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理论视角下的网络游记研究——以北京三里屯游记分析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郎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9-57,共9页
近年来针对网络游记的研究逐渐增加,网络游记已经成为地方感量表以外,另一个研究旅游地地方意象和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手段。大多数网络游记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关键词的抓取形成定量数据,以此判断旅游地在游客中形成的地方意象... 近年来针对网络游记的研究逐渐增加,网络游记已经成为地方感量表以外,另一个研究旅游地地方意象和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手段。大多数网络游记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关键词的抓取形成定量数据,以此判断旅游地在游客中形成的地方意象,为旅游地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类研究以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地方"概念为依据,利用对旅游者的主观地方感受和个体地方认知来勾勒旅游地的地方性,然而又并非对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的全面应用。文章重新梳理了人文主义、社会建构学派和结构化理论3种不同研究视角下的"地方"概念,并尝试以不同的"地方"理论视角对蚂蜂窝网站上关于北京三里屯的游记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游记研究的多种可能性。除了体现个人地方经验以外,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同样可以深入到社会结构对个人地方感受的影响,以及撰写和传播网络游记这一实践行为本身是如何将个人地方经验转化为社会建构的地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记 “地方”理论 人文主义 社会建构学派 结构化理论
下载PDF
结构化理论在“地方”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三里屯的演变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郎朗 林森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5-1080,共16页
人文主义地理学家率先将"地方"作为独立概念提出来,强调了个体行动者在地方性的塑造中的主体性;社会建构学派则从更为宏观的社会结构出发,探讨了权力关系、经济生产形式等结构性因素对地方性形成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关于"... 人文主义地理学家率先将"地方"作为独立概念提出来,强调了个体行动者在地方性的塑造中的主体性;社会建构学派则从更为宏观的社会结构出发,探讨了权力关系、经济生产形式等结构性因素对地方性形成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关于"地方"的实证研究,从研究视角上大体可以分为强调个人经验和强调社会建构两个派系,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两种机制往往同时在地方性的形成和演变中发挥着作用。在社会学中被广泛应用的结构化理论对解决这一分歧有建设性意义。把这一研究视角应用于对北京三里屯地方身份演变的研究中,论述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者的社会实践相互影响、互相转化的过程,以及这一互动过程对"地方"的空间职能、社会认同以及其与外部的相对关系的影响。"地方"在结构化理论的研究视角下,既不只是个人经验和意义的总和,也不仅仅是宏观社会经济结构的空间产物,而是"社会—个体—地方"这一复杂的多重互动关系的一部分,既是上一环"结构—行动"互动的结果,又是下一次"结构—行动"互动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地方演变 结构化理论 人文主义地理学 社会建构学派 三里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