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历史前提批判及其意义
1
作者 王淼 姜洪昌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34-37,共4页
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学者们思考和研究了以什么人为中心、以人民的什么为中心及如何以人民为中心等问题,但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前提即对为何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不够。本文从马克思对为什么以人民为中心这个问题的思... 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学者们思考和研究了以什么人为中心、以人民的什么为中心及如何以人民为中心等问题,但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前提即对为何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不够。本文从马克思对为什么以人民为中心这个问题的思考出发,探索了马克思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历史前提批判及其对现时代的重要意义。"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旨,马克思通过对以物为本的、重物轻人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社会历史批判,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构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历史前提批判 马克思
下载PDF
如何理解“不再是哲学的世界观”——“理论思维前提批判”与“社会历史前提批判” 被引量:4
2
作者 贺来 彭双贞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F0002,281,共10页
如何理解恩格斯提出的"不再是哲学的世界观"的著名论断是关乎马克思思想阐释的重要问题。在前提批判意义上,马克思通过"社会历史前提批判",不仅完成了对以证明和固守"理论思维前提"为核心的旧哲学的扬弃... 如何理解恩格斯提出的"不再是哲学的世界观"的著名论断是关乎马克思思想阐释的重要问题。在前提批判意义上,马克思通过"社会历史前提批判",不仅完成了对以证明和固守"理论思维前提"为核心的旧哲学的扬弃,而且发展和深化了"理论思维前提批判"的哲学形式。因此,马克思的思想作为"社会历史前提批判"的新哲学形态,"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 世界观 理论思维前提批判 社会历史前提批判
原文传递
作为“社会历史前提批判”的辩证法——论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主体性维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双贞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27,共10页
主体性是辩证法的特殊维度。辩证法的发展与主体性观念的变革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在黑格尔之前,辩证法主要在形式方法的意义上被确立,其特有的主体性演变为主观性和消极性,从而陷入了理论危机。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原则不... 主体性是辩证法的特殊维度。辩证法的发展与主体性观念的变革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在黑格尔之前,辩证法主要在形式方法的意义上被确立,其特有的主体性演变为主观性和消极性,从而陷入了理论危机。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原则不仅未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反而使辩证法神秘化了。主体性观念的变革构成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重要根据和维度。马克思通过重新设定辩证法的“主体”,将“实体即主体”变革为“人即社会”,以实践主体的现实性和解放性指向消解了以往辩证法的主观性和消极性,实现了对辩证法的理论变革,确立起作为“社会历史前提批判”的辩证法。在此意义上,辩证法成为捍卫社会生活的丰富总体和自由个性的自觉意识,展现出彻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辩证法 理论变革 主体性 实践 社会历史前提批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