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论纲——“诉求—回应”互动模式的视角
被引量:
4
1
作者
侯明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指向六大基本问题:为何回应、能否回应、如何回应、回应如何、回应提升与回应控制。相应次级表述为回应原因、回应能力、回应力度、回应效果、回应能力提升和回应力度控制。司法的社会回应力是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关...
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指向六大基本问题:为何回应、能否回应、如何回应、回应如何、回应提升与回应控制。相应次级表述为回应原因、回应能力、回应力度、回应效果、回应能力提升和回应力度控制。司法的社会回应力是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关键性构成要素,而回应力是由回应能力和回应力度构成,分别对应能力维度和理性维度。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实质在于其所内含的社会问题司法化的过程,亦即司法通过司法场域依据现代法律规范的社会问题反映、集中与解决。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效果通过回应风险的评估和社会满意度的评估两个维度得以体现。中国司法如果在将来具备了同构于系统论者阐释的反思性,那么将会不断创新回应社会的新范式,且提升回应社会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司法
中国
社会
社会
回应
力
社会回应性
社会
问题司法化
反思
性
司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思性司法:系统论视野下司法回应社会的新模式
被引量:
4
2
作者
侯明明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34,共15页
司法的权力配置和功能发挥预设了其回应社会的必然性。但司法在回应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处理司法的自治性与社会回应性之关系的难题。在系统论法学的启发下,反思性司法可以作为一个处理上述难题的整合性概念被提出。反思性司法通过司法...
司法的权力配置和功能发挥预设了其回应社会的必然性。但司法在回应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处理司法的自治性与社会回应性之关系的难题。在系统论法学的启发下,反思性司法可以作为一个处理上述难题的整合性概念被提出。反思性司法通过司法决策依据上的规范性表达和司法决策认知上的适度社会开放,既避免了机械司法的纯粹法律形式主义的弊端,又弥补了回应型司法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以及忽视法律外生因素的理论缺陷,最终实现了司法系统回应社会的“封闭下的开放”和“自治下的回应”。反思性司法为司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是一种可值得期待的司法回应社会的新模式。中国司法如果欲求真正迈向反思性司法模式,需要在协调司法职业化与大众化之关系、通过司法内部可协商结构达成更多主体间共识、强化司法制度建设以提供更稳定规范预期等方面继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
性
司法
司法的自治
性
社会回应性
系统论
原文传递
勾连刑法与生活的扛鼎力作——评马荣春教授的《刑法公众认同研究》
3
作者
梅传强
《海峡法学》
2017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在社会转型纵深发展的历史时期,刑法公众认同承载着刑事法治模式由"政法法治"向"公信法治"的转型和刑事话语模式由"精英话语"向"公众话语"的转型。刑法公众认同的倡导在催生实践刑法观和理性...
在社会转型纵深发展的历史时期,刑法公众认同承载着刑事法治模式由"政法法治"向"公信法治"的转型和刑事话语模式由"精英话语"向"公众话语"的转型。刑法公众认同的倡导在催生实践刑法观和理性交往刑法观之后所迈向的是"民本刑法观",而"民本刑法观"可通过人民的刑法获得感予以深化。进一步地,刑法公众认同的倡导在呼唤刑法学理论的"融合范式"之中给出了"整体刑法学"的路径预示。刑事法治模式和刑事话语模式的转型承载、"民本刑法观"的思维导向与"整体刑法学"的路径预示,又反过来共同提升了刑法公众认同的问题意义和《刑法公众认同研究》一书的出版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公众认同
社会回应性
民本刑法观
获得感
整体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模式研究——基于类型化的分析与反思
4
作者
侯明明
《民间法》
2021年第1期50-63,共14页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模式研究,立基于“多重转型”时期的特殊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当下司法改革的实践动力等现实关照,以及助益于实现司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明确中国司法的自主道路选择等意义关怀。法学界对...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模式研究,立基于“多重转型”时期的特殊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当下司法改革的实践动力等现实关照,以及助益于实现司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明确中国司法的自主道路选择等意义关怀。法学界对此提出了相关程度不一的“治理型司法”“回应型司法”“能动型司法”“多边型司法”“法民型司法”等模式类型,来处理司法回应社会的问题,但是这些模式类型或多或少地存在值得反思之处。继续挖掘和借鉴国外相关理论资源,尝试走向一种立足于本土的包容性整合模式;认真对待中国司法所嵌入的政法体制,处理好司法的自治性与司法的社会回应性之间的关系;在司法正义与社会正义的互惠中理解司法回应社会的模式;以及视域融合下“诉求—回应”的关系性互动模式可能是未来司法回应社会问题研究的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的自治
性
司法的
社会回应性
司法模式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论纲——“诉求—回应”互动模式的视角
被引量:
4
1
作者
侯明明
机构
