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盟社会性科学议题开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以ENGAGE科学教育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邴杰 黄镜玮 刘恩山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创新驱动发展是21世纪科学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欧洲教育委员会在“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的价值引领下,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相关项目研究,其中ENGAGE项目的影响力最为深远,该项目聚焦6-8年级阶段学生认知,开发了... 创新驱动发展是21世纪科学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欧洲教育委员会在“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的价值引领下,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相关项目研究,其中ENGAGE项目的影响力最为深远,该项目聚焦6-8年级阶段学生认知,开发了覆盖物理、化学、地理和生物等领域的30个教学案例,结合5E教学模式,关注多维目标整合;重视负责任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基于探究实践、论证推理等科学实践活动组织教学内容;在评价上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针对我国科学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开发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资源时需锚定新兴领域,主题筛选聚焦社会性科学议题内涵特征;围绕课程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关注大概念和多维探究技能融合;要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科学探究组织灵活性、可行性的教学内容;实时做好追踪记录,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同时在借鉴国外开放教学资源时,要根据本土实际作出适合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调整,有选择性地筛选并能结合本土案例的适宜主题,围绕课程和教学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合理规划教学实践活动并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 科学教育 开放资源 教学案例
下载PDF
非编码RNA调控真社会性昆虫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洁 关子盈 +3 位作者 陈婷 石庆型 吕利华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60,共10页
真社会性昆虫是最具代表性的表型可塑性的研究对象之一,其个体之间分工协作的社会性生活方式增强了整个群体的环境适应性和繁殖力。真社会性昆虫虽然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个体之间却表现出明显的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这是由环境和遗传共... 真社会性昆虫是最具代表性的表型可塑性的研究对象之一,其个体之间分工协作的社会性生活方式增强了整个群体的环境适应性和繁殖力。真社会性昆虫虽然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个体之间却表现出明显的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这是由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的。表观遗传被认为是应对环境条件下重塑基因表达的主要机制,非编码RNA作为一类广泛参与机体生命活动的不编码蛋白的功能性RNA,在真社会性昆虫的品级分化、个体分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与PIWI蛋白相作用的RNA等非编码RNA,对蜜蜂、蚂蚁及白蚁等真社会性昆虫的非编码RNA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加深对真社会性昆虫内在遗传分子基础的理解和认识,也为害虫防治领域提供新的研发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社会性昆虫 品级 分工
下载PDF
培养解决真实性问题的素养——欧盟“社会性科学探究式学习”研究
3
作者 徐亚萱 刘徽 《世界教育信息》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强调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素养,而随着教学变革的持续深入,教学实践中问题情境真实性不足的困境愈发凸显,学生创造性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为此,社会性科学议题由其真实性、争议性、劣构性等特征为... 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强调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素养,而随着教学变革的持续深入,教学实践中问题情境真实性不足的困境愈发凸显,学生创造性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为此,社会性科学议题由其真实性、争议性、劣构性等特征为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提供了新思路。在科技与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欧盟开启“促进科学教育中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实现”项目,开发教学新范式,建构“社会性科学探究式学习”教学框架。此外,项目跨国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等先后设计实施多项教师培训计划,致力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借鉴该项目提出的教学框架与教师培训计划,我国可深入挖掘社会性科学议题之于真实性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价值,探索其与其他教学方法融合的可行路径;全面优化教师培训项目,助力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在我国的本土化实践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科学议题 社会性科学探究式学习 真实性问题情境 探究式科学教育 欧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濒危马麝迁地保育种群繁殖成效与社会性和社会网络的关系
4
作者 周鑫 吕青昕 +4 位作者 桑珠扎西 扎西 周密 黎勇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417-6423,共7页
