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支持对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影响——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王英英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17,23,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就业社会支持对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影响,以及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就业社会支持与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呈负相关,同时生涯适应力在就业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对于进一步... 本研究旨在探讨就业社会支持对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影响,以及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就业社会支持与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呈负相关,同时生涯适应力在就业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的就业服务和提高其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应届毕业生 就业社会支持 就业焦虑 生涯适应力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就业关系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樊立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44-146,共3页
通过间隔两个月的追踪调查研究,考察求职行为、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是否影响就业,意在探讨大学生就业的预测因子。结果发现,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和就业的预测效果有正向的显著影响;求职行为对求职满意度有显著效应,对社会支持... 通过间隔两个月的追踪调查研究,考察求职行为、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是否影响就业,意在探讨大学生就业的预测因子。结果发现,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和就业的预测效果有正向的显著影响;求职行为对求职满意度有显著效应,对社会支持有中介作用,但对自我效能和求职满意度却没有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大学生求职和就业辅导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职行为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就业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的结构和特征——以对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邓蕾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2,共7页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从网络规模、网络趋同性与异质性、网络关系构成等方面定量描述了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的基本结构及特征,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社会支持网络 网络趋同性 网络异质性
下载PDF
城市弱势群体就业促进的实践模式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再生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4,共4页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规模巨大,并呈迅速增加趋势,失业、下岗人员已成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主体,要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采取特殊的就业援助。目前国内形成的典型就业促进模式主要有: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模式、政府就业促进与扶持政策模式...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规模巨大,并呈迅速增加趋势,失业、下岗人员已成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主体,要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采取特殊的就业援助。目前国内形成的典型就业促进模式主要有: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模式、政府就业促进与扶持政策模式、公益性、福利性就业模式、社区就业与NGO、NPO就业模式、政府、企业、社区与社会综合支持体系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弱势群体 失业 下岗 就业促进 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 政府就业促进 扶持政策 福利性就业
下载PDF
就业社会支持对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维 黄梅 赵守盈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89,共6页
为考察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个人力和就业焦虑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深入探讨性别对于该机制的影响,采用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问卷、个人力量表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问卷,随机调查了35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结果发现:大学应届毕业... 为考察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个人力和就业焦虑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深入探讨性别对于该机制的影响,采用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问卷、个人力量表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问卷,随机调查了35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结果发现: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个人力与就业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个人力在就业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并且该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可见,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通过个人力间接影响其就业焦虑,并且该机制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有着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社会支持 就业焦虑 个人力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原文传递
科学发展观与南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6
作者 夏少琼 陈如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z1期402-408,共7页
本文认为 ,南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南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构偏低、层次偏下。为此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构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力系”。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南京 就业社会支持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