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统购统销政策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关系
1
作者 李腾娟 《广东蚕业》 2017年第4期82-82,共1页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症结所在,文章从统购统销政策对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入手,阐明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为破解城乡二元户籍难题寻求启示。
关键词 统购统销 城乡二元户籍 制度
下载PDF
国家整合与社会变迁:统购统销与城乡二元结构之形成(1953-1958)
2
作者 吴建征 《才智》 2016年第14期239-239,共1页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形成,这种社会结构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种社会形态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统购统销制度则与户籍制度和人口转移紧密结合,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起...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形成,这种社会结构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种社会形态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统购统销制度则与户籍制度和人口转移紧密结合,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与户籍制度一起促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整合 社会变迁统购统销城乡二元 1953-1958
原文传递
统购统销政策的影响
3
作者 李永玲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2-95,共4页
长达32年的统购统销政策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稳定了市场物价和当时的社会,更主要的是为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促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当然这一制度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 长达32年的统购统销政策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稳定了市场物价和当时的社会,更主要的是为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促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当然这一制度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强化了城乡二元体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伴随而来的票证制度在某些方面催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购统销 工业化 农业合作化 城乡二元体制 票证制度
下载PDF
论新中国城乡二元社会制度的形成
4
作者 汤水清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6-26,66,共2页
新中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是在1953年夏秋,国家发生粮食收购危机的情况下紧急出台的。9月份的粮食收购量只完成了计划的80.11%,10月份进一步减至72.17%;而同期销售却分别完成了计划的118.47%和120.42%。
关键词 新中国 社会制度 城乡二元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粮食收购量 销售
下载PDF
城乡二元体制的建立:农民与市民的制度分野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作翰 张英洪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共4页
从统购统销、剪刀差和户籍制度三个方面考察分析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可以看出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关闭了粮食自由市场,割裂了农民与城乡市场的联系,农民失去了自由支配粮食的权利;"剪刀差"的实质是国家对农民的超经济剥夺... 从统购统销、剪刀差和户籍制度三个方面考察分析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可以看出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关闭了粮食自由市场,割裂了农民与城乡市场的联系,农民失去了自由支配粮食的权利;"剪刀差"的实质是国家对农民的超经济剥夺,在身份上,公民被划分为农民与市民两种人;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被人为地降为二等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 统购统销 剪刀差 户籍制度
下载PDF
论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与城乡一体化道路 被引量:7
6
作者 佟明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0-34,63,共6页
十年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暴露了我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长期存在的利益矛盾,我国社会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越来越凸现出来。农业问题再一次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城市生活危机,实际上是表现在城... 十年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暴露了我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长期存在的利益矛盾,我国社会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越来越凸现出来。农业问题再一次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城市生活危机,实际上是表现在城市的农业危机。客观现实迫使我们反思:实行了三十多年的我国社会的城乡二元体制是怎么来的?它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当前既要稳定,又要发展,中国农村的出路何在?探讨这些问题,需要一种对历史负责的审慎,也需要科学理性的无情,以及对中国农民和中国市民的双重热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体制 城乡一体化 商品经济 城乡二元结构 商品化 统购统销 长期存在 改革开放 市民 自然经济
下载PDF
解析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成因 被引量:8
7
作者 许经勇 《调研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6,32,共5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废除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即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即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虽然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还没有被完全破除。要最终破除...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废除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即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即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虽然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还没有被完全破除。要最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既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又取决于发展的程度。那么,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如此艰难,这就需要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形成背景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体制 城乡二元结构 粮食统购统销
下载PDF
二元体制对城乡结合部城市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庞永师 陈继勇 王学通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7-19,43,共4页
目前 ,二元社会体制在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并存 ,严重影响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发展 ,如何消除城乡二元壁垒 ,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二元体制 城乡结合部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户籍制度 统购统销制度 就业 社会保障 土地承包责任制
下载PDF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成因探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勇 《社科纵横》 2012年第4期42-44,共3页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又有其特殊性。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统购统销制度、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人民公社制度是形成这种特殊二元结构的重要体制和制度因素。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统购统销制度 户籍制度 人民公社制度
下载PDF
“城乡统筹”从何入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兰芳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8-40,共3页
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城市和农村实行不同的经济社会政策.在农村采取粮食统购统销等办法,从农民那里提取了大量的"剪刀差",使资源配置向城市、工业倾斜;同时以户籍制度为界限,对农村居民和... 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城市和农村实行不同的经济社会政策.在农村采取粮食统购统销等办法,从农民那里提取了大量的"剪刀差",使资源配置向城市、工业倾斜;同时以户籍制度为界限,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实施不同的社会福利政策,逐步形成了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政策 粮食统购统销 城乡经济社会 城乡统筹经济 城乡二元结构
