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问题的社会学想像力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103,共3页
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体现为一个过程。米尔斯提出的“个人困扰”、“公众论题”与“社会问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根本的区别。苏力温继承了米尔斯的“社会学想像力”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来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背景因素,包括背离集团的... 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体现为一个过程。米尔斯提出的“个人困扰”、“公众论题”与“社会问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根本的区别。苏力温继承了米尔斯的“社会学想像力”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来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背景因素,包括背离集团的价值观和准则、社会制度有效性的下降、社会及文化分化的扩展和权力的应用。这四大社会背景因素的排列次序既体现了社会问题从初显到确认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展现了各自对社会问题由低到高的作用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困扰 公众论题 社会问题 社会学想像力
下载PDF
何谓社会学想像力与社会学想像力何为
2
作者 王晴锋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4-138,共5页
针对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和社会科学科层制化等弊端,米尔斯提出"社会学想像力"的概念。作为一种"认知测绘"的心智品质,社会学想像力包括个体能动性(生命历程/体验)、社会结构、政治过程和历史性四个维度,是历史... 针对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和社会科学科层制化等弊端,米尔斯提出"社会学想像力"的概念。作为一种"认知测绘"的心智品质,社会学想像力包括个体能动性(生命历程/体验)、社会结构、政治过程和历史性四个维度,是历史、政治、公共事务和人性之结合,也是米尔斯治学之道的主要内涵。社会学想像力蕴含着跨学科整合的努力,以抵制社会科学日益严重的碎片化,其意图是调和个体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斯 社会学想像力 宏大理论 抽象经验主义
下载PDF
从“大众社会”到“社会学的想像力” 理解米尔斯的一条内在线索 被引量:12
3
作者 闻翔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3,共23页
本文试图阐明,在米尔斯对美国社会的经验研究与其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论纲领之间存在着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通过对米尔斯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经验研究成果,即由《权力新贵:美国的劳工领袖》、《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以及《权力精英》所组... 本文试图阐明,在米尔斯对美国社会的经验研究与其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论纲领之间存在着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通过对米尔斯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经验研究成果,即由《权力新贵:美国的劳工领袖》、《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以及《权力精英》所组成的"美国社会分层三部曲"的考察,作者发现,从这些研究中所浮现出的"大众社会"图景深刻地影响了米尔斯关于"社会学的想像力"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米尔斯的社会学著述所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即对于社会变迁可能性的探寻,以及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的意义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社会 社会学想像力 米尔斯
下载PDF
在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理论之间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再解读 被引量:7
4
作者 郑从金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0-191,共12页
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米尔斯对美国传统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抽象和僵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带有后现代色彩的新的理论取向和方法论取向。在对人类历史和当代的看法上,在对宏大理论的批判上,在对实... 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米尔斯对美国传统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抽象和僵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带有后现代色彩的新的理论取向和方法论取向。在对人类历史和当代的看法上,在对宏大理论的批判上,在对实证主义的态度上,在对学科分化的理解上,以及对价值倾向的偏好上,米尔斯都表现出很强的后现代转向。然而他对现代社会学的批判是立足于古典社会学传统之上的,并没有完全放弃现代性,这使他的思想有别于纯粹的后现代主义,处于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理论之间。这样,通过对《社会学的想像力》进行再解读,似乎可以把后现代社会理论和现代社会学在逻辑上连接起来,表明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斯 社会学想像力 后现代转向
下载PDF
回归社会学的经典传统——读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丹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8-82,共5页
"社会学的想像力"是一种将个人生活与社会历史联系起来认识问题的心智品质,也是一种关注公众论题的行动力量。批判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认为当代社会学的困境均源于社会学想像力的缺失,因此社会学应该重拾其充满... "社会学的想像力"是一种将个人生活与社会历史联系起来认识问题的心智品质,也是一种关注公众论题的行动力量。批判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认为当代社会学的困境均源于社会学想像力的缺失,因此社会学应该重拾其充满想像力的经典传统。只有回归社会学的经典传统,恢复社会学的想像力,才能完成社会学最初的"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道德允诺,也才能借助民主的力量增进整个社会的自由与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斯 社会学想像力 社会学的经典传统
下载PDF
个人与社会之间——重读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
6
作者 双宝 《西部蒙古论坛》 2012年第1期81-85,共9页
