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恋行为与情绪反应和社会归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胡平 关瑜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9,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依恋行为维度与消极事件中情绪反应及社会归因的相互关系,加深对依恋性质的理解。研究测试了82名大学生的依恋行为,以及大学生的依恋行为与情绪反应和社会归因的相关。结果发现,在与依恋相关事件中,依恋行为维度...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依恋行为维度与消极事件中情绪反应及社会归因的相互关系,加深对依恋性质的理解。研究测试了82名大学生的依恋行为,以及大学生的依恋行为与情绪反应和社会归因的相关。结果发现,在与依恋相关事件中,依恋行为维度中的三个维度分别与情绪反应中的痛苦、焦虑、淡漠等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同时这三个维度也分别与社会归因中的不同归因对象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回归结果说明了外显行为受到依恋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作者从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性质对结果进行解释,并提出了可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 情绪反应 社会归因
下载PDF
高校时尚文化兴起的社会归因和引导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红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现代语境下,随着商业文化、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时尚文化风行于市,并成功穿越了大学的围墙,弥散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呈示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物态表现,更直接关涉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从思想和实践层面加强引导,不断提升大学... 现代语境下,随着商业文化、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时尚文化风行于市,并成功穿越了大学的围墙,弥散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呈示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物态表现,更直接关涉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从思想和实践层面加强引导,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甄别能力和欣赏品味,进而参与时尚文化的改良与创造,引领社会风气之先,是当前高校学生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时尚文化 社会归因
下载PDF
科举评价中的社会归因偏差与矫正
3
作者 李雄鹰 《教育与考试》 2012年第2期50-54,共5页
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此局面从科举制度实施的科举时代一直延续到科举制度废止后的后科举时代。从社会归因偏差理论视角,存在于科举评价中的刻板效应、错觉关联、晕轮效应是导致将科举制度"妖魔化"... 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此局面从科举制度实施的科举时代一直延续到科举制度废止后的后科举时代。从社会归因偏差理论视角,存在于科举评价中的刻板效应、错觉关联、晕轮效应是导致将科举制度"妖魔化"的深层原因。分析三个效应在科举评价中的表现及影响,从文化自觉、加强科举研究及增强科举信息传播角度切入是矫正科举评价中归因偏差的根本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评价 社会归因 偏差 矫正
下载PDF
高考公平问题的社会归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4
作者 张和生 余军民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年第12期42-46,54,共6页
高考在我国独特的体制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已经演变成为一个超越教育本身的社会公共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高考公平问题的实质是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碰撞、不同价值激荡和非均衡发展矛盾凸显带来的系列问题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 高考在我国独特的体制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已经演变成为一个超越教育本身的社会公共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高考公平问题的实质是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碰撞、不同价值激荡和非均衡发展矛盾凸显带来的系列问题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要找到解决高考公平问题的有效途径,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体系变迁的总体方向相适应,从宏观教育管理体制的建构入手,并进行相关政策的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制度 公平问题 社会归因
下载PDF
老年人负面媒介形象的问题核心与社会归因——基于文献述评和典型案例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奋 蔡绍硕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第3期15-17,共3页
自2006年“南京彭宇案”以来,关于老年人媒介形象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老年人逐渐以一种负面的形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本文从历史的和结构的角度浅析出该种负面形象的媒介建构,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代际资源争夺,文化传递模式... 自2006年“南京彭宇案”以来,关于老年人媒介形象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老年人逐渐以一种负面的形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本文从历史的和结构的角度浅析出该种负面形象的媒介建构,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代际资源争夺,文化传递模式的改变从社会层面对老年权威印象造成了一定冲击,尤其是空心化家庭结构下的老年人由于情感缺失,在社会融入中出现“为老不尊”等系列非理性行为,致使奉守尊老敬老美德的社会群体出现怕老、怨老、仇老的异常心理。因此,在面对老年人非理性行为的新闻时,主流媒体应加强深度报道的事件呈现和舆论引导,避免让老年人成为社会群体在代际冲突里的情绪宣泄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媒介形象 代际冲突 社会归因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对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颜爱民 刘晶玲 +1 位作者 李亚丽 蒋碧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7,共12页
