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小规模学校空间价值的表征与发挥
1
作者 赵丽娟 王飞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9,共4页
在振兴乡村教育的背景下,需要不断正视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空间挑战。从空间的视角切入发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在乡村场域中发挥着独特的空间价值,在教育性上表征为突破常规的教育空间使用策略,实现空间资源的优势利导;在文化性上表征为... 在振兴乡村教育的背景下,需要不断正视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空间挑战。从空间的视角切入发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在乡村场域中发挥着独特的空间价值,在教育性上表征为突破常规的教育空间使用策略,实现空间资源的优势利导;在文化性上表征为传承发展乡村文化,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乡村少年;在社会性上表征为促进乡村社会稳定和保障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的双重意义。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乡村小规模学校表现出“向城性”“离土化”和“边缘化”等表征。为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空间价值的发挥,在尊重城乡教育空间差异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性上的空间优势;树立文化自觉观念,在正确认知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激活乡村少年的“空间想象力”,实现文化性空间的发展;重建社会关系,构筑共生共享空间,促进社会性空间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规模学校 空间价值 教育性空间 文化性空间 社会性空间
下载PDF
宗族性传统民居的空间社会性解读
2
作者 李绪刚 《山西建筑》 2021年第10期41-43,共3页
梅州地处粤东潮汕地区,作为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落脚的典型聚居之所,带有浓厚的宗族社会性聚落景观特征。通过文案研究和空间图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解读了梅州历史城区的宗族社会性因素对聚居空间形态的隐性作用,分析了"家庭民... 梅州地处粤东潮汕地区,作为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落脚的典型聚居之所,带有浓厚的宗族社会性聚落景观特征。通过文案研究和空间图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解读了梅州历史城区的宗族社会性因素对聚居空间形态的隐性作用,分析了"家庭民居建筑群→单一姓氏街坊"的空间布局秩序。旨在呈现"客家历史城区空间背后的宗族社会基因",为当今宗族性历史城区规划与聚落遗产保护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性 传统民居 空间社会性
下载PDF
村庄公共环境恶化的空间社会学阐释——以西北地区X村为个案 被引量:9
3
作者 谢丽丽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46-52,共7页
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与空间相互之间形塑并生产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即是空间社会学视角下空间作为实体性物质以外的社会性特征。传统农村社会的村庄公共空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社会性功用很强,公共空间与环境之间有很... 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与空间相互之间形塑并生产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即是空间社会学视角下空间作为实体性物质以外的社会性特征。传统农村社会的村庄公共空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社会性功用很强,公共空间与环境之间有很强的亲和性,因此,人与村庄公共空间相容,农村公共环境良好。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文化秩序的消弭重塑了人们与村庄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从村庄公共空间中剥离出去,村庄公共空间开始逐渐萎缩并沦为村落社会的一片"公地",村庄公共环境问题随之凸显并不断恶化。重建村庄公共空间是治理农村公共环境可能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公共环境 村庄公共空间 空间社会性功用 空间社会
下载PDF
多元社会化属性下的乡村设计及其策划方法应对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党雨田 刘一丹 雷振东 《新建筑》 2023年第2期43-48,共6页
当代乡村设计具有多元化的社会属性。建筑师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影响乡村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成为社会现象的反映,设计与社会之间存在双向作用。研究提出乡村建筑策划方法在设计目标关联的人群特征、设计体制、... 当代乡村设计具有多元化的社会属性。建筑师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影响乡村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成为社会现象的反映,设计与社会之间存在双向作用。研究提出乡村建筑策划方法在设计目标关联的人群特征、设计体制、设计效益、设计责任、建构过程等维度具有突出的集体性、示范性、公平性、公益性和过程性原则,以实现乡村设计的社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策划 乡村设计 多元社会 社会性空间干预 建筑师责任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阈下的社区文化建设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静 高鉴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社区文化建设是通过科学规划和文化设计,在社区环境中注入深厚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强化社会环境的文化知觉。在社会空间视阈下,具有地理意义的实体空间实际上也是社会的产物,社区文化中心既是承载居民文化生活的实体空间,也是社会实... 社区文化建设是通过科学规划和文化设计,在社区环境中注入深厚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强化社会环境的文化知觉。在社会空间视阈下,具有地理意义的实体空间实际上也是社会的产物,社区文化中心既是承载居民文化生活的实体空间,也是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过程的产物,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从空间实践来看,权力、社会经济条件和精神空间三方面因素影响了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过程,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社会文化建设的空间异化,新旧空间磨合、交融等现象与新居民的城市融入相伴而生,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应以整体性、适应性、公平性、便利性为原则,采用点片、层级、网络化布局模式以优化社区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社区文化 空间社会性 空间布局
下载PDF
建筑社会学视角下传统聚落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以苏州太湖三山岛桥头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楷宸 姚敏峰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期80-85,共6页