《社会学的想像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初版于1959年,已成为世界社会研究领域广受推崇的教材和必读经典,是米尔斯一生学术精湛的大成之作。它以美国社会背景和社会研究状况、成果为探讨的对象,运用知识社会学和社会阶层研究的观... 《社会学的想像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初版于1959年,已成为世界社会研究领域广受推崇的教材和必读经典,是米尔斯一生学术精湛的大成之作。它以美国社会背景和社会研究状况、成果为探讨的对象,运用知识社会学和社会阶层研究的观点,对美国社会研究的风格和观念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强调'社会学想像力'的必要性和意义。从此,在社会科学领域开始盛行了'想像力'概念。一、何谓'社会学的想像力'赖特·米尔斯(C.Wright Mills)在开篇列举了在现代理性普遍化和社会总体背景下,人们在私人生活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迷惘和困惑的局面,称作为'焦虑与淡漠的时代',并指出造成人类这种跌入迷惑和陷阱的感觉的是社会的复杂结构中出现的似乎非人性的变化。在历史的动力学领域中人类不是每时每刻都保持理性、高度的洞察力和清晰感,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对其个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变化及其原因总是有一些模糊认识,很多人往往不具备洞察人与社会、个人生活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品质。人们迫切需要的这种品质是不属于物质性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斯 社会学想像力 社会学研究 帕森斯理论 人与社会 赖特
全文增补中
青年学的想像力——读C·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 被引量:3
7
作者 田杰 《青年探索》 CSSCI 2016年第2期13-22,共10页
青年学作为一门学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青年研究,是对青年存在的终极追问和探寻,可能与某些所谓的"本质"或"规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对青年的人性、天性或人类性问题的深刻洞察与理解。它首先诉诸青年,提升青年的&q... 青年学作为一门学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青年研究,是对青年存在的终极追问和探寻,可能与某些所谓的"本质"或"规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对青年的人性、天性或人类性问题的深刻洞察与理解。它首先诉诸青年,提升青年的"心智品质"和"社会学的想像力",将青年的"个人困扰"转化为"公共论题"。从青年"人本身"亦即青年的天性和自然出发,以历史为主轴,关注"人的意象""人性的一般观点"和人的"历史的形象"。青年的生命现象和"人的自然",需要历史的理解和解读。青年,处于生命运动与社会运动的交错点上,正是在这一交错运动的过程中,人类的生命形式,呈现出无限丰富的多样性。青年学特别需要一种关于青年、社会与历史的想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青年学 米尔斯 社会学想像力 历史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社会学“费孝通悖论”求解 被引量:3
8
作者 石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33,共11页
费孝通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属性的命题,有学者称之为“费孝通问题”或“费孝通悖论”。近年来中国社会学界关于社会学方法论和本土化的论争,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为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能否统一和如何统一的问... 费孝通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属性的命题,有学者称之为“费孝通问题”或“费孝通悖论”。近年来中国社会学界关于社会学方法论和本土化的论争,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为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能否统一和如何统一的问题。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启示:机器认知是从逻辑思维走向形象思维;暗知识的发现证明直觉和隐喻的合理性;诗性而“模糊”的自然语言可能比精确严密的数学语言更适于社会研究成果的表达;科学与人文融通的方向和路径,不是用科学规范人文,而是让科学归于人文。“费孝通悖论”的本质是:让工具理性服从于价值理性,让科学性服务于人文性。人工智能为社会研究提供了利器,但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社会学家的作用,社会学者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智慧社会建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悖论 人工智能 复杂性科学 社会学想像力
下载PDF
费孝通与文化自觉的社会学方法建构——再读《乡土中国》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羚 《党政研究》 2014年第6期123-128,共8页
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如何认识中国社会?重读《乡土中国》有助于我们从方法上解构中西文化争论的中国社会之困。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建构了基于文化自觉思想的社会学方法论,这不仅是费老学术思想上的一次大飞跃,且是当前人类社会... 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如何认识中国社会?重读《乡土中国》有助于我们从方法上解构中西文化争论的中国社会之困。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建构了基于文化自觉思想的社会学方法论,这不仅是费老学术思想上的一次大飞跃,且是当前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出的共同要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深化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发现社会:费孝通破解中西文化冲突之争,文化自觉的社会根基;深入农村:费孝通解读中国社会大历史,《乡土中国》的主题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模式怎样从中国农业和农村生活中产生出来";超越乡土:费孝通成就社会学想像力,实现了三个超越——超越新儒家;超越文化;超越方法。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方法论构筑了他用生命、思想和乡土共同凝结的传奇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乡土中国》 文化自觉 文化冲突 社会学想像力
下载PDF
城市文化研究与城市社会学的想象力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爌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在城市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不仅需要认识到城市的经济、政治意义上的功能,更加需要认识到城市的文化意义。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英国的文化研究为我们投展了城市社会学的想像力,是城市研究的另一条进路。在文化研究看... 在城市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不仅需要认识到城市的经济、政治意义上的功能,更加需要认识到城市的文化意义。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英国的文化研究为我们投展了城市社会学的想像力,是城市研究的另一条进路。在文化研究看来,城市的表象有其深层的文本保证并提供意义;文化研究对城市进行了再定义:城市被看成了大写的、透射出人文精神的文化城市。城市文化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大有用武之地,不仅是为了研究转瞬即逝的事物,而且也是为了辨析和识别希望,为解决新世纪的困境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研究 文化城市 社会学想像力