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对295份两时点员工配对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对建设性越轨行为的影响,并验证了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以及理想主义道德标准的调节效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对建设性越轨... 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对295份两时点员工配对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对建设性越轨行为的影响,并验证了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以及理想主义道德标准的调节效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对建设性越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道德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与建设性越轨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员工理想主义道德标准强化了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与道德认同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通过道德认同影响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的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归因 建设性越轨行为 道德认同 理想主义道德标准 社会认知理论
下载PDF
如何进行社会归因
7
作者 猫柳 《财新周刊》 2023年第6期10-11,共2页
朋友A执行老板的一项命令,得罪了很多客户。他说,我将自己当成机器人,“不作任何思考”执行命令,所以我没有责任。在说出这个论断时,他援引的例子是“二战”日本战犯在国际法庭上的例子——“作为士兵,我只是执行命令,所以我无责”。
关键词 机器人 日本战犯 执行命令 社会归因 客户
原文传递
个体的崛起:当代中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归因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缪柯 田文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7,共6页
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既是中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个体崛起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进行了社会学考察。休闲体育由于其社会体育的本质属性,与社会个体的发展息... 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既是中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个体崛起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进行了社会学考察。休闲体育由于其社会体育的本质属性,与社会个体的发展息息相关,从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崛起"这一视角对休闲体育发展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从个体"有闲""有钱""有心情"3个视角对中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时间保证、经济保障与内在驱动进行分析,并对个体的崛起与中国休闲体育当代发展的内在逻辑互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个体的崛起使国民的休闲体育生活成为可能,国民休闲体育发展促进个体化进程的加速,时尚与市场是个体化时代国民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特征。通过"个体的崛起"这一特定视角对中国休闲体育的当代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以推动中国休闲体育在个人自我发展与社会规范有效契合的基础之上尽快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体育 个体化 社会规范 社会特征 社会归因 健康社会
原文传递
西部民众对社会焦点问题的社会归因研究
9
作者 戴冰 张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5期2913-2917,共5页
目的:调查西部民众对社会焦点问题的社会归因,以了解民众的社会认知特点。方法: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四川、重庆、贵州、新疆、内蒙、甘肃、宁夏、陕西等西部地区的1830名民众。结果:在精神文明建设等九个典型社会事件上,不同年龄民众在... 目的:调查西部民众对社会焦点问题的社会归因,以了解民众的社会认知特点。方法: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四川、重庆、贵州、新疆、内蒙、甘肃、宁夏、陕西等西部地区的1830名民众。结果:在精神文明建设等九个典型社会事件上,不同年龄民众在对自身条件、努力程度和工作方式的归因上不同,不同地区民众在政府政策、官员作风、努力程度、外部援助、工作方式和运气归因上不同,不同职业民众在自身条件、外部援助和工作方式的归因上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民众在政府政策归因上有显著差异。结论:西部民众对社会焦点问题的归因倾向于外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众 社会焦点问题 社会归因 问卷法
原文传递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影响社会成就归因?——基于社会公平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晓磊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104,共10页
通过武汉市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R2014)的数据,运用Amos23.0软件建立的基础中介模型与SPSS22.0软件的Process插件程序建立的控制中介模型,综合测量了社会公平感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成就归因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了... 通过武汉市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R2014)的数据,运用Amos23.0软件建立的基础中介模型与SPSS22.0软件的Process插件程序建立的控制中介模型,综合测量了社会公平感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成就归因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分别对社会公平感与社会成就归因中的个人因素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公平感对社会成就归因中的个人因素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家庭因素则发挥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公平感仅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成就归因中的个人因素间具有中介效应。政府应努力构建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逐步恢复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的社会公平信心,使得其个人能力的效用发挥至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公平感 社会成就归因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社会成就归因认知与社会公平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砚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保持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及发展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与支持,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民众对社会公平的认可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基石。以归因理论为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寻社会成员的社会成就归因认知,推测... 保持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及发展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与支持,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民众对社会公平的认可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基石。以归因理论为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寻社会成员的社会成就归因认知,推测社会群体对社会公平状况的主观判断,总结并讨论当代中国社会成就归因认知的特点,推断并分析社会成就归因认知所折射的中国社会公平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因理论 社会成就归因认知 社会公平