麝类驯养是濒危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迁地保育及保障药用麝香安全的重要方式,其前提和基础是深入了解制约迁地保育马麝繁殖成效的关键因素及与社会性和社会网络特征的关系。于2022年7月1日—8月31日期间,采用焦点取样和所有事件... 麝类驯养是濒危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迁地保育及保障药用麝香安全的重要方式,其前提和基础是深入了解制约迁地保育马麝繁殖成效的关键因素及与社会性和社会网络特征的关系。于2022年7月1日—8月31日期间,采用焦点取样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平凉马麝繁育中心的21头成年雌麝进行了社会性行为取样,辅以同期粪样类固醇代谢物水平检测,分析了马麝的繁殖成效与社会性、社会网络及粪样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马麝的社会性与繁殖成效间呈显著相关(r=0.551,P<0.05),与粪样皮质醇代谢物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37,P<0.05),与粪样雌二醇代谢物浓度相关不显著(r=0.066,P>0.05);强社会性马麝的皮质醇水平((10.75±0.99)ng/g)和雌二醇代谢物水平((6.61±0.79)ng/g)与弱社会性马麝((13.70±1.68,5.20±0.99)ng/g)无显著差异(P>0.05);繁殖成功雌麝的社会性(19.86±1.88)%)显著高于繁殖失败雌麝(12.38±1.46)%)(P<0.05);圈群社会网络密度与圈群个体的繁殖成效相关显著(r=0.762,P<0.05),与粪样皮质醇、雌二醇代谢物浓度相关不显著(r=-0.355,P>0.05;r=-0.347,P>0.05);繁殖成功雌麝的粪样皮质醇代谢物浓度((10.31±0.86)ng/g)略低于繁殖失败雌麝((13.98±1.60)ng/g)(r=-0.420,P=0.058),繁殖成功雌麝的粪样雌二醇代谢物浓度((6.63±0.90)ng/g)与繁殖失败雌麝((4.78±0.76)ng/g)无显著相关(r=0.299,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群居性的迁地保育和驯养环境下,雌性马麝的社会性、社会网络属性可以预测个体的繁殖成效,即社会性和社会网络密度较高圈群中的雌麝的繁殖成效相对较高。濒危马麝保育和驯养实践中,可区分麝类驯养为“保育性驯养”和“商业性驯养”。在保育性驯养中,可采用先群居再独居驯养的模式,尽量保持野外放归马麝的自然行为结构;在商业性养殖中,可采用群居驯养模式,提升驯养麝的社会性,实现较高的繁殖成效和驯养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地保育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平凉马麝繁育中心 社会性社会网络 繁殖成效
下载PDF
社会性科学议题促进跨学科学习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永平 《中小学科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在义务教育科学领域新课程的实施中,可以有机融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来解决跨学科实践活动这一难点,并借此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大概念。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与跨学科实践的属性高度重合,可以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社会性科学... 在义务教育科学领域新课程的实施中,可以有机融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来解决跨学科实践活动这一难点,并借此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大概念。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与跨学科实践的属性高度重合,可以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可以作为多学科间概念整合的切入点与黏合剂,以促进跨学科大概念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跨学科 社会性科学议题
下载PDF
社会性昆虫社会身份识别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旭江 杨晨 +2 位作者 王宇祥 王润彪 汪志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5-896,共12页
昆虫社会身份识别是指昆虫通过感知各种信息来辨别其他个体的身份,进而建立一定社会关系的生物学现象。社会身份识别对社会性昆虫的信息交流、天敌防御、社会分工、个体及群体生存和繁衍尤为重要。本文以蚂蚁、白蚁和蜜蜂等社会性昆虫为... 昆虫社会身份识别是指昆虫通过感知各种信息来辨别其他个体的身份,进而建立一定社会关系的生物学现象。社会身份识别对社会性昆虫的信息交流、天敌防御、社会分工、个体及群体生存和繁衍尤为重要。本文以蚂蚁、白蚁和蜜蜂等社会性昆虫为例,详细阐述了社会性昆虫的社会身份识别机制:社会性昆虫以信息素为关键线索,利用嗅觉实现社会身份的识别;社会性昆虫也通过其视觉观察同伴或天敌等个体的行为,实现社会身份的识别;社会性昆虫还能够识别特殊的声音信号和感知空气中的震波,并作为其社会身份识别的重要依据。此外,研究表明昆虫共生菌也参与调控社会性昆虫的身份识别。针对社会性昆虫身份识别是先天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一争论,我们从基因、适应学习以及基因和环境互作等方面,阐述了昆虫可能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社会身份识别的观点。社会性昆虫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社会行为学的绝佳模式生物。社会身份识别的研究成果不仅可深入解析社会性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也对人类及其他动物的社会认知进化以及各类社会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今后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探索社会性昆虫多样的识别方式,解码其更深层次的机制研究;(2)应用现代新型计算机技术,将社会性昆虫身份识别行为可视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昆虫 社会身份识别 信息交流 学习 识别机制
下载PDF
熊蜂的社会性分工
7
作者 刘玉玲(编译) 徐凯(编译) +4 位作者 何金明(编译) 孙智禹(编译) 杜亚丽(编译) 蒋海宾(编译) 牛庆生(编译) 《中国蜂业》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熊蜂具有浑身鲜亮的绒毛,体型粗壮、行动缓慢、性情温顺,在花丛中悠闲的飞行,人们很容易被它“可爱”和“美丽”的外表所吸引。但在巢内,熊蜂群组织松散,蜂蛹、蜂巢和幼虫随意排列。而且内勤蜂经常在巢内和靠近蜂巢的地方排泄,所以蜂群... 熊蜂具有浑身鲜亮的绒毛,体型粗壮、行动缓慢、性情温顺,在花丛中悠闲的飞行,人们很容易被它“可爱”和“美丽”的外表所吸引。但在巢内,熊蜂群组织松散,蜂蛹、蜂巢和幼虫随意排列。而且内勤蜂经常在巢内和靠近蜂巢的地方排泄,所以蜂群容易被寄生虫和共栖动物所侵害。由于寻找熊蜂野生巢穴比较困难,所以熊蜂社会性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蜂巢 蜂蛹 社会性行为 寄生虫 花丛中 内勤蜂 蜂群
