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1
作者
任百成
马荣艾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1-82,共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依靠人民群众与为了人民群众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本文通过对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和我国“以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依靠人民群众与为了人民群众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本文通过对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和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分析,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体化
以人为中心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刍议
被引量:
1
2
作者
龙学全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到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再到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人的主体地位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到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再到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人的主体地位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当前,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社会
社会实体化
以人为中心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确立以人为主体的现代社会观——对社会发展研究的一个前提性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贺来
《理论与现代化》
1997年第12期19-24,共6页
本文首先指明正确的社会观是正确的发展观的思想前提。社会是发展的承载体,离开社会,就谈不上发展。其次本文指出以往的“实体化”的社会观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根本缺陷。认为几种“实体化”的社会观尽管表现不同,但其缺陷都在于把个人...
本文首先指明正确的社会观是正确的发展观的思想前提。社会是发展的承载体,离开社会,就谈不上发展。其次本文指出以往的“实体化”的社会观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根本缺陷。认为几种“实体化”的社会观尽管表现不同,但其缺陷都在于把个人和社会置于抽象的对立之中。再次,本文认为以人为主体的社会观正确解决了人与社会的真实关系。最后本文指出,以人为主体的社会观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提供了最基本、最可靠的思想前提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发展
实体
化
社会
观
以人为中心的
社会
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性思考
4
作者
安志权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5期40-41,共2页
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是社会观意义上的伟大变革。在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中,要着力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基本维度。这就需要从思维方式上变革"实体化社会观",因其实质...
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是社会观意义上的伟大变革。在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中,要着力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基本维度。这就需要从思维方式上变革"实体化社会观",因其实质是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它将社会视为在人之上的抽象存在。应倡导形成和贯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即"关系性社会观",把社会理解成多重关系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性
社会
观
实体
化
社会
观
和谐
社会
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5
作者
王修华
熊鑫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57,共19页
突破传统社会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积累的关键。本文利用2014-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传统型、跨越型和虚拟型社会资本及虚拟型社会资本实体化四个维度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
突破传统社会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积累的关键。本文利用2014-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传统型、跨越型和虚拟型社会资本及虚拟型社会资本实体化四个维度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及其差异化效果。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提升居民的正规金融偏好和信贷可得性,减少了传统型社会资本中的私人借贷,增加了礼金往来和经济帮助行为。数字金融通过拓宽信息渠道、提升金融资产规模和社会信任影响居民的外出务工决策,促进跨越型社会资本的积累。数字金融使社会互动和经济交易的范畴延展至虚拟网络,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强化社会信任和推动商业往来等方式促进居民积累虚拟型社会资本,进一步通过“电联互动”和“网聊奔现”机制,显著提升虚拟型社会资本实体化概率。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非农就业和家族文化渗透较弱地区的居民显著降低了对非正规借贷的依赖,并通过增加礼金往来和经济互助行为维系传统型社会资本,这些居民在跨越型社会资本和虚拟型社会资本的积累及其实体化方面表现更佳。结论表明,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打破“差序格局”的圈层隔阂,引导微观社会资本朝着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为政府制定提升居民福利的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社会
资本积累
虚拟型
社会
资本
实体
化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1
作者
任百成
马荣艾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1-82,共2页
文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依靠人民群众与为了人民群众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本文通过对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和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分析,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社会实体化
以人为中心
以人为本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刍议
被引量:
1
2
作者
龙学全
机构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处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文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到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再到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人的主体地位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当前,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和谐
社会
社会实体化
以人为中心
以人为本
Keywords
harmaonious society
social entities
people-centred
people-oriented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确立以人为主体的现代社会观——对社会发展研究的一个前提性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贺来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理论与现代化》
1997年第12期19-24,共6页
文摘
本文首先指明正确的社会观是正确的发展观的思想前提。社会是发展的承载体,离开社会,就谈不上发展。其次本文指出以往的“实体化”的社会观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根本缺陷。认为几种“实体化”的社会观尽管表现不同,但其缺陷都在于把个人和社会置于抽象的对立之中。再次,本文认为以人为主体的社会观正确解决了人与社会的真实关系。最后本文指出,以人为主体的社会观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提供了最基本、最可靠的思想前提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
社会
发展
实体
化
社会
观
以人为中心的
社会
观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性思考
4
作者
安志权
机构
北华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5期40-41,共2页
文摘
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是社会观意义上的伟大变革。在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中,要着力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基本维度。这就需要从思维方式上变革"实体化社会观",因其实质是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它将社会视为在人之上的抽象存在。应倡导形成和贯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即"关系性社会观",把社会理解成多重关系的整体。
关键词
关系性
社会
观
实体
化
社会
观
和谐
社会
思考
Keywords
social view
subjective social view: harmonious societv: thinking
分类号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5
作者
王修华
熊鑫
机构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出处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57,共1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研究”(21&ZD115)。
文摘
突破传统社会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积累的关键。本文利用2014-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传统型、跨越型和虚拟型社会资本及虚拟型社会资本实体化四个维度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及其差异化效果。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提升居民的正规金融偏好和信贷可得性,减少了传统型社会资本中的私人借贷,增加了礼金往来和经济帮助行为。数字金融通过拓宽信息渠道、提升金融资产规模和社会信任影响居民的外出务工决策,促进跨越型社会资本的积累。数字金融使社会互动和经济交易的范畴延展至虚拟网络,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强化社会信任和推动商业往来等方式促进居民积累虚拟型社会资本,进一步通过“电联互动”和“网聊奔现”机制,显著提升虚拟型社会资本实体化概率。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非农就业和家族文化渗透较弱地区的居民显著降低了对非正规借贷的依赖,并通过增加礼金往来和经济互助行为维系传统型社会资本,这些居民在跨越型社会资本和虚拟型社会资本的积累及其实体化方面表现更佳。结论表明,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打破“差序格局”的圈层隔阂,引导微观社会资本朝着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为政府制定提升居民福利的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社会
资本积累
虚拟型
社会
资本
实体
化
Keywords
Digital Finance
Social Capital Accumulation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Capital from Virtual to Real
分类号
C912.3 [经济管理]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任百成
马荣艾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刍议
龙学全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确立以人为主体的现代社会观——对社会发展研究的一个前提性探讨
贺来
《理论与现代化》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性思考
安志权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王修华
熊鑫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