下载PDF
社会资本对社会成就归因的影响——以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数据分析为例
12
作者 罗家德 邹亚琦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9,共9页
区别于从认知层面进行讨论的成就归因研究,本研究以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灾区农村居民的社会成就归因。研究数据源自2012年对汶川震区重建村庄的调研,以调查问卷中社会成就归因量表数据为分析基础,引入社会资本概念,从资源利用角度探索影... 区别于从认知层面进行讨论的成就归因研究,本研究以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灾区农村居民的社会成就归因。研究数据源自2012年对汶川震区重建村庄的调研,以调查问卷中社会成就归因量表数据为分析基础,引入社会资本概念,从资源利用角度探索影响成就归因的社会机制。通过把握该群体的社会成就归因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期望能为实施积极归因干预提供借鉴,通过重点培育相应的社会资本而促进农村灾区居民积极的成就认知,帮助其心理健康的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社会资本 社区社会资本 社会成就归因
下载PDF
内地与香港青年的社会成就归因倾向比较研究——基于2018年WVS调查数据
13
作者 薛嘉树 焦开山 《城市学刊》 2020年第6期112-118,共7页
青年群体的社会成就归因倾向既受社会心态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社会心态和工作绩效,深刻影响青年群体的社会行为和人生姿态,因此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2018年的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数据,通过描述、比较、异质性检验,发现香港青年相比内... 青年群体的社会成就归因倾向既受社会心态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社会心态和工作绩效,深刻影响青年群体的社会行为和人生姿态,因此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2018年的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数据,通过描述、比较、异质性检验,发现香港青年相比内地青年有更高的社会成就外归因倾向。通过进一步建立逐步回归OLS模型发现:由于内地青年普遍持更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经济满足感、相对满足感和科技与机会获得感是内地青年社会成就归因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香港青年呈现更多的后物质主义特征,香港青年的社会成就归因倾向更受生活控制感和主观腐败度的影响。对此,粤港澳地区应注重对内地青年保持经济吸引力,同时建设较为清廉有活力的社会环境来鼓励香港青年努力融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青年 香港青年 社会心态 社会成就归因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叙事诗女主人公特征类型及社会意义辨析
14
作者 蒋新红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12期4-5,共2页
我国古代叙事诗女主人公形象丰富多彩,主要有忠诚、智慧、气节和孝顺等类型,她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化身或象征,成为我国大中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在社会生活反映方面,我国古代叙事诗则大多选择了暴露与批判,透过女主... 我国古代叙事诗女主人公形象丰富多彩,主要有忠诚、智慧、气节和孝顺等类型,她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化身或象征,成为我国大中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在社会生活反映方面,我国古代叙事诗则大多选择了暴露与批判,透过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命运,揭露与鞭挞夫权、族权、政权和神权等封建社会罪恶,这又是我国古代叙事诗深远的社会意义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叙事诗 女主人公 特征类型 社会归因
下载PDF
基于社会心理语言学视域下“小姐”一词的社会认同研究——以长沙市区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贤清 姜礼立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7,共11页
本文运用社会心理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借助于SPSS软件,以长沙市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称谓语"小姐"一词的社会认同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小姐"一词的社会认同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小姐"一词... 本文运用社会心理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借助于SPSS软件,以长沙市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称谓语"小姐"一词的社会认同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小姐"一词的社会认同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小姐"一词的社会认同度较好,这与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大相径庭。"小姐"一词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会出现被弃用而直接成为女性性工作者的代称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姐” 社会心理语言学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归因分析
下载PDF
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才国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7-192,共6页
新自由主义是当今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它是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的大杂烩。改革开放后,新自由主义传入我国。一些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的学者,奉新自由主义为灵... 新自由主义是当今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它是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的大杂烩。改革开放后,新自由主义传入我国。一些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的学者,奉新自由主义为灵丹妙药,主张用新自由主义的一套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认清新自由主义在国内的影响及其归因,对于我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全球化 归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启示
