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幸福感的中西差异:自我建构的视角 被引量:56
1
作者 高良 郑雪 严标宾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41-1045,共5页
幸福感本质上是文化定位的,然而以往的幸福感研究大都只关注中西幸福感的共同性,而很少考虑两者的差异性。以中西自我建构的差异代表个人—集体主义文化的差异,通过对比中西自我建构与幸福感的差异,发现中西幸福感在本源、意义、联系与... 幸福感本质上是文化定位的,然而以往的幸福感研究大都只关注中西幸福感的共同性,而很少考虑两者的差异性。以中西自我建构的差异代表个人—集体主义文化的差异,通过对比中西自我建构与幸福感的差异,发现中西幸福感在本源、意义、联系与时间四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人的幸福感具有明显的和谐性、价值性、社会性与未来性四个特征。中国人幸福感四个特征的确认为我国幸福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文化 自我建构 个人取向自我 社会取向自我
下载PDF
华人的真实自我 被引量:4
2
作者 孙蒨如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真实自我意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价值观顺畅地表达、展现出来。本文综述了西方关于真实自我的内涵、测量及其对自尊、适应和幸福感的影响。由于华人的双元自我、社会取向的自我实现和关系取向等方面与西方人不同,华... 真实自我意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价值观顺畅地表达、展现出来。本文综述了西方关于真实自我的内涵、测量及其对自尊、适应和幸福感的影响。由于华人的双元自我、社会取向的自我实现和关系取向等方面与西方人不同,华人真实自我的面貌、意涵及其运作方式等方面应与西方有不同之处。未来应在华人自我对正负讯息的接受和行为表现上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自我 华人真实自我 华人双元自我 社会取向自我实现
下载PDF
大学生勇气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翠萍 黄希庭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8-485,共8页
在健全人格理论基础上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勇气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机制及其调节因素。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重庆市550名18~28岁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让其自我报告勇气、主观幸福感、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等情况。多元回归分析... 在健全人格理论基础上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勇气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机制及其调节因素。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重庆市550名18~28岁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让其自我报告勇气、主观幸福感、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等情况。多元回归分析表明:(1)大学生勇气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大学生勇气通过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3)该间接效应受到性别的调节,即女生的间接效应比男生更显著。研究结果验证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勇气具有预测主观幸福感的功能,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二者关系背后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勇气 主观幸福感 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 性别 大学生
下载PDF
聋人、听人或其他?——聋人家庭听人子女的自我认同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颖 梁吉利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5,共8页
聋人家庭听人子女作为连接聋人群体和听人群体的桥梁,其自我认同值得关注。基于华人自我四元论,通过对七位来自聋人家庭的青年听人子女进行访谈,发现其自我认同在不同场域下各有不同。他们在家内场域下表现出与寻常家庭无二致的常人认同... 聋人家庭听人子女作为连接聋人群体和听人群体的桥梁,其自我认同值得关注。基于华人自我四元论,通过对七位来自聋人家庭的青年听人子女进行访谈,发现其自我认同在不同场域下各有不同。他们在家内场域下表现出与寻常家庭无二致的常人认同;在以熟人关系为主的学校场域下表现出听人认同;在以生人关系为主的宏观社会场域下表现出聋人认同。上述三种社会取向的自我认同呈自卫型共存关系。同时还出现微弱的超越具体场域的个人取向自我,但目前尚不明确和稳定。未来,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对聋人家庭听人子女自我认同的发展给予更多关注,以帮助其形成更为自洽和有序的统整性自我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人家庭听人子女 自我认同 社会取向自我 个人取向自我
原文传递
自我促进的人格二元性、生态性及神经机制
5
作者 刘显翠 周爱保 岳红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2-230,共9页
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自我促进是人们对自我认知的积极偏差,研究者根据不同的人格类型将其分为个我取向的自我促进和社会取向的自我促进。近十余年来,关于自我促进的人格二元性在模型测量、生态性及神经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自我促进是人们对自我认知的积极偏差,研究者根据不同的人格类型将其分为个我取向的自我促进和社会取向的自我促进。近十余年来,关于自我促进的人格二元性在模型测量、生态性及神经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模型测量的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自我促进的生态性体现在发展的稳定性、情景可变性、人格规定性和文化特异性等方面;神经机制的研究表明,自我促进与内侧前额叶以及N170、N400、P200、P300和LPP等脑电成分有关。同时,两种取向自我促进的研究可以在优化人才选拔、提高人类工效和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体现其应用价值。未来研究应该丰富研究策略,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完善测量工具,更加注重研究的文化生态效度,综合多种技术,进一步探索自我促进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征 个我取向自我促进 社会取向自我促进 赞许性反应 神经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