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扬弃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实在论的视域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恒兵 徐昕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9,共6页
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解答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理论样式,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实在论共同分享着割裂个人与社会之内在关系的错误前提,并由此造成了无能于理解历史以及判定其未来走向的根本缺陷。通过确立"实践"的根本视域,即把个... 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解答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理论样式,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实在论共同分享着割裂个人与社会之内在关系的错误前提,并由此造成了无能于理解历史以及判定其未来走向的根本缺陷。通过确立"实践"的根本视域,即把个人视为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个人从事实践活动必须以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为根本前提,马克思洞见到个人与社会相互生成、相互诠释的本然性关联,从而扬弃了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实在论的两极对立。以此为前提,马克思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并为科学论证"社会未来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社会 社会唯名论 社会实在论 实践
下载PDF
基于知识问题的教育社会学新转向——评《把知识带回来——教育社会学从社会建构主义到社会实在论的转向》
2
作者 肖成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I0005-I0005,共1页
随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为了解决知识发展中社会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张力、防止知识的相对主义,同时避免知识的绝对论,由英国学者迈克尔·扬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把知识带回来—教育社会学从社会建构主义到社会实在论的... 随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为了解决知识发展中社会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张力、防止知识的相对主义,同时避免知识的绝对论,由英国学者迈克尔·扬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把知识带回来—教育社会学从社会建构主义到社会实在论的转向》一书,不仅为教育学提供了新的知识基础,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赋予了更加广阔和深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实在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学 社会科学 相对主义 社会
下载PDF
孟子的社会实在论思想
3
作者 邹顺宏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7-62,67,共7页
经过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阶段之后,儒学在汉朝始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它所构建的社会问题体系构成了其社会认识论的本体基础。孔子之后,"亚圣"孟子在全新的时代氛围中将"天人之际"建基于现实的生活及其社会制度,其社... 经过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阶段之后,儒学在汉朝始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它所构建的社会问题体系构成了其社会认识论的本体基础。孔子之后,"亚圣"孟子在全新的时代氛围中将"天人之际"建基于现实的生活及其社会制度,其社会实在论思想充满了海纳百川式辩证思绪与哲学幽思,这无疑是中国哲学及世界哲学的重大成就。在当代大科学背景下,天-人-民-社-类的辩证关系仍然是科学争议、哲学分歧与文明冲突的核心主题,孟子的社会认识论思想恰是中国古代先贤为全人类所做出的历史宝鉴与珍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孟子学 社会实在论 民主政治
下载PDF
麦克·扬的社会实在论思想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新亮 石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43,共11页
麦克·扬提出的社会实在论旨在解决由"新教育社会学"带来的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其客观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教育社会学关于知识问题研究的困境。社会实在论为走出当前的研究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其主张知识的社会建构... 麦克·扬提出的社会实在论旨在解决由"新教育社会学"带来的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其客观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教育社会学关于知识问题研究的困境。社会实在论为走出当前的研究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其主张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其客观性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知识是一个独特的范畴。麦克·扬批判继承了涂尔干"知识是如何分化"和伯恩斯坦"知识是如何发展"的观点,为知识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在此基础上,麦克·扬提出"强有力的知识"的概念,把学科知识作为强有力的知识的表现形式,对课程知识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他把学科知识作为课程知识选择的起点,并赋予学科知识重要的社会功能,即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扬 课程社会 社会实在论 强有力的知识 学科知识
下载PDF