传统聚落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物质结晶,其中蕴含的历史渊源、建筑艺术、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然而,当下城市化进程中无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量的传统聚落正处于大肆地被破坏而消失的局面,保护和更新迫在眉睫。本文以苏... 传统聚落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物质结晶,其中蕴含的历史渊源、建筑艺术、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然而,当下城市化进程中无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量的传统聚落正处于大肆地被破坏而消失的局面,保护和更新迫在眉睫。本文以苏州太湖三山岛桥头村为例,从建筑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桥头村村落新旧空间形成背后的原因,分析提出应对策略,试图通过构建桥头村的社会性网络及其相应的社会性空间网络来为传统聚落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内生动力,使得传统聚落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对当今研究传统聚落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社会学视角 滨湖传统聚落 空间保护与更新 社会性网络空间
下载PDF
中国城市社区复合空间结构的生成机理及治理困境 被引量:1
7
作者 何萍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7,共5页
住房商品化重构了中国城市的居住空间和治理模式,国家在城市进行社会治理的对象不再是固定的单位组织,而是高密度、原子化和异质化的城市社区流动空间。理解城市社区治理,就必须了解城市社区空间中复杂的权利关系。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从... 住房商品化重构了中国城市的居住空间和治理模式,国家在城市进行社会治理的对象不再是固定的单位组织,而是高密度、原子化和异质化的城市社区流动空间。理解城市社区治理,就必须了解城市社区空间中复杂的权利关系。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维度解构城市社区内部权利格局,并对引发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房权政治下的城市社区结构以物权归属为划分依据,是由私有空间、共有空间和关联空间整合而成的复合空间结构。复合空间中相互缠绕的权利关系最终表现为个人主义的无限扩张、集体行动的难以实现和关联主义的不断弱化,成为裹挟城市社区陷入治理困境的病理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空间生产 空间社会性 复合空间 社区治理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女性心理及行为空间探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若冰 杜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86,共6页
性别因素作为空间背后的文化投影,对于空间的生产往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私家园林的重要使用者,中国古代女性与古代私家园林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探析古代私家园林中女性的行为与空间的社会含义,从园林空间的功能表达和女性特质解... 性别因素作为空间背后的文化投影,对于空间的生产往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私家园林的重要使用者,中国古代女性与古代私家园林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探析古代私家园林中女性的行为与空间的社会含义,从园林空间的功能表达和女性特质解读私家园林空间的营造逻辑,以弥补因传统无性别差异视角审视园林空间而造成的缺陷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私家园林 空间社会性 女性心理与行为 营造逻辑
下载PDF
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的空间关系和空间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郭玉琼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2-17,共6页
历史上离乡背井的福建人在移居地兴建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宫馆空间最初往往合二为一。闽人在宫馆中进行祀神、议事等社会生活,帮助其完成身份认同,塑造族群共同体,更顺利地适应环境,谋求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妈祖宫庙与福建会... 历史上离乡背井的福建人在移居地兴建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宫馆空间最初往往合二为一。闽人在宫馆中进行祀神、议事等社会生活,帮助其完成身份认同,塑造族群共同体,更顺利地适应环境,谋求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的空间关系呈现出从合一走向分离的趋势,其文化传承的空间意义愈加凸显。从再造原乡到文化传承,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不仅是地理的、物质的空间,也是社会文化的空间,既是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媒介、载体,又是凝聚“海丝”沿线全体闽人及至华人的纽带、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宫庙 福建会馆 空间关系 空间意义 空间社会性
下载PDF
Research 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Bus Transport Networks 被引量:1
10
作者 YANG Xu-Hua WANG Bo SUN You-Xian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025-1030,共6页
We abstract the bus transport networks(BTNs)to two kinds of complex networks with space L and spaceP methods respectively.Using improved community detecting algorithm(PKM agglomerative algorithm),we analyzethe communi... We abstract the bus transport networks(BTNs)to two kinds of complex networks with space L and spaceP methods respectively.Using improved community detecting algorithm(PKM agglomerative algorithm),we analyzethe community property of two kinds of BTNs graph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TNs graph described with space Lmethod have obvious community property,but the other kind of BTNs graph described with space P method have not.The reason is that the BTNs graph described with space P method have the intense overlapping community propertyand general community division algorithms can not identify this kind of community structure.To overcome this problem,we propose a novel community structure called N-depth community and present a corresponding community detectingalgorithm,which can detect overlapping community.Applying the nove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etecting algorithmto a BTN evolution model described with space P,whose network property agrees well with real BTNs',we get obviouscommunity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s transport network overlapping community structure CLIQUE MODULARITY N-depth community
