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瞄偏”与“纠偏”: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赖志杰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前,我国在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中存在"应保未保"、"保不应保"、"应退未退"等瞄偏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申请者存在"福利欺诈"与"弃真错误",社会救助服务人员兼有审查不力... 目前,我国在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中存在"应保未保"、"保不应保"、"应退未退"等瞄偏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申请者存在"福利欺诈"与"弃真错误",社会救助服务人员兼有审查不力与"取伪错误",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缺乏可操作性的核对方法。"纠偏"的有效举措包括提升社会救助服务人员的审查业务水平、建立规范有效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明确违规获取或给予救助资格行为的法律责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瞄偏” “纠偏” 社会救助对象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现象 原因 举措
下载PDF
社会救助对象严重心理疾患的患病率与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凤芹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0年第4期103-117,共15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对社会救助对象严重心理疾患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大约7.23%的社会救助对象患有严重心理疾患。个体因素可以解释社会救助对象严重心理疾患总体变异的62.5%。即...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对社会救助对象严重心理疾患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大约7.23%的社会救助对象患有严重心理疾患。个体因素可以解释社会救助对象严重心理疾患总体变异的62.5%。即使在家庭人均收入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失业依然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心理健康造成显著负面影响。因此,促进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救助对象就业不仅可以减轻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救助对象的心理健康。家庭因素可以解释社会救助对象严重心理疾患总体变异的37.5%。家庭中有需要照顾的成员、家庭内部关系和邻里关系紧张均是导致社会救助对象严重心理疾患的风险因素。因此,增强贫困家庭的抗逆力是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对象 严重心理疾患 失业 家庭因素
下载PDF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京师社会救助对象及特点研究
3
作者 韩雨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1期31-32,115,共3页
民国时期战乱与天灾频仍,造成百姓颠沛流离,加之社会经济水平低下,使贫民阶层人数居高不下,社会救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北京地区的社会救助在民国初期具有代表性,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底层人民,包括妇女、弃婴、孤老病残群体等;这一时期京... 民国时期战乱与天灾频仍,造成百姓颠沛流离,加之社会经济水平低下,使贫民阶层人数居高不下,社会救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北京地区的社会救助在民国初期具有代表性,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底层人民,包括妇女、弃婴、孤老病残群体等;这一时期京师社会救助的呈现出求助主体多元化、求助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社会救助对象 特点
下载PDF
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多层瞄准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关信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救助对象瞄准机制是社会救助制度正常运行并取得预期社会效益的重要制度条件。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对象瞄准机制。随着社会救助制度目标的提升和制度体系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救助瞄... 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救助对象瞄准机制是社会救助制度正常运行并取得预期社会效益的重要制度条件。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对象瞄准机制。随着社会救助制度目标的提升和制度体系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救助瞄准机制。更新社会救助瞄准机制的重点应当是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标准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机制、群体瞄准机制、基层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机制三者相结合的多层社会救助对象瞄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瞄准机制 社会救助对象
下载PDF
社会救助瞄准与核对体系完善的途径——应用善治理论分析
5
作者 杨丽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2-16,共5页
善治是一种官民共治,是国家与社会的一种合作。善治离不开政府,更离不开公民。善治首先需要解决就是普通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目前在解决社会救助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时应强化"善治"理念,改善政府自身在社会救助对象瞄准中... 善治是一种官民共治,是国家与社会的一种合作。善治离不开政府,更离不开公民。善治首先需要解决就是普通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目前在解决社会救助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时应强化"善治"理念,改善政府自身在社会救助对象瞄准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对象瞄准的工作效率。根据"善治"理论与社会救助对象瞄准之间的契合性,可以得到社会救助瞄准与核对体系完善的途径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对象瞄准
下载PDF
基于“电力+民政”大数据的精准帮扶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赵志扬 程叙鹏 +3 位作者 林少娃 何妍妍 陈奕汝 吴秀英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6期5-10,共6页
基于滑动时间窗口的集成学习算法,对全省40多万社会救助对象的日常用电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并按不同地市分别建模,实现了困难群众主动识别,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应享尽享”;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客户标签,构建不同的帮扶场景,应用多场景... 基于滑动时间窗口的集成学习算法,对全省40多万社会救助对象的日常用电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并按不同地市分别建模,实现了困难群众主动识别,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应享尽享”;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客户标签,构建不同的帮扶场景,应用多场景时序异常检测算法,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众实施分类管理预警机制,为政府完善帮扶工作、保障特殊用电、守护生命安全发挥数据创新应用价值,提供个性化用电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对象 精准识别 分类预警 精准帮扶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救助思想及对我国当代社会救助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5
7
作者 龙时 杜君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31,共7页
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论著研究社会救助问题,但在许多经典著作中对社会救助问题都有深刻阐释。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马克思主要对社会救助的必要性、本质、功能、对象及资金来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 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论著研究社会救助问题,但在许多经典著作中对社会救助问题都有深刻阐释。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马克思主要对社会救助的必要性、本质、功能、对象及资金来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救助也面临更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尤其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提出给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实施精准化的社会救助,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也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推进和"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因此,应结合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基于马克思的社会救助思想,加快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理念 社会救助对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