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何以身临其境?——人机传播中社会在场感的建构与挑战 被引量:33
1
作者 邓建国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28,共12页
人机传播中的关键因素是人类主体感知到的“在场”(presence),它决定了人机传播的发展前景。本文回顾了“在场”这一概念的历史、定义和概念化,将其区分为强调技术逼真度的“媒介在场”(media presence)和依赖身体和空间的“社会在场”(... 人机传播中的关键因素是人类主体感知到的“在场”(presence),它决定了人机传播的发展前景。本文回顾了“在场”这一概念的历史、定义和概念化,将其区分为强调技术逼真度的“媒介在场”(media presence)和依赖身体和空间的“社会在场”(social presence)。文章指出,目前人机传播技术的研发和讨论主要关注机器人所能提供的媒介在场而忽视了社会在场,这是造成人机传播中的“恐怖谷效应”的原因之一。作者从芝加哥学派等的传播观出发指出,“传播定义人”,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人机传播中的社会在场的建构,而各种新兴的元宇宙技术能在这一点上发挥重大作用,将进一步推动人机传播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媒介在场 社会在场 元宇宙 身体 空间 人机传播
原文传递
社会行动者视角下广电媒体虚拟主持人与受众关系的启动与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任贝佳 《新闻世界》 2023年第3期29-32,共4页
伴随当今社会媒介化的发展,各广电媒体先后开始关注和应用虚拟数字人技术,来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社会行动者理论视域下,将虚拟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划分为启动期、发展期及成熟期三个阶... 伴随当今社会媒介化的发展,各广电媒体先后开始关注和应用虚拟数字人技术,来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社会行动者理论视域下,将虚拟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划分为启动期、发展期及成熟期三个阶段,以便探讨二者间的互动模式与特征。研究发现,在启动期,虚拟主持人在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一些特质能够有效提升受众的感知社会在场感,进而提升其对这一技术手段的接受度。在发展期,则需要注意平衡受众与虚拟主持人间的交互尺度,从而促进二者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入。此外,在利用虚拟主持人技术为媒介生产赋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其赋予精神内核,才能让虚拟主持人既拥有专业能力,也具备“人格”魅力,凭借独有的特质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主持人 广电媒体 社会行动者 社会在场
下载PDF
替代的在场 自我的呈现——以大学生线上社交表情包的使用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申思远 《新闻传播》 2021年第1期33-34,共2页
本文基于当下新媒体语境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以表情包为代表的图片等多样传播形式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流行现状,探讨了大学生线上社交中以多种媒介为载体实现的自我认同和呈现,以及社交过程中通过表情包等形式的替代所体现的社会在场。并试图... 本文基于当下新媒体语境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以表情包为代表的图片等多样传播形式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流行现状,探讨了大学生线上社交中以多种媒介为载体实现的自我认同和呈现,以及社交过程中通过表情包等形式的替代所体现的社会在场。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法,探知大学生使用表情包丰富社交的动机和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社交 表情包 社会在场 自我呈现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在场化社交设计在可持续交互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健 《创意与设计》 2021年第4期33-39,共7页
物联网技术整合到DfSB设计中扩展了支持用户环境可持续行为的社交场景。从社交在场理论出发,提出包含3个设计元素的设计模型,基于设计模型研发物联网社交产品,旨在打通用户的线上社交和线下行动2个不同的环保场景。使用随机对照实验的... 物联网技术整合到DfSB设计中扩展了支持用户环境可持续行为的社交场景。从社交在场理论出发,提出包含3个设计元素的设计模型,基于设计模型研发物联网社交产品,旨在打通用户的线上社交和线下行动2个不同的环保场景。使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对设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物联网的社会功能潜力实现远程在场、行动交流与协商空间构成的社交设计模型与传统社交网络产品相比,社交在场、环境行为意愿以及产品采用意愿等各指标上均得到显著提升。该设计能促使用户打破环境行为个人化、私域化的行动性质,加强用户间社会联系感与社会在场感。这对提升用户的产品兴趣、促进环境行为意识也具有相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交互设计 社交设计 社会在场 面向可持续性行为设计
下载PDF
作为首要道德机构的现代国家——涂尔干的“国家学说”释义
5
作者 潘建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30,共10页
19世纪后期的西欧社会正处在"封建庄园-教会国家"向"自由市场-公民国家"转型的遽变与间隙期。为了摆脱彼时社会经济领域极度悲惨的状态,涂尔干尝试运用其"道德科学"的方法提出一套重建社会的系统方案以... 19世纪后期的西欧社会正处在"封建庄园-教会国家"向"自由市场-公民国家"转型的遽变与间隙期。为了摆脱彼时社会经济领域极度悲惨的状态,涂尔干尝试运用其"道德科学"的方法提出一套重建社会的系统方案以促进转型的进程,国家无疑是其系统重建方案的核心环节。涂尔干在《社会学教程》等著作中试以独特的社会学视角考察国家的演变历程,阐释国家作为社会持续在场物的道德本质,重新匡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指出国家-社会的沟通广度与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真正尺度,据此检讨了大革命以来"民主法国"长期紊乱的思想与社会根源,认为应当建立以职业团体为中间单位的复合国家形态以规范政治与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持续在场 民主 职业团体 涂尔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