下载PDF
社会语用学视域下话语研究的时代性与社会性
8
作者 冉永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9,共13页
本研究从社会语用学视角探究话语研究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性特征,揭示语用学等研究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转向,从而体现人文社会学科应有的责任担当。首先,本研究讨论时代语境下话语研究的新驱动及其对社会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社会发... 本研究从社会语用学视角探究话语研究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性特征,揭示语用学等研究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转向,从而体现人文社会学科应有的责任担当。首先,本研究讨论时代语境下话语研究的新驱动及其对社会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社会发展所触发的新话语和特殊话语,如人机交互话语、特殊群体话语等,讨论话语研究的社会现实性和社会语用建构性,最后聚焦新时代语境下的网络话语,讨论了网络话语研究的诸多语用议题及其社会语用价值。本研究不仅可为话语研究提供议题范围、理论视角等的重要启示,还有助于拓展当代语用学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研究 社会语用学 社会转向 时代性 社会性
下载PDF
社会性学习理论视域下卓越教师学习的实现
9
作者 刘晓玫 史佳露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11-16,共6页
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从“培训问题”转变为“学习问题”,教师学习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如何有效推进卓越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卓越教师学习进而实现优质的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通过对社会性学习理论“四要素”即... 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从“培训问题”转变为“学习问题”,教师学习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如何有效推进卓越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卓越教师学习进而实现优质的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通过对社会性学习理论“四要素”即实践、共同体、身份、意义的“脚手架”式助力作用的深挖,可以建构出符合卓越教师进一步发展需求的学习样态、学习氛围、学习场域和学习旨趣的“蹦床模型”,以更好地实现卓越教师在共同体合作互助的实践活动中彼此交流与启迪、分享学习经验与资源,共同促进实践创新的生成、共同体关系的联结、角色身份的重塑以及理论涵养的获得,助推其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及共同体社会影响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学习理论 卓越教师 教师学习 学习场域
下载PDF
经济强镇社会治理探索与“社会性”培育——以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为例
10
作者 蓝宇蕴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9,177,共10页
狮山镇是佛山市南海区的经济强镇,其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契合自身特点的社会治理路径。在社会治理建构及“社会性”培育中,尤其是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在促进社会质量提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上,狮山镇都... 狮山镇是佛山市南海区的经济强镇,其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契合自身特点的社会治理路径。在社会治理建构及“社会性”培育中,尤其是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在促进社会质量提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上,狮山镇都有诸多实践探索。长期以来,狮山镇以制造业发展见长,并以产业发展带来的丰厚经济资源为基础,反哺与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且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把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社会治理格局。狮山镇所走的社会治理路径虽属个例,但其中蕴含着经济强镇社会治理建构的共性逻辑,给类似地区的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地方性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山镇 “产—城—人”融合发展 社会性”培育
下载PDF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助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11
作者 周国华 张启平 《福建教育》 2024年第24期5-8,共4页
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所引起的一系列与社会伦理道德、经济发展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紧密相关的社会性问题被称为“社会性科学议题”。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往往与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课程内容密切相关,对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课程具有重要的... 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所引起的一系列与社会伦理道德、经济发展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紧密相关的社会性问题被称为“社会性科学议题”。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往往与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课程内容密切相关,对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课程具有重要的辅助教学价值。本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就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重要意义及实践策略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科学议题 辅助教学 社会伦理道德 社会性问题 中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培育 自然生态环境 学科课程