下载PDF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杰 翟瑞先 《经济论坛》 2005年第4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重工业 统筹城乡发展 三农问题 统购统销 资本积累 二元经济 优先发展 要求 过程 出路
下载PDF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引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统购统销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经勇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9年第3期3-8,共6页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30年基本上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30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延续很长的时间,但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是怎样形成的,很多人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就很有...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30年基本上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30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延续很长的时间,但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是怎样形成的,很多人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就很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从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形成,分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体制 城乡二元结构 粮食统购统销
原文传递
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变迁
13
《新华航空》 2010年第2期38-42,共5页
从农村向城市转换其实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换的过程,也是从农业文明经过工业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转换的过程。始终要考虑人和自然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共生,友好相处。
关键词 城市化背景 中国社会变迁 现代城市文明 戴宏伟 要素配置 中国特色现代化 城乡二元体制 农业现代化
原文传递
“农民工”是新兴工人群体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林飞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3,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主要变化是大量农民转化为工人等城市居民,这一社会群体是新兴工人阶层与新市民。虽然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在不断改善,但仍然没有走出二元化城乡壁垒,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本文对“农民工”群体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主要变化是大量农民转化为工人等城市居民,这一社会群体是新兴工人阶层与新市民。虽然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在不断改善,但仍然没有走出二元化城乡壁垒,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本文对“农民工”群体的成长性与边缘性、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权益、依靠新兴工人阶层的途径、新兴工人阶层的城市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新兴 工人群体 社会变迁 现代化 笔谈 乡村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结构转型 工人阶层 社会经济地位 城市居民 社会群体 城乡壁垒 市民待遇 基本权益 二元 边缘性 成长性
下载PDF
小产权房与集体土地法律问题的思考
15
作者 沈彦雄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第12Z期68-69,共2页
小产权房大量存在于各大中城市的城市郊区,而且相对低廉的价格使其受到了城市中大量中低收入者的青睐,在众多一知半解的买房人承担着经济风险的同时,监管力度薄弱的各种违法行为也日益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集体土地 产权 法律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一体化 农村城镇化 社会变迁 国家战略
下载PDF
我国经济最大问题在于土地和财富分配结构偏差
16
作者 华生 《农村经营管理》 2012年第2期25-25,共1页
我国经济现在出现的诸多问题跟结构偏差是有关系的,最大的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数亿人从农村进入城市,是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迁,但这个结构存在很大扭曲,这么多人进城之后没有户口,没有地方安居。高房价... 我国经济现在出现的诸多问题跟结构偏差是有关系的,最大的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数亿人从农村进入城市,是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迁,但这个结构存在很大扭曲,这么多人进城之后没有户口,没有地方安居。高房价其实也是这个情况的部分反映,这跟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是连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偏差 土地制度 财富分配 经济 城市化进程 城乡二元结构 结构问题 社会变迁
下载PDF
我们的户口与命运
17
《国家人文历史》 2013年第18期20-21,共2页
从1950年代起,中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以统购统销政策为起点,从经济上把农民固定在农村。之后,又辅助以严格的户籍管理,在制度上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从此,中国逐步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户籍制度从诞生之日起就附带着利益。城市人有福... 从1950年代起,中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以统购统销政策为起点,从经济上把农民固定在农村。之后,又辅助以严格的户籍管理,在制度上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从此,中国逐步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户籍制度从诞生之日起就附带着利益。城市人有福利保障,农村人没有。户籍不同、身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体制 户籍制度 城乡二元社会 统购统销 户籍管理 自由流动 福利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城市人 农村人
下载PDF
粮油关系: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注脚
18
作者 曹东勃 《中国改革》 2021年第3期78-80,共3页
粮票制度本身是计划经济时代票证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从统购统销、票证经济到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有一条隐秘通道。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经济及其反映的粮油关系的松动,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教学工作和研究兴趣的原因,我对于当代中... 粮票制度本身是计划经济时代票证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从统购统销、票证经济到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有一条隐秘通道。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经济及其反映的粮油关系的松动,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教学工作和研究兴趣的原因,我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信息总保持着一定的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统购统销 户籍制度 票证 中国社会变迁 粮票 粮油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电视对农牧区的政策传播及影响——以内蒙古准特花村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乌日吉木斯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80,共2页
以城乡二元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社会,即使在城镇化的乐观估算中,农村人口依然占近一半。1"农村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却常被忽视的地域。"2我国广大的传统乡村社会正在急剧变迁,媒体成为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全世界的传播学者、... 以城乡二元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社会,即使在城镇化的乐观估算中,农村人口依然占近一半。1"农村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却常被忽视的地域。"2我国广大的传统乡村社会正在急剧变迁,媒体成为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全世界的传播学者、社会学家很热衷于研究电视对巴西、墨西哥、印度等乡村变迁的影响,比如社会学家柯克·约翰逊的《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中曾深入探讨电视与印度农村的变迁关系。约翰逊发现,电视对印度乡村的政治具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政策传播 乡村社会变迁 内蒙古 农牧区 城乡二元结构 农村人口 社会学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