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坚持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法 |
陈瑞泉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2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
语石
|
《青海社会科学》
|
1981 |
0 |
|
3
|
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界定问题——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界定 |
胡寿鹤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4
|
论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一个层次的构想 |
肖锦全
|
《现代哲学》
|
1997 |
23
|
|
5
|
社会意识的观点和精神文明建设 |
汪寿祥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6
|
浅谈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
文晓灵
|
《理论与现代化》
|
1998 |
2
|
|
7
|
社会心态的研究及其意义 |
张二芳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1996 |
18
|
|
8
|
社会心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
张二芳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9
|
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和社会交往理论──论哈贝马斯的《交往与社会进化》 |
石敏敏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1999 |
0 |
|
10
|
第九章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
孙育成
|
《理论导刊》
|
1986 |
0 |
|
11
|
浅谈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张玉安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7 |
0 |
|
12
|
论区分两种历史观的标准──与孟庆仁先生商榷 |
王建民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0 |
|
13
|
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三种倾向 |
张国珍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4
|
从《课程标准》看高二教材的使用(六) |
张汉云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1999 |
0 |
|
15
|
关于文学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再认识 |
李严
|
《江西社会科学》
|
1985 |
3
|
|
16
|
研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法论问题 |
马润青
陈仲华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1
|
|
17
|
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唯物史观的贡献——纪念列宁同名著作写作90周年 |
龚天平
李砚田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18
|
“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唯物主义 |
张践明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6
|
|
19
|
谈两对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王卫新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1997 |
0 |
|
20
|
“第一生产力”解构 |
践文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