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三重意义上理解社会必要劳动 |
薛志贤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2
|
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提法是科学的吗? |
刘兴华
|
《财经问题研究》
|
1986 |
0 |
|
3
|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不是一条规律 |
李宗茂
|
《财经理论与实践》
|
1986 |
0 |
|
4
|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问题 |
吴海峰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5
|
也谈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共同决定价值 |
刘凤岐
高树枝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1 |
0 |
|
6
|
再论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 |
国世平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
1984 |
0 |
|
7
|
供求规律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规律 |
丁天
|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
1995 |
0 |
|
8
|
应当很好地研究社会需要 |
杨伯亚
|
《河北学刊》
|
1982 |
0 |
|
9
|
认识和运用价值规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正常发展 |
刘炳瑛
|
《江西社会科学》
|
1985 |
0 |
|
10
|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探讨 |
贺韶龄
|
《税务与经济》
|
1981 |
0 |
|
11
|
论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 |
王珏
庞永洁
|
《企业经济》
|
1981 |
1
|
|
12
|
搞活分配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前提 |
钱世明
童源轼
|
《社会科学》
|
1984 |
0 |
|
13
|
充分利用世界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益 |
郑红腾
刘紫云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4
|
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关系 |
李达昌
|
《财经科学》
|
1982 |
0 |
|
15
|
指令性计划与价值规律的作用 |
刘沧溶
|
《财经理论与实践》
|
1982 |
0 |
|
16
|
试论如何发挥人民币的作用 |
孙开镛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
1986 |
0 |
|
17
|
对“离土不离乡”的几点认识 |
辛生
|
《江淮论坛》
|
1984 |
0 |
|
18
|
“看不见的手”与市场经济规则 |
张晋林
|
《城市研究》
|
1996 |
0 |
|
19
|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与魏壎、谷书堂、吴树青诸同志讨论 |
王章耀
萨公强
|
《学术月刊》
|
1958 |
10
|
|
20
|
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 |
张春霖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