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39
1
作者 高文 裴新宁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14,共4页
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是侧重知识的社会建构取向的两大流派。它们分别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立场研究了知识的社会建构性。本文对两派的理论假设、主要观点及其关于学习与教学的隐喻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着重区分了语言(作为心理发展的中... 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是侧重知识的社会建构取向的两大流派。它们分别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立场研究了知识的社会建构性。本文对两派的理论假设、主要观点及其关于学习与教学的隐喻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着重区分了语言(作为心理发展的中介与心智表征)与对话(作为共同体的生长方式)在构成知识的社会建构基础中所发挥的不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社会建构性 心理学 社会
原文传递
风险二重性:现代风险认知的转向及其决策意涵
2
作者 沙勇忠 张梦茜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4,共9页
近代以来,受实证主义思潮和主客二分范式的影响,学界围绕风险研究的整体图景基本是沿袭风险一元论或风险二元论所展开的。然而,随着现代风险治理复杂化与学科研究融合性趋势日益加深,以往风险研究传统的不适应性时常引致多重决策危机。... 近代以来,受实证主义思潮和主客二分范式的影响,学界围绕风险研究的整体图景基本是沿袭风险一元论或风险二元论所展开的。然而,随着现代风险治理复杂化与学科研究融合性趋势日益加深,以往风险研究传统的不适应性时常引致多重决策危机。本研究从风险学术史的发展脉络出发,以新的风险认知视野--风险二重性,即将现代风险视为社会建构风险和客观实在风险有机耦合的产物,以此来揭示现代风险认知的转向及其决策意涵。风险二重性的提出,是对风险一元论的彻底否定和对风险二元论的融合发展,推动着风险认知的二元关系从过去的互斥和互补转向融合,暗含着人与风险的关系从强调主客二分转向互主体性的哲学逻辑,意味着一种新的理解风险本体和结构特征的风险认知路径及决策范式的产生。同时,风险二重性对于现代风险决策体系的认知结构、基本范式以及方法体系都具有重塑与变革意义。在未来,基于风险二重性进一步总结与提炼中国开放式框架下的风险决策话语体系及实践经验是风险研究共同体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二重 风险认知 客观实在 社会建构性 风险决策
下载PDF
“海洋荒野”的客观性与社会建构性——基于地方感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常春兰 孙佳丽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1,共6页
在当前海洋生态日益脆弱的严峻态势下,"海洋荒野"概念应运而生,旨在保护更多的海域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地方感理论是准确理解这一新概念的有益视角,"海洋荒野"作为不受人类影响的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生... 在当前海洋生态日益脆弱的严峻态势下,"海洋荒野"概念应运而生,旨在保护更多的海域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地方感理论是准确理解这一新概念的有益视角,"海洋荒野"作为不受人类影响的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生物物理属性,是一片客观存在的空间;但是,"海洋荒野"并非仅仅是一片海域,"海洋荒野"的地方意义是当代人的一种社会建构,海洋荒野相对独特的生物物理属性在当代被赋予的绝对价值是海洋荒野概念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荒野 客观 社会建构性 地方感 地方依恋
原文传递
建构性社会工作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凯波 《社会工作》 2011年第10期31-33,共3页
本文回顾和介绍了社会建构理论及建构性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提出、发展和丰富的过程;并着重介绍了建构性社会工作的理念、视角,在经验领域的发展,及其带给社会工作的启发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 建构社会工作 寻解治疗 叙事治疗
下载PDF
应对军队退休干部角色转换困境的建构性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探析
5
作者 于瀚清 《就业与保障》 2020年第19期158-159,共2页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因早年的军事化生活习惯、社交关系和行为模式,离开部队后会面临角色转换的压力。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理论分析,将军队离休退休干部角色转换困境与建构性社会工作有机结合,并设计相应的介入策略,以协助军队离休退休干部...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因早年的军事化生活习惯、社交关系和行为模式,离开部队后会面临角色转换的压力。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理论分析,将军队离休退休干部角色转换困境与建构性社会工作有机结合,并设计相应的介入策略,以协助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完成角色适应,进而实现其顺利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社会工作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 角色转换 社交关系
下载PDF
过程视角的社会工作理论
6
作者 李钧鹏 杨太文 《社会工作》 2023年第3期38-48,103,104,共13页
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化助人活动,从其诞生之初就被定义为治疗过程或医患互动过程,这种应用上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工作理论必定不满足于静态的结构理论,必然会大量引入过程导向的理论,例如发展理论、赋权理论和互动理论。然而,过程视角从未在... 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化助人活动,从其诞生之初就被定义为治疗过程或医患互动过程,这种应用上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工作理论必定不满足于静态的结构理论,必然会大量引入过程导向的理论,例如发展理论、赋权理论和互动理论。然而,过程视角从未在社会工作理论中得到系统的梳理和阐述。本文以社会工作的认识论为出发点,阐明在社会工作理论中往往敛影逃形的过程视角。社会工作理论大致包含了三种过程取向:一是治疗性社会工作,它指涉一种旨在追忆个体既往经历的过程,以精神分析学派为代表;二是建构性社会工作,它指涉一种试图通过互动涌现意义的当下过程,以互动理论、标签理论和现象学理论为代表;三是发展性社会工作,这是一种指向未来的过程,以赋能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为代表。从诸种理论的社会工作化处理中,既可以看到过程取向的理论社会学向应用社会学过渡的具体路径,也可以思考未被充分挖掘的过程社会学理论所具有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论 过程社会 治疗社会工作 建构社会工作 发展社会工作
下载PDF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的师德:形态流变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晓莉 齐学红 《教师发展研究》 2022年第3期22-29,共8页