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资助"文化传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7JJD820004)
文摘
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指向六大基本问题:为何回应、能否回应、如何回应、回应如何、回应提升与回应控制。相应次级表述为回应原因、回应能力、回应力度、回应效果、回应能力提升和回应力度控制。司法的社会回应力是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关键性构成要素,而回应力是由回应能力和回应力度构成,分别对应能力维度和理性维度。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实质在于其所内含的社会问题司法化的过程,亦即司法通过司法场域依据现代法律规范的社会问题反映、集中与解决。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效果通过回应风险的评估和社会满意度的评估两个维度得以体现。中国司法如果在将来具备了同构于系统论者阐释的反思性,那么将会不断创新回应社会的新范式,且提升回应社会的水平。
关键词
中国司法
中国
社会
社会
回应
力
社会回应性
社会
问题司法化
反思
性
司法
Keywords
Chinese justice
Chinese society
responsive power of society
social responsiveness
judicialization of social issues
reflexive justice
分类号
D926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思性司法:系统论视野下司法回应社会的新模式
被引量:
4
2
作者
侯明明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34,共15页
基金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司法回应社会诉求的理论架构与优化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文摘
司法的权力配置和功能发挥预设了其回应社会的必然性。但司法在回应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处理司法的自治性与社会回应性之关系的难题。在系统论法学的启发下,反思性司法可以作为一个处理上述难题的整合性概念被提出。反思性司法通过司法决策依据上的规范性表达和司法决策认知上的适度社会开放,既避免了机械司法的纯粹法律形式主义的弊端,又弥补了回应型司法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以及忽视法律外生因素的理论缺陷,最终实现了司法系统回应社会的“封闭下的开放”和“自治下的回应”。反思性司法为司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是一种可值得期待的司法回应社会的新模式。中国司法如果欲求真正迈向反思性司法模式,需要在协调司法职业化与大众化之关系、通过司法内部可协商结构达成更多主体间共识、强化司法制度建设以提供更稳定规范预期等方面继续完善。
关键词
反思
性
司法
司法的自治
性
社会回应性
系统论
分类号
D926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勾连刑法与生活的扛鼎力作——评马荣春教授的《刑法公众认同研究》
3
作者
梅传强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
出处
《海峡法学》
2017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文摘
在社会转型纵深发展的历史时期,刑法公众认同承载着刑事法治模式由"政法法治"向"公信法治"的转型和刑事话语模式由"精英话语"向"公众话语"的转型。刑法公众认同的倡导在催生实践刑法观和理性交往刑法观之后所迈向的是"民本刑法观",而"民本刑法观"可通过人民的刑法获得感予以深化。进一步地,刑法公众认同的倡导在呼唤刑法学理论的"融合范式"之中给出了"整体刑法学"的路径预示。刑事法治模式和刑事话语模式的转型承载、"民本刑法观"的思维导向与"整体刑法学"的路径预示,又反过来共同提升了刑法公众认同的问题意义和《刑法公众认同研究》一书的出版意义。
关键词
刑法公众认同
社会回应性
民本刑法观
获得感
整体刑法学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模式研究——基于类型化的分析与反思
4
作者
侯明明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民间法》
2021年第1期50-63,共14页
文摘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模式研究,立基于“多重转型”时期的特殊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当下司法改革的实践动力等现实关照,以及助益于实现司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明确中国司法的自主道路选择等意义关怀。法学界对此提出了相关程度不一的“治理型司法”“回应型司法”“能动型司法”“多边型司法”“法民型司法”等模式类型,来处理司法回应社会的问题,但是这些模式类型或多或少地存在值得反思之处。继续挖掘和借鉴国外相关理论资源,尝试走向一种立足于本土的包容性整合模式;认真对待中国司法所嵌入的政法体制,处理好司法的自治性与司法的社会回应性之间的关系;在司法正义与社会正义的互惠中理解司法回应社会的模式;以及视域融合下“诉求—回应”的关系性互动模式可能是未来司法回应社会问题研究的指向。
关键词
司法的自治
性
司法的
社会回应性
司法模式
Keywords
the autonomy of justice
judicial social responsiveness
judicial model
分类号
D926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论纲——“诉求—回应”互动模式的视角
侯明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反思性司法:系统论视野下司法回应社会的新模式
侯明明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原文传递
3
勾连刑法与生活的扛鼎力作——评马荣春教授的《刑法公众认同研究》
梅传强
《海峡法学》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模式研究——基于类型化的分析与反思
侯明明
《民间法》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