、协调发展环境、协调发展手段和协调发展目标四个基本要素,而且从宏观上看,发展目标、发展手段的选择与发展环境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的结构性要素之间的配置和嵌入,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和互动决定了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变项选择
下载PDF
区域收入分配的异化与社会协调发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阳春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6-128,共3页
我国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体现了国家分配制度的异化。直接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造成无序盲流人口过多,市场秩序混乱。直接引发教育、医疗卫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等不公平问题的发生,而某些权力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膨胀又直接推动和助长... 我国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体现了国家分配制度的异化。直接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造成无序盲流人口过多,市场秩序混乱。直接引发教育、医疗卫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等不公平问题的发生,而某些权力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膨胀又直接推动和助长分配秩序的异化。缩小差距,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通过对我国区域性收入分配的现状、原因、因素等问题的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较为坚实的制度基础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收入差距 分配异化 社会协调
下载PDF
论基于科技创新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葛金田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80-83,共4页
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已成为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稳定和今后改革深化的最主要问题。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只有科技、经济、社会保持协调发展的状态,社会才能取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 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已成为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稳定和今后改革深化的最主要问题。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只有科技、经济、社会保持协调发展的状态,社会才能取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要求。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实现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 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下载PDF
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建明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1期29-32,共4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发展观,这个发展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发展相对迟缓。存在这个问题既有体制上的因素,也有思想认识的原因。现代化既要求经济的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发展观,这个发展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发展相对迟缓。存在这个问题既有体制上的因素,也有思想认识的原因。现代化既要求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且要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建设 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观 现代化 就业政策 社会风险
下载PDF
最优政府规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大政府-小政府之争 被引量:3
18
作者 顾昕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1,共7页
在公共经济学与发展政治学中,政府规模是最经久不息的研究课题之一,而大政府与小政府孰优孰劣也是公共政策争论的重点话题之一。一般认为,只有把政府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才能保证政府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旦超过适度规模,政府... 在公共经济学与发展政治学中,政府规模是最经久不息的研究课题之一,而大政府与小政府孰优孰劣也是公共政策争论的重点话题之一。一般认为,只有把政府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才能保证政府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旦超过适度规模,政府就变成了大政府。可是,对于何为适度或最优政府规模,学界众说纷纭。政府规模适度或最优水平的确定,与确定政府的施政目标有关,而施政目标的确立与政府职能的界定有关。如果仅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那么最优政府规模的测算结果会偏小;如果在经济增长之外引入多元社会发展目标,那么最优政府规模的测算结果会增大。此外,最优政府规模的研究还需考虑到政府施政效率和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由于很多社会发展指标、政府施政效率和公共部门绩效的可度量性低,且由于在政府究竟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职能的确定上分歧巨大,致使有关大政府与小政府孰优孰劣的争论会无休无止地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政府规模 政府成长 巴斯曲线 大政府—小政府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梁春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观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归宿点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入研究分析科学发展观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观念、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理...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观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归宿点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入研究分析科学发展观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观念、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理论,而其中所蕴涵的"一核心四维度(价值核心、内容维、空间维、时间维、方法维)"系统结构,就体现了经济社会学理论中系统观、时空观、进程观的有机统一,对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理论进行了重大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 “一核心四维度”系统结构
下载PDF
明清时期洱海周边自然环境变迁与社会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晓亮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明清时期是洱海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破坏。为此,人们采取一系列恢复生态的措施。至清代中晚期,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大众性日益突出,民间法规不断完善,民间权威力量更多参与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缓... 明清时期是洱海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破坏。为此,人们采取一系列恢复生态的措施。至清代中晚期,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大众性日益突出,民间法规不断完善,民间权威力量更多参与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已存在的生态危机,且体现出人们在应对自然危机时社会协调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洱海 自然环境 社会协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