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性语境下的社会合理化及中国现代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建群 张永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
现代性从启蒙起,已历经数百年的历程,共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韦伯所说的社会合理化阶段,从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到社会结构等层面均进行了理性化范式的转变。第二阶段是在人类进入到20世纪之后,现代性走入困境,人们开始反思现代性。... 现代性从启蒙起,已历经数百年的历程,共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韦伯所说的社会合理化阶段,从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到社会结构等层面均进行了理性化范式的转变。第二阶段是在人类进入到20世纪之后,现代性走入困境,人们开始反思现代性。对现代性的反思应当在社会合理化的社会学范式中进行,它将反思和完善现代性推向具体化,并且为切实走出现代性困境寻找到更加明晰的方式。从社会合理化角度审视现代性并对社会合理化进行完善和发展的做法将对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社会合理化 理论理性 实践理性 审美理性
下载PDF
从社会合理化审视现代性的发展及中国现代化
2
作者 李建群 张永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3,共4页
现代性从启蒙之后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韦伯所说的社会合理化阶段;二是现代性反思阶段。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完善社会合理化,其性质应是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审美理性全面发展的社会范式理性化过程,其基点应是个人的科学知识、道德实践... 现代性从启蒙之后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韦伯所说的社会合理化阶段;二是现代性反思阶段。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完善社会合理化,其性质应是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审美理性全面发展的社会范式理性化过程,其基点应是个人的科学知识、道德实践知识、审美表现知识的有效发挥,其目的应是人的个性展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的实现。工具理性要以价值理性为导航,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要以审美理性为目的。我们国家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阶段,首先要以启蒙理性精神推动社会合理化。其次,中国的现代化面临世界全球化后工业社会的挑战,要坚持现代性第二阶段反思性社会合理化的新宗旨,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现代化具有面向人类未来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社会合理化 理论理性 实践理性 审美理性
下载PDF
苏雅冲突后古希腊哲学家对社会合理化的探索
3
作者 宋兴平 张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23-26,共4页
苏格拉底与雅典在探索社会合理化过程中所导致的物质与精神、直接民主与精英政治以及集体自由和个人自由的冲突,是一场历史的悲剧。悲剧不仅体现了冲突双方的价值,彰显出实践主体要求的某种合理性,而且也暗示了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机制... 苏格拉底与雅典在探索社会合理化过程中所导致的物质与精神、直接民主与精英政治以及集体自由和个人自由的冲突,是一场历史的悲剧。悲剧不仅体现了冲突双方的价值,彰显出实践主体要求的某种合理性,而且也暗示了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机制是构建合理社会的重要基石。正是在这种冲突基础上,苏格拉底以后的古希腊哲人对社会合理化的机制进行了更加艰苦卓绝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雅冲突 古希腊哲学家 社会合理化
下载PDF
苏格拉底与雅典冲突后16~18世纪西欧哲学对社会合理化的探索
4
作者 宋兴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1-13,共3页
苏格拉底和雅典的冲突是一场历史的悲剧。正是在这种冲突的基础上,16~18世纪的西欧哲学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社会合理化的机制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加尔文、洛克和卢梭分别从"预定论""政府论"和"平等论"等角度作出了极具时代特色... 苏格拉底和雅典的冲突是一场历史的悲剧。正是在这种冲突的基础上,16~18世纪的西欧哲学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社会合理化的机制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加尔文、洛克和卢梭分别从"预定论""政府论"和"平等论"等角度作出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回答,给我们留下了异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与雅典冲突 16-18世纪 西欧哲学 社会合理化
下载PDF
重新理解“社会合理化问题”--从哈贝马斯视域出发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凤才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4,共10页
社会合理化问题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哈贝马斯视域中,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行为合理性问题就是社会合理化问题。如果说,合理性问题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逻辑起点;那么,社... 社会合理化问题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哈贝马斯视域中,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行为合理性问题就是社会合理化问题。如果说,合理性问题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逻辑起点;那么,社会合理化问题就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指向。“社会合理化问题”不仅经历了从历史哲学构想到社会学模型的转变,而且还存在着从文化合理化向社会合理化的过渡。“文化合理化”包括科学和技术的合理化、文学和艺术的合理化,以及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合理化;“社会合理化”包括经济合理化、行政管理合理化、法律合理化。这就意味着,社会合理化不仅指目的合理性行为在社会生活领域里的扩展,而且指交往合理性行为在生活世界中的扩展。要想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解决现代工业文明危机,就必须重新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重新协调系统合理化与生活世界合理化的关系,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合理化。遗憾的是,当下走出现代化之困境依然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合理化 社会合理化问题 文化合理化 意识物化 合理化辩证法
原文传递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山小琪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2,共7页
文章认为,吉登斯对现代性双重特征的揭示、对现代社会风险和危机的诊断,代表着对待现代性的一种客观态度,在要不要现代性以及如何认识和对待现代性这两个关键的问题上,对于当代中国具有特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吉登斯 现代性理论 社会风险 社会理论研究 英国 社会合理化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成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共8页
马克思哲学智慧是在对传统西方哲学的颠覆和超越过程中得以突显出来的,而从马克思哲学革命中把握马克思哲学所开启的新的哲学范式,以此来寻求它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智慧资源和有益启示,这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 马克思哲学智慧是在对传统西方哲学的颠覆和超越过程中得以突显出来的,而从马克思哲学革命中把握马克思哲学所开启的新的哲学范式,以此来寻求它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智慧资源和有益启示,这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就此而言可以看到:用理性和价值双重尺度考察并拓展时代生活;要立足现实社会关系的合理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发展创新马克思哲学要始终面向现实实践,这些或许是马克思革命带给当代的重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当代启示 理性与价值 社会关系合理化 实践向度
下载PDF
“卢梭悖论”的内在逻辑与马克思哲学的超越路径
8
作者 王雨洋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卢梭超越了之前的政治哲学传统,从人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的维度来考察自由问题,强调个人在契约国家中服从作为“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这一公意,诉诸契约国家中的法律和道德上的平等来实现自由。但由于现实中的物质不平等导致占统... 卢梭超越了之前的政治哲学传统,从人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的维度来考察自由问题,强调个人在契约国家中服从作为“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这一公意,诉诸契约国家中的法律和道德上的平等来实现自由。但由于现实中的物质不平等导致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特殊意志取代了公意,契约国家反而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统治工具,进一步扩大了现实中的物质不平等,从而加深了人的不自由。基于理性建构的社会契约却导致了非理性后果,由此形成了“卢梭悖论”。不同于卢梭认为自由是个人在契约国家中服从公意,马克思揭示了自由是现实所有制状况的重要表征,人的不自由在近代达到顶峰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只有诉诸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变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才能真正化解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以生产辩证法对“卢梭悖论”的破解,开启了探寻自由问题的全新哲学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悖论” 社会契约 公意 生产辩证法 社会关系合理化
下载PDF
Th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us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ebei province
9
作者 Lin liu Rongju Li Zhiyong C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12期48-50,共3页