下载PDF
运用宏微结合解决社会性科学议题 ——以“探究含硫物质对雾霾形成的影响”为例
12
作者 韩晓 王朝晖 江合佩 《中学理科园地》 2024年第1期43-45,89,共4页
以含硫物质对雾霾的形成影响这一社会性科学议题为切入点,从宏微结合的角度分析雾霾形成的原因,将内容分为3个环节“认识议题,探究成分”“宏微结合,探究机理”以及“模块融合,揭示机理”,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以及科... 以含硫物质对雾霾的形成影响这一社会性科学议题为切入点,从宏微结合的角度分析雾霾形成的原因,将内容分为3个环节“认识议题,探究成分”“宏微结合,探究机理”以及“模块融合,揭示机理”,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以及科学推理的关键能力,通过微观机理的探究为雾霾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社会性科学议题 机理 宏微结合
下载PDF
非社会的社会性:弥补人工智能责任缺口的一种纾困尝试
13
作者 栾云镪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突破性发展为人类提供诸多便利,但技术的社会属性引发了医学、哲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对其道德责任缺口问题的深层隐忧,争议的核心是AI技术发展是否可控,AI是否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能动性和体验性,...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突破性发展为人类提供诸多便利,但技术的社会属性引发了医学、哲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对其道德责任缺口问题的深层隐忧,争议的核心是AI技术发展是否可控,AI是否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能动性和体验性,如何提高AI的道德敏感度。“非社会的社会性”理论为弥补AI的道德缺口提供了一种纾困策略:将“人是目的”作为道德尺度,以人类自身责任主动把握智能技术伦理主动,重塑智能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限制条件,为引导其向负责任发展提供规范性道德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 社会性 人工智能 责任 伦理边界 伦理规范
下载PDF
现行节假日安排的时代性、经济性和社会性
14
作者 宋长海 楼嘉军 《中国会展》 2024年第9期64-67,共4页
节假日安排和调休历来是大家讨论的热点。《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经发布,自然陆续出现了一些关于放假安排的不同看法。一方面,现行节假日安排确实存在些许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持续优化和完善;另一方... 节假日安排和调休历来是大家讨论的热点。《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经发布,自然陆续出现了一些关于放假安排的不同看法。一方面,现行节假日安排确实存在些许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持续优化和完善;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从时代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等角度,客观正视现行节假日安排的合理性和最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知》 最优性 节假日 经济性 社会性 时代性 合理性 安排
下载PDF
基于国际文本分析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指标比较研究
15
作者 霍力岩 李婧漪 黄双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3-102,共10页
社会性是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与持续适应社会的必备品质。运用MAXQDA分析软件,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新加坡六国的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得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包括自我概念、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3项一级指标,自我认知、情绪... 社会性是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与持续适应社会的必备品质。运用MAXQDA分析软件,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新加坡六国的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得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包括自我概念、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3项一级指标,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与人交往等6项二级指标,以及自信心、自我描述、情绪识别与表达等14项三级指标。继而提出,新时代应以认知、行为和环境破解儿童社会性发展单一走向,以培养积极自我概念引导儿童逐步探索和拥抱自我,以建立积极人际关系培养儿童群体交往与合作能力,以适应社会文化环境支持儿童涵养必备的公民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发展 发展指标 学前儿童
下载PDF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研究
16
作者 王晨 王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重大突发事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功能的充分展现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保障了重大突发事件的有序应对。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引领、经济导向、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社会性功能。但这些功能的... 重大突发事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功能的充分展现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保障了重大突发事件的有序应对。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引领、经济导向、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社会性功能。但这些功能的实现存在主体认知失位、规范制度空位、实施路径缺位、物质保障错位等问题,需要通过主体认知到位、规范制度补位、实施路径适位、物质保障对位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性功能