从天使到魔鬼:社会实在论视角下的黑客形象变迁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冲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互联网时代,黑客发挥着双重作用,成为互联网世界里不容忽视的角色。黑客的出现为计算机和网络性能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黑客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破坏商业规则,占用网络资源,制造并传播计算机病毒,造成... 互联网时代,黑客发挥着双重作用,成为互联网世界里不容忽视的角色。黑客的出现为计算机和网络性能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黑客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破坏商业规则,占用网络资源,制造并传播计算机病毒,造成经济损失等等。在中国,既有西方那种"传统黑客""骇客""灰帽黑客""脚本小子",还有"道德黑客"与"红客"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本土现象。我国在黑客治理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利用黑客比赛遴选技术高手进入网络部队,或者举办"网络防御演习"等活动来建设一种积极、健康的黑客文化。提升黑客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利用其技术优势服务于网络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黑客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客形象 社会实在论 道德黑客与红客 中国黑客治理
下载PDF
经济学转向与重构——模型、事实与社会实在论 被引量:3
6
作者 余东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9,共13页
经济学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多次转向,其研究纲领、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在转向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逐渐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学。然而,"边际革命"之后,在经济学流派纷争中,尤其是在崇尚"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 经济学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多次转向,其研究纲领、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在转向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逐渐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学。然而,"边际革命"之后,在经济学流派纷争中,尤其是在崇尚"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学与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相互角力中,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主流经济学在崇尚成为"一般化理论"和"硬科学"的同时,逐渐淡忘了事实、历史和制度,陷入追求数学化、模型化和形式美的工具主义泥淖。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下降,需要进行重新建构。经济学重构需要坚持经济学的社会科学属性,关注现实世界,解释和分析现实经济中出现的现象、事实和问题,处理好经济研究中的假设、模型、事实、制度和历史的关系,突出经济学多元视角,逐步构建合作经济学,形成经济学研究的合作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转向 社会实在论 经济学重构 合作范式
原文传递
知识社会性的反思与重构——社会实在论知识观的教育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石艳 张新亮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79,共12页
20世纪末以来,教育社会学领域对"揭示知识的社会权力关系是否真的有助于教育公平"进行了自觉反思,"社会实在论"知识观的提出力图填补教育政策中知识理论的"真空",为教育社会学弥合愿景功能和解释功能提... 20世纪末以来,教育社会学领域对"揭示知识的社会权力关系是否真的有助于教育公平"进行了自觉反思,"社会实在论"知识观的提出力图填补教育政策中知识理论的"真空",为教育社会学弥合愿景功能和解释功能提供一种替代性方案。社会实在论知识观反思并重构知识的社会性,主张知识的对象是实在而非经验;知识生产具有浮现属性,能够超越产生知识的特定社会历史情境;知识的客观性是一种程序客观性,具有社会基础。社会实在论知识观把"新教育社会学"以来的文化效应的研究转向了知识效应的研究,真正把知识本身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这对于学校中课程知识的选择、课堂中教学重点的确立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强调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意味着知识领域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的深层次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理论 社会实在论 知识的社会 强有力的知识
原文传递
社会科学——超越建构论和实在论
8
作者 苏哲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74-174,共1页
本书的核心主题是:社会科学,就像其他科学一样,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发生于当前社会的种种危机和知识转型,往往体现了社会科学的内在逻辑。本书所囊括的最重要的主题包括:与国家主权和知识结... 本书的核心主题是:社会科学,就像其他科学一样,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发生于当前社会的种种危机和知识转型,往往体现了社会科学的内在逻辑。本书所囊括的最重要的主题包括:与国家主权和知识结构式微一同出现的民主政治的新观念;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转变,时间观念进入争论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超越建构论和实在论 中国 书评 吉尔德·德兰逖 张茂元 社会科学
下载PDF
知识社会学中的范式转换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超 赵万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21,共9页
