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团体的“唯名论”与“唯实论”
1
作者 季敏 《社会》 1985年第4期24-24,共1页
在西方理论界,历来存在着社会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社会唯名论者认为社会是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果,而社会唯实论者则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历史深远的自己的内在规律。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的社会观则是一种社会唯实论... 在西方理论界,历来存在着社会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社会唯名论者认为社会是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果,而社会唯实论者则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历史深远的自己的内在规律。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的社会观则是一种社会唯实论。正因为确认社会具有这种整体性,反映在他的社会学观上,则认为社会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加以研究。孔德的社会观是保守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先于个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并且认为没有宗教社会就不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团体 社会 保守主义 资产阶级 相互关系 改造社会 相互联系 社会集团 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实论
下载PDF
庄周与社会唯名论
2
作者 郭吉晟 李宝山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7-69,共3页
个人与社会是一对二元对立,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是社会学争论的一大焦点。这一二元对立从"重个人、轻社会"的角度看是属于唯名论的,而庄周的思想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庄周学说源自春秋时的逸民史实以及杨朱的"拔一毛而... 个人与社会是一对二元对立,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是社会学争论的一大焦点。这一二元对立从"重个人、轻社会"的角度看是属于唯名论的,而庄周的思想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庄周学说源自春秋时的逸民史实以及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为我"思想,但庄周讲求以其不材而混世,其寻求避世保身的思想走向了另一极端的"无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实论 为我 无我
下载PDF
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社会学内部的对立与动力——有关经典社会学发展的一项考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晓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4-122,共9页
在西方社会学16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两种对立倾向:前者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社会一旦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它具有先前的个体所不具备的突生性质;后者则认为,个体是最为重要的实体,而社会不过是一个虚... 在西方社会学16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两种对立倾向:前者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社会一旦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它具有先前的个体所不具备的突生性质;后者则认为,个体是最为重要的实体,而社会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存在物,其基本的性质是由个体的性质所决定的。在经典社会学时代,这样一种对立的普遍存在,既造成了社会学家之间的巨大鸿沟,又成为推动社会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对立和动力至今仍存在于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分歧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实论 经典社会
原文传递
社会科学方法的发生、范式及其历史性转换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耕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本文认为,社会科学方法在总体上包括科学抽象和科学解释两大系统,社会科学方法的发生和独立化是立足于把握社会运动规律及其特殊性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抽象方式的确立、理解方式的提出和“从后反思”方式的形成三个方面。社会科学方... 本文认为,社会科学方法在总体上包括科学抽象和科学解释两大系统,社会科学方法的发生和独立化是立足于把握社会运动规律及其特殊性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抽象方式的确立、理解方式的提出和“从后反思”方式的形成三个方面。社会科学方法的演化总是与对社会界说的模式联系在一起,据此可以把西方社会科学方法划分为六种范式,即实证主义的方法范式、人文主义以及解释学的方法范式、社会唯实论的方法范式、社会唯名论的方法范式、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范式和社会生物主义的方法范式;马克思主义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和思维坐标,去剖析和理解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及其内部诸结构之间的契合性、同构性,去把握和理解社会与人的关系,从而实现了社会科学方法范式的历史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方法 社会生物主义 社会唯实论 社会唯名论 社会研究方法 范式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社会科学研究 功能主义
原文传递
“社会价值”的合理内蕴 被引量:3
5
作者 袁祖社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24,共7页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哲学理论超越了“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传统框架 ,坚持对社会本质的“实践论”掌握 ,认为“社会价值”遵循着自身固有的“超合逻辑” ,绝非单个个体价值的简单加和 ;就内在特质而言 ,社会价值决非既定的、本...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哲学理论超越了“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传统框架 ,坚持对社会本质的“实践论”掌握 ,认为“社会价值”遵循着自身固有的“超合逻辑” ,绝非单个个体价值的简单加和 ;就内在特质而言 ,社会价值决非既定的、本体论式的抽象观念预设 ,而是关系质的、生成性的 ;社会价值的内涵层次可划分为社会主体价值和社会客体价值两大类 ,是两类价值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实论 社会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