下载PDF
中国上古神话《山海经》中的社会认知思想
17
作者 邱实 叶浩生 《心理研究》 2015年第5期3-8,共6页
中国上古神话是中国文化的先驱与源头,而《山海经》作为中国神话的源头与典范已在二十世纪得到广泛研究。《山海经》中蕴藏着古人思维的原始性与多样性,其中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却很少被人关注并积极挖掘整理。本文从社会认... 中国上古神话是中国文化的先驱与源头,而《山海经》作为中国神话的源头与典范已在二十世纪得到广泛研究。《山海经》中蕴藏着古人思维的原始性与多样性,其中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却很少被人关注并积极挖掘整理。本文从社会认知角度出发,梳理了《山海经》中关于具身社会认知、社会类属性思维和社会归因的社会认知思想,原生态地展现了中国上古时期人们独特的认知过程和心理特点,这不仅与当前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相互印证,也丰富了西方的社会认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社会认知 类属性思维 具身社会认知 社会归因
下载PDF
Agricultural Credit Sources and Determinants of Credit Acquisition by Farmers in Idemili Local Government Area of Anambra State
18
作者 John Chinasa Ijioma Charles Kelechi Osond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5年第1期34-43,共10页
The study is focused on agricultural credit sources and determinants of credit acquisition by farmers in ldemili local government area of Anambra State, Nigeria with specific objectives to: describe socio-economic ch... The study is focused on agricultural credit sources and determinants of credit acquisition by farmers in ldemili local government area of Anambra State, Nigeria with specific objectives to: describe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farmers; identify sources of agricultural credit available to rural farmers; determine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gricultural credit acquisition of farmers; ascertain reasons for any credit misappropriation and identify problems that constrain farmers from agricultural credit acquisition. Ninety farme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by multi stage random sampling technique.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elicit data for the stud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in achieving the objectiv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74.44% of respondents were 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45 years. Majority (76.67%) were married with large house hold sizes. Majority (93.33%) received different level of education, with sources of credit from friends/relatives (30.00%), cooperative societies (43.33%), money lenders (14.44%), and cumulatively from formal sources ((12.22%). The result of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age, household size, membership of cooperative societies,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farm size and amount of loan repaid at varied signs and levels as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amount of agricultural credit acquired by farmers. The most common reason given among the respondents (55.89%) of those who misappropriated acquired agricultural credit, was meeting nonfood needs of the household. The farmers encountered problems of high interest rate (78.89%), lack of collateral (75.56%), long distance from source of credit (50.00%), poor harvest (37.78%), moratorium (33.33%) and delay in loan approval/disbursement (44.44%) as constraints to acquire credit. The study recommends that the state government should pass policies aimed at providing free educative seminars to all illiterate farmers to teach them possible ways and methods of acquiring credit. To ensure mass attendance to such seminars, little incentives should be given to farmer particip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DIT ACQUISITION MISAPPROPRIATION formal credit informal credit.
下载PDF
对苏北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考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卞凤玲 《探索与争鸣》 2006年第11期40-42,共3页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改变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增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苏北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但相对剥夺感的产生...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改变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增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苏北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但相对剥夺感的产生、农村精英的流失、流动资本短缺等因素的存在,制约着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因此,必须发挥行政部门和市场主体本身的力量,推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剥夺感 农民合作 社会归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