师德建设是我国新时代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知识社会学视域下的师德具有社会建构性和情境依赖性,其意涵也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师德形态经历了从崇高到底线、从单向言说到关系性话语、从个人信... 师德建设是我国新时代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知识社会学视域下的师德具有社会建构性和情境依赖性,其意涵也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师德形态经历了从崇高到底线、从单向言说到关系性话语、从个人信条向群体德性延伸、从专业伦理到个体德性复归的流变。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只有基于实践场域,动态、整体地把握师德发展方向,基于内生性标准构建师德约束机制,增强师德建设制度对教师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影响力,才能使师德建设得以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知识社会 社会建构性 历史流变
下载PDF
语法隐喻视角下的功能多义性
8
作者 陆红艳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0-84,共5页
语法隐喻是指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功能多义性则是指一个词汇项在不同话语或语篇中可承担语法和语用功能。文章从语法隐喻的视角探究了功能多义性的产生理据,提出功能多义性是以转喻为工作机制的由... 语法隐喻是指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功能多义性则是指一个词汇项在不同话语或语篇中可承担语法和语用功能。文章从语法隐喻的视角探究了功能多义性的产生理据,提出功能多义性是以转喻为工作机制的由一致式到隐喻式的语义映射和转级,且利用语法隐喻来分析功能多义性,体现了人类重塑自身经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喻 功能多义 隐喻式 社会建构性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显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社会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 ,它的总和构成社会结构 ,因而人的相互关系构成社会结构的核心。社会总体结构的层次性 ,可以从两种不同的方面来研究 ,一种是包括生产力结构的社会总体结构 ,即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 ;... 社会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 ,它的总和构成社会结构 ,因而人的相互关系构成社会结构的核心。社会总体结构的层次性 ,可以从两种不同的方面来研究 ,一种是包括生产力结构的社会总体结构 ,即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 ;另一种是在生产力结构基础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识的社会总体结构 ,它包括基础性结构和建构性结构两个层次。社会结构的建立和发展 ,都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 ,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选择和建构 ,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这就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构成互为动力的关系。它们既互为创造者 ,又互为创造物。所以 ,“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认为 ,社会结构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基础的 ;社会结构的选择和建构 ,不仅是为了人 ,而且是由人所创造 ,由人所推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基础社会结构 建构社会结构 “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
下载PDF
“求助否认”的本土形态与应对: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海燕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年第1期33-42,共10页
“求助否认”是指在社会工作主动服务的前提下,遭遇心理困扰的当事人对专业帮助所采取的拒绝或排斥的复杂态度与行为。在中国情境下,求助否认主要表现为以亲友求助代替专业求助、以身体疾病掩盖心理问题、被迫接触下浅尝辄止以及社会压... “求助否认”是指在社会工作主动服务的前提下,遭遇心理困扰的当事人对专业帮助所采取的拒绝或排斥的复杂态度与行为。在中国情境下,求助否认主要表现为以亲友求助代替专业求助、以身体疾病掩盖心理问题、被迫接触下浅尝辄止以及社会压力下自我放弃的行为。针对这四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相应采取四种建构性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即求助者目标前置、重构身体疾病的意义、首次即有收获、协调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来帮助求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助否认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建构社会工作 本土化
下载PDF
社会资本的建构性与动态演化模型——以年羹尧事件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云松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156,160,共15页
传统的社会资本分析囿于静态框架,将社会资本视作客观的嵌入性资源,而对其主观建构性关注极少。要全面地理解社会资本,就必须充分考虑其两面性:它既是一种客观的嵌入性资源,但又必然因"关系"的变化而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 传统的社会资本分析囿于静态框架,将社会资本视作客观的嵌入性资源,而对其主观建构性关注极少。要全面地理解社会资本,就必须充分考虑其两面性:它既是一种客观的嵌入性资源,但又必然因"关系"的变化而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换言之,社会资本既是结构性的,又是建构性的。通过引入布迪厄的"惯习"和"场域"概念,从年羹尧与雍正之间的互动案例入手,我们可以对传统的社会资本定义进行反思并提出"建构性社会资本"的定义:行动者的惯习对场域性资源的主观判断。在此基础上,通过阐明建构性社会资本的分布和积累图式,提出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建构性以及动态演化三类模型,结合行为经济学理论给出相关函数建议,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社会资本之生成、积累、演化的理解,从而为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和动态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关系社会 场域 惯习 建构社会资本
原文传递
On Self and Other
12