下载PDF
超大城市流动儿童社会性生存风险分析及干预路径——基于宏观系统视角
17
作者 李雪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24年第4期386-393,共8页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重点探讨超大城市中流动儿童面临的宏观系统层面社会性生存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干预路径。研究发现,超大城市中流动儿童面临的宏观社会性生存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政策层面的限制,表现为入学门槛的提高和...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重点探讨超大城市中流动儿童面临的宏观系统层面社会性生存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干预路径。研究发现,超大城市中流动儿童面临的宏观社会性生存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政策层面的限制,表现为入学门槛的提高和异地升学的困难,这直接影响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获得,并间接影响家庭对其教育的期望和策略。第二,社会观念层面的隔阂,包括社会对流动儿童普遍存在负面刻板印象,以及本地居民出于资源竞争意识产生的排外情绪,这不利于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和身心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两方面的宏观干预路径:一是政策层面,应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二是社会观念层面,应促进社会对流动儿童的正面认知,通过加强群际接触和交流,建立更加包容和谐的城市氛围。本文揭示了超大城市流动儿童面临的独特社会性风险,强调从生态系统的宏观视角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性生存风险 宏观系统 超大城市
下载PDF
中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18
作者 耿申 《教育家》 2024年第27期26-27,共2页
进入21世纪后,教育界逐渐意识到,仅传授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已无法满足世界快速变化的需要,教育理念必须转向培养具有深厚社会责任感、高度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未来公民。在此背景下,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SSI-L)得以兴起。在我国,这... 进入21世纪后,教育界逐渐意识到,仅传授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已无法满足世界快速变化的需要,教育理念必须转向培养具有深厚社会责任感、高度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未来公民。在此背景下,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SSI-L)得以兴起。在我国,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科学议题 批判性思维能力 知识和技能 中小学 创新意识 社会责任感 教育理念 理念的转变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探讨
19
作者 黄丹青 《福建教育》 2024年第24期8-11,共4页
基于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世界各国逐渐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强调“关键能力”“21世纪型能力”“跨学科素养”的培育,我国也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教学实践过程是逻辑转化的过程。社会性... 基于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世界各国逐渐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强调“关键能力”“21世纪型能力”“跨学科素养”的培育,我国也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教学实践过程是逻辑转化的过程。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Socio Scientific Issues-Learning,缩写为SSI-L)将学生的认知逻辑与核心素养培育有机结合,具备时代性的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公民意识、实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弘扬科学精神和发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科学议题 核心素养培育 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程体系 实践育人 立德树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知逻辑
下载PDF
文化转型与非遗传承:兼对非遗历史性、社会性和生活性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国毅 马知遥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18,共10页
非遗的文化转型,特指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非遗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适应性变革,如价值观念更新、传承方式变革、功能定位转变等问题。这种适应性变革旨在传承并活化非遗,在这一过程中非遗传承队伍的接续面临着新转变和新挑... 非遗的文化转型,特指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非遗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适应性变革,如价值观念更新、传承方式变革、功能定位转变等问题。这种适应性变革旨在传承并活化非遗,在这一过程中非遗传承队伍的接续面临着新转变和新挑战,非遗传承在当代中国的话语表达呈现出复杂而多维的特征,对传统的敬畏之心也愈发成为非遗传承有效、可持续的重要保障。深入理解文化转型中非遗的传承,需要对非遗的历史性、社会性和生活性进行解析,以此凸显非遗传承对历史文脉的赓续以及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明晰非遗传承尊重传统、鼓励创新、密切关注社会与生活需求的未来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非遗传承 历史性 社会性 生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