下载PDF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ligious Spatiality in Yucatan: A Look From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11
作者 Manual Arturo Kalisch Roman 《Sociology Study》 2014年第5期411-422,共12页
Social transformations have been changed in thinking and observable current religious institutions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manifestations. Likewise, observed these changes in religious buildings of the past,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s have been changed in thinking and observable current religious institutions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manifestations. Likewise, observed these changes in religious buildings of the past, they were current and contemporary in its own time, which has allowed them to remain in force in its architectural spatiality and its urban relationships, serving as the historical bridge 1;hat allows analyzing the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in Mexico and particularly in Yucatan.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carry out a contemporary look to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f the temples in Yucatan colonial architecture to establish the process of change and permanence of spatiality and volumes that have allowed liturgy procedures as well as the way of approach to the sacredness of the Catholic communities from the colonial period to the present day. On the other hand, interest to establish, in particular, as the colonials religious buildings have been maintained in force and have appreciated for religious service to continue and in some cases, as they have given other kinds of services while maintaining its primordial spati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gious architecture cultural heritage architectural transformations
下载PDF
Social cliques in male northern muriquis Brachyteles hypoxanthus
12
作者 Marcos TOKUDA Jean P. BOUBLI +1 位作者 Patricia IZAR Karen B. STRIER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42-352,共11页
Analyses of spati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nimal societies and the ways in which social preferences among and between dyads affect higher order social rela... Analyses of spati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nimal societies and the ways in which social preferences among and between dyads affect higher order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this paper we de- scribe the patterns of spatial associations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among adult male northern muriqui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dy- namics of their social networks above the dyadic levels. Systematic observations were made on the 17 adult males present in a multi-male/multi-female group from April 2004 through February 2005, and in July 2005. Analyses of their spatial relationships identified two distinct male cliques; some adult males (called "N" males) were more connected to the females and immatures than other adult males ("MU" males), which were more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Affiliative intera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dyads belonging to the same clique than to different cliques. Although frequencies of dyadic agonistic interactions were similarly low among individuals within and between cliques, MU males appeared to be subordinate to N males. Nonetheles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pulation rates estimated for MU males and N males. Mutual benefi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MU and N cliques in intergroup encounters might explain their ongoing associations in the same mixed-sex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hyteles hypoxanthus Male northern muriquis Social relationship Social cliqu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