作者 Xuejiao Li Huili Wang Zhongliang Cu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7年第9期500-503,共4页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self and selfhood have been discussed widely. According to Zahavi (2015, 149), "the notion of an experiential self is the precondition of any plausible account ...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self and selfhood have been discussed widely. According to Zahavi (2015, 149), "the notion of an experiential self is the precondition of any plausible account of intersubjectivity." In Zahavi (2015), he elaborates two influential views on selfhood and offers a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 from which he argues that selfhood is both a built-in feature of experience and socially constructed. In the following paper, we would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self in the line with Zahavi (2015) and provide a complementary quality of self from a phenomenological view, namely,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expressive phenomena of subjects. We would also explore the 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others and self and discuss the sharing phenomenon of em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 SELFHOOD OTHER PHENOMENOLOGY INTERSUBJECTIVITY EMPATHY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in English Teaching
13
作者 Chunlin L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11期34-36,共3页
Constructivism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ognitive theory. It is a leading theory of education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21th century. Language itself is a kind of social construct, learning a language ... Constructivism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ognitive theory. It is a leading theory of education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21th century. Language itself is a kind of social construct, learning a language is construct personal knowledge.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English teaching has transformed into a student-centered self-construct mode. It created a new situation that students can receiv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rough situation sett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VISM English teaching cognitive theory
下载PDF
Youth in Mainstream Arab Media: A Hybrid, Thus Consensual, Television Construct
14
作者 Rayya Roumano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4年第1期42-47,共6页
Entertainment shows in the Arab world stand for something larger than pointless amusements shaped by producers to follow a set of marketing rules. They may be, at times, trivial or foolish but they always address the ... Entertainment shows in the Arab world stand for something larger than pointless amusements shaped by producers to follow a set of marketing rules. They may be, at times, trivial or foolish but they always address the uncertainties of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identities in a region boiling with struggles over meanings and knowledge. Because of the liberalization of the Arab television industries, they have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the global market and are now elaborating new conventions inspired by both oriental and western references. In this paper, it will explore the depiction of Arab youth as a social construct meant to challenge the nation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is ambiguous social categor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omoting the regional debate over modernity, Arabism, and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 Arab televisions entertainment shows local adaptations YOUTH HYBRIDITY cultural identities
下载PDF
我国民族优惠政策对族群认同的建构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彬彬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共4页
民族优惠政策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族群认同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内核,是形成和凝聚一个族群的本质因素。由于族群认同具有"社会建构性",所以必然会受到民族优惠政策的外在影响。结... 民族优惠政策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族群认同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内核,是形成和凝聚一个族群的本质因素。由于族群认同具有"社会建构性",所以必然会受到民族优惠政策的外在影响。结合族群认同的"社会建构性"来分析我国民族优惠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分阶段地加以认识,在新形势新问题的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认同 社会建构性 民族优惠政策 第二代民族政策
原文传递
冷战后关于国家主权问题的研究评议
16
作者 易刚明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5,159,共4页
冷战结束后,我国学术界对国家主权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关于国家主权的基础和合法性的研究仍然不够。为了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更好地坚持国家主权原则,转换研究视角并扩展其研究范围十分必要。
关键词 主权 客观实在 社会建构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