"作为逻辑性的社会性"或"作为合理性的合法性"构成了知识社会学的内生性原则,而特殊的研究对象使该学科成为了超越一般分支社会学的、具有反身性特点的知识形式,并遵循着一条特殊的演进轨迹。从社会实在论到社会建... "作为逻辑性的社会性"或"作为合理性的合法性"构成了知识社会学的内生性原则,而特殊的研究对象使该学科成为了超越一般分支社会学的、具有反身性特点的知识形式,并遵循着一条特殊的演进轨迹。从社会实在论到社会建构论,不同范式下的知识社会学在社会观、知识论、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模式、反身性适用度以及学科本身同社会的作用机理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论表述。而在合逻辑性等原则下,知识社会学的范式转换是学科各理论维度之间旧有的整合被打破、新的一致性重新建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 范式 社会实在论 社会建构论 动力机制
下载PDF
教育的知识社会学转向研究
10
作者 潘佳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0013-0016,共4页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由学生主体主动建构而成,却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客观性,从而导致知识的随意性以及强势的知识导向。社会实在论基于对社会建构主义内在弊病的批判以及对知识的二重性的超越,提出了社会实在论的知识观,从而实现了教育中...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由学生主体主动建构而成,却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客观性,从而导致知识的随意性以及强势的知识导向。社会实在论基于对社会建构主义内在弊病的批判以及对知识的二重性的超越,提出了社会实在论的知识观,从而实现了教育中的知识社会学转向。教育的知识社会学转向,一方面将知识的客观性带回来,另一方面也将社会学的研究重点带回到知识论上。这种转变,在理论研究上具备两重意义,一是厘清了“知识”本身的概念问题,二是矫正了知识社会学研究的方向;在实践研究上具备两重价值,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与总结,二是对未来的课程与教学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 社会实在论 知识观
下载PDF
建构主义知识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玉超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89,共3页
知识观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核心议题。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主导的知识观是教学建构主义知识观,这导致实践中的教学出现知识的相对化倾向、情景化过度和教育不公平等问题。因此,必须走出英语教学知识观的建构主义泥沼,确立正确的... 知识观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核心议题。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主导的知识观是教学建构主义知识观,这导致实践中的教学出现知识的相对化倾向、情景化过度和教育不公平等问题。因此,必须走出英语教学知识观的建构主义泥沼,确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知识观。本文借鉴了"社会实在论"的思想,重新建构了英语教学中的知识观:英语教学中的知识是"社会性"和"实在性"的统一,不仅具有情境性,而且具有客观性;教学方法是兼顾师生的"交互法";教学评价是师生参与的"社会实在论"评价,而不是传统的教师主导评价和建构主义影响下的学生主导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知识观 社会实在论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知识论发展——从斯宾塞到扬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晓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61,共13页
回顾与评论教育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斯宾塞之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及他对科学知识价值的推崇,到20世纪涂尔干科学理性源于社会结构与宗教的知识观;从20世纪70年代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以及伯恩斯坦提出的四对知识... 回顾与评论教育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斯宾塞之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及他对科学知识价值的推崇,到20世纪涂尔干科学理性源于社会结构与宗教的知识观;从20世纪70年代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以及伯恩斯坦提出的四对知识论范畴,到扬对他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从社会建构主义向社会实在论的转变;集中讨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理性知识与经验知识、能力教学模式与表现教学模式、强有力者的知识与强有力知识的矛盾关系;厘清这些知识论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对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知识 经验知识 新教育社会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实在论
原文传递
迈向“强有力” 知识:中小学教师“理论知识”学习的意义探寻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美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7-85,共9页
推崇教师日常知识的研究在试图走出“理智主义的神话”时,却易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轻视甚至贬低教育理论知识的力量。社会实在论回溯到知识的社会结构、认识论基础以及知识与专业认同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理论知识与日常知识间不仅存... 推崇教师日常知识的研究在试图走出“理智主义的神话”时,却易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轻视甚至贬低教育理论知识的力量。社会实在论回溯到知识的社会结构、认识论基础以及知识与专业认同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理论知识与日常知识间不仅存在着绝对的分化界限,而且理论知识相对于日常知识更强有力。占有教育理论知识能赋权予教师平等参与社会对话;有助于教师透过表象解释教育事件,获得构建教育世界的启迪与指引;同时,理论知识所系统组成的“单一性”学科是促成“内在奉献”式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理论知识与日常知识的分化是教师学习的起点,经历从日常知识到理论知识的艰难转化,使经验达到相当确定的理智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在论 理论知识 日常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