下载PDF
小说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及其转换空间
11
作者 张芙蓉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6-79,共4页
在20世纪文学批评领域内,小说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模式与批评范式在历史与审美的交融中,逐步由"外在批评"转向与"内在研究"的结合。其中,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理论、深入研究文本结构要素与... 在20世纪文学批评领域内,小说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模式与批评范式在历史与审美的交融中,逐步由"外在批评"转向与"内在研究"的结合。其中,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理论、深入研究文本结构要素与特定社会精神结构三者间的复杂关系,生成了独特的批评视角。由此,运用"社会学的想像力",将"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小说文本研究中加以转换,便可探讨社会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的可能性,拓展小说社会学领域广阔的再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社会学 理论范式 社会学想像力 发生学结构主义 转换空间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景贵 《教育科学研究》 2005年第4期46-50,54,共6页
基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探讨人的心理发展的社会性,认为社会学范畴的心理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心理社会化。分析多元社会中心理教育凸现的缘由,指出当今社会的转型变迁推动心理教育的兴起,人类的心理危机则是心理教育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 心理教育 社会学视野 社会学范畴 社会学想像力
原文传递
试析米尔斯的政治观
13
作者 刘小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8,共4页
人类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而且目前人类掌握的创造历史的工具和自由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大的多,但同时社会也越来越表现出这一过程中的不公平。因为创造历史的权利和手段的掌握权越来越集中化,只由少数人所掌控,普通公众只是历史变革的对象... 人类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而且目前人类掌握的创造历史的工具和自由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大的多,但同时社会也越来越表现出这一过程中的不公平。因为创造历史的权利和手段的掌握权越来越集中化,只由少数人所掌控,普通公众只是历史变革的对象。作为人类理性首要推动者的社会科学家有责任设法使得普通公众也加入到创造历史的行列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斯 社会学想像力 政治观
下载PDF
The Dynamics of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14
作者 SergeyA. Kravchenko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11期825-834,共10页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ynamics of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The author argues for the codependence of sociological theorizing,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that are analyzed through 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ynamics of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The author argues for the codependence of sociological theorizing,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that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prism of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social and cultural dynamics of the society, the accelerated complex development of human communities within the "arrow of time". He critically discusses the types of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worked out by C. Wright Mills, P. Sztompka, S. Fuller, and U. Beck, and proposes his own model of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in the form of a non-linear humanistic one that is based on the synthesis of social, hard and humane science. It deal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socio-cultural dynamics and glocal complexity, the integrity of the interdependent humanity, and synergetically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paradoxical synthesis, breaks, risks, and dispersions of socium, its obiective, subjectively constructed, and virtual realities, searching for new forms of humanism, based on men's existential needs. It presupposes humane praxis--nowadays the world needs the passing over from technological to humane modernization that can be achieved due to a humanistic turn in sociology, its orientation on a non-linear humanistic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of sociology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innovative thinking generations of the sociological metatheorizing non-linearand humanistic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humanistic tur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