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克思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论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马可
-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3,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分众进路研究”(项目号:16BKS13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的关键在于被广大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即获得社会心理认同。但是,物质需要的充足与文化需要的匮乏不仅导致中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层矛盾与冲突,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认同的阻碍。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九大则提出应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判断,不仅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指明了方向,也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认同的现实基石。需要的产生、发展和满足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认同的客观基础和推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认同的培育必须立足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引导人们摆脱异化的需要,追求人化的需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此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认同的现实基础,使得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自发走向自觉。
-
关键词
马克思需要理论
美好生活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心理认同
-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甲午战后国民社会心理的嬗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韩小林
-
出处
《嘉应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59-63,共5页
-
文摘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中华民族,从而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导致整个国民社会心理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本文拟从国民对西学优势地位的社会认同心理、近代爱国主义意识的强化以及对清政府权威的不信任心理加深等几个方面分析甲午战后中国国民社会心理的变化。
-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
西学
日本
社会心理
社会认同心理
中国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C912.6
[经济管理]
-
-
题名“亚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及文化诱因
被引量:6
- 3
-
-
作者
时永国
顾碧云
-
出处
《党政干部文摘》
2006年第7期22-23,共2页
-
文摘
谈到“腐败”,人们自然会对一些落马的贪官和惊人的要案、串案切齿痛恨。然而,有一种特殊现象也不得不提——“亚腐败”。比如,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对于“送钱送物办事快,不抹油水‘慢半拍”现象的社会认同心理。再比如,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职位的人,许多人会认为其“有能力”;真心拒贿的干部却被人讥笑为“假正经”、“脱离群众”。在个别地方和单位,节日期间的公款消费似乎已经成了一些领导干部特定时期的所谓“礼尚往来”和“工作”之需。可以说,“亚腐败”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反腐败的成效,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
关键词
反腐败
思想根源
社会认同心理
文化诱因
礼尚往来
公款消费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