Hebei has a long history, rich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not only has a lot of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has many 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s. This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not only is a spiritual wea... Hebei has a long history, rich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not only has a lot of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has many 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s. This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not only is a spiritual wealth and a precious wisdom of Hebei children, but also a treasur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aintaining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foundation of enhancing the bond of national emotional, promoting and safeguarding national un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is also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to building an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promoting a cultur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building a "harmonious Hebei ", and achieving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Hebei.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approach of "protection and rescue first, rational us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 and do a really good job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rational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bei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革命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成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40,共7页
对自由及其实现问题的探求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永恒主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智慧就在于,它消解了传统西方哲学从价值预设的"应然"之自由来解决"实然"之不自由的抽象哲学理路,进而在自由及其实现问题的探求上实... 对自由及其实现问题的探求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永恒主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智慧就在于,它消解了传统西方哲学从价值预设的"应然"之自由来解决"实然"之不自由的抽象哲学理路,进而在自由及其实现问题的探求上实现了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这突出表现在:第一,以现实社会实践作为探讨自由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超越了先验唯心主义的形上学思维范式;第二,基于历史生成视野把对"人体"的解剖作为探讨自由问题的历史起点,超越了经验直观的研究范式;第三,在本质层面揭示出剩余价值这一导致无产阶级不自由状态的深层根源,指明只有通过实现现实社会关系的合理化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超越了上帝拯救论和精神启蒙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自由 实践 历史生成 社会关系合理化
原文传递
从马克思哲学的展开逻辑看其无神论特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成旺 《科学与无神论》 2011年第1期13-18,共6页
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是马克思哲学的内在品格,超越宗教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重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宗教产生根源的分析比对宗教进行单纯的外在批判更加重要,只要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找到人的解放的科学的实现路径,宗教... 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是马克思哲学的内在品格,超越宗教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重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宗教产生根源的分析比对宗教进行单纯的外在批判更加重要,只要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找到人的解放的科学的实现路径,宗教最终会自行消亡,因此,马克思哲学主要致力于对宗教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进行深入剖析。马克思哲学展开逻辑的每一环节,都没有把实现人的解放寄托于任何超自然的力量,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其无神论思想的展开过程,揭示这一过程,是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无神论特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实践转向 历史生成论 社会关系合理化 无神论
原文传递
The Discourse of English Reading Lessons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昊 刘永兵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2年第2期212-228,257,共18页
While the research agenda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has long been well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ly, scholars in China have paid little empirical attention to these developments until recently. Furthermore, among the bo... While the research agenda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has long been well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ly, scholars in China have paid little empirical attention to these developments until recently. Furthermore, among the body of work on the local classroom discourse, very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secondary se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ocultural theory (S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lassroom discourse of Chinese middle schoo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by investigat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he transcribed classroom discourse of 8 teachers' reading lessons is qualitatively coded and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The study draws on a descriptive system focusing on the teacher-led three-part 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 (IRF) structure. The research findings reveal that quite similar discourse patterns are found in the lessons sampled, with the 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 (IRE) sequence dominating the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interaction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the paper aims to place the SCT perspectives in the foreground. Pedagogically, it attempts to raise teacher-practitioners' levels of awareness of the use of teacher talk in EFL classroom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 discourse IRE/IRF sociocultural learning theory
原文传递
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路径研究
13
作者 李成旺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346-346,共1页
该著基于思想比较的视角、文本解读的方法以及历史生成的维度,从多重视阈诠释与再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路径与逻辑。第一,在对传统西方代表性历史哲学范式予以系统探赜的基础上,从物质生产实践对人类历史展开的基础和前提意义出发,揭... 该著基于思想比较的视角、文本解读的方法以及历史生成的维度,从多重视阈诠释与再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路径与逻辑。第一,在对传统西方代表性历史哲学范式予以系统探赜的基础上,从物质生产实践对人类历史展开的基础和前提意义出发,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路径及其历史观变革的实质;第二,在深入解读作为传统西方自由观代表的基督教和康德哲学自由观及其理路的基础上,从现实社会关系合理化的角度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变革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的视角 哲学范式 生成路径 社会关系合理化 历史唯物主义 康德哲学 物质生产实践 自由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