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操时尚健身运动在我国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因 被引量:4
1
作者 甄志平 姚明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3-15,共3页
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体操时尚健身运动在我国社会的体育文化生态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哲学背景,分析当前健身类大众体操运动时尚流行的趋势及其对我国大众健身文化的影响及价值。
关键词 体操健身运动 时尚 社会文化动因
下载PDF
试论“新化现象”形成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动因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孝东 《世纪桥》 2014年第3期90-91,共2页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打字复印行业中普遍出现了"新化现象",即以湖南新化人为主体的地缘性产业扩散的经济现象。对"新化现象"形成过程及特征进行梳理,并探讨这种经济现象形成的社会文化动因,对理解我国非制度型经济现...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打字复印行业中普遍出现了"新化现象",即以湖南新化人为主体的地缘性产业扩散的经济现象。对"新化现象"形成过程及特征进行梳理,并探讨这种经济现象形成的社会文化动因,对理解我国非制度型经济现象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化现象 打字复印 社会文化动因
下载PDF
引用辞格审美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因
3
作者 宗廷虎 李金苓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引用辞格在我国之所以能有数千年的发展史,并且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是与其具有鲜明的审美特色有关。各历史阶段中,引用辞格审美的发展又与社会文化动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总体说,大致可以从7个方面进行探索,即:社会需要的制约,崇古、... 引用辞格在我国之所以能有数千年的发展史,并且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是与其具有鲜明的审美特色有关。各历史阶段中,引用辞格审美的发展又与社会文化动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总体说,大致可以从7个方面进行探索,即:社会需要的制约,崇古、尊圣观念的影响,礼义等哲学观念的渗透,文坛主流思潮及风尚的制动,社会习俗文化的促进,文体发展的推动及古今引用理论的推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用辞格 审美 社会文化动因
下载PDF
回文辞格审美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因
4
作者 宗廷虎 李金苓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在汉语修辞的大花园里,有一个被称为奇葩的修辞格:回文。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指出:回文"是讲究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措辞法"。它可分为宽义回文(回环)和狭义回文两类。本文探讨的是后一类,即"无论顺读、倒读,都可成... 在汉语修辞的大花园里,有一个被称为奇葩的修辞格:回文。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指出:回文"是讲究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措辞法"。它可分为宽义回文(回环)和狭义回文两类。本文探讨的是后一类,即"无论顺读、倒读,都可成文"的一类。从审美角度看,回文与社会审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魏晋南北朝审美文化的转变、形式美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回文审美的发展。文坛上趋新求异的风尚及历代文体的变化、读法的多样也为回文审美发展提供了平台。古今有关回文的认识与评价对回文审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文修辞格 审美发展 社会文化动因
下载PDF
近代科学革命的社会文化动因
5
作者 王顺义 《历史教学问题》 2002年第3期23-26,6,共5页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历史地分析了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之所以在西欧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近代科学研究活动的社会制度化,二是若干有利于近代科学认知发展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形成。前者导致科学事业的繁荣,后者决定了科学革命的发生...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历史地分析了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之所以在西欧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近代科学研究活动的社会制度化,二是若干有利于近代科学认知发展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形成。前者导致科学事业的繁荣,后者决定了科学革命的发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科学革命 社会文化动因 西欧科学革命 社会制度化 文化价值取向 科学史
原文传递
“X奴”流行语的认知文化解读
6
作者 田薇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9-102,共4页
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可揭示"X奴"流行语中的"X"、"奴"的认知规律,概念整合理论可解释其意义的创新,最后"X奴"流行语的形成有其社会文化动因。"X奴"流行语是专制导致奴化人格的残留,是社会发展、中国特定的风俗和国情以及... 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可揭示"X奴"流行语中的"X"、"奴"的认知规律,概念整合理论可解释其意义的创新,最后"X奴"流行语的形成有其社会文化动因。"X奴"流行语是专制导致奴化人格的残留,是社会发展、中国特定的风俗和国情以及极端、从众心理的产物,是年轻人宣泄焦虑和压抑情感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奴” 原型范畴 隐喻 概念整合 社会文化动因
下载PDF
民国学人改造《明史》的研究趋向及其动因 被引量:1
7
作者 秦艳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25-131,共7页
鉴于清人对钦定《明史》的过度赞扬与有意回避,在晚清民国社会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民国学人明确指出了《明史》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前提,产生了改造《明史》的想法。由于章太炎、陈守实、黄云眉、吴晗、孟森等对改造《明史》的相继推动,... 鉴于清人对钦定《明史》的过度赞扬与有意回避,在晚清民国社会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民国学人明确指出了《明史》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前提,产生了改造《明史》的想法。由于章太炎、陈守实、黄云眉、吴晗、孟森等对改造《明史》的相继推动,民国学人改造《明史》的个体观念逐渐形成为学术界公认的研究趋向,进而他们提出了考证、补辑、整理、重编以及设计整体构想等改造方案。这一研究趋向的形成,并非只是基于《明史》评价这一前提,更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动因。这是对明末清初撰写明代史的承继,是乾嘉考据学者整理前代正史的继续;社会环境是促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新材料的出现亦为其形成提供了可能。民国学人改造《明史》的研究趋向,经历了从民族主义的感性认识,向学术层面理性认知的转变,是民国社会、政治、文化交织互动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学人 改造《明史》 研究趋向 社会文化动因
下载PDF
“实验文体写作”现象的动因与意义
8
作者 赵黎刚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08-110,共3页
 各种相对定型的文体,在写作中长期被作为特定"内容"相匹配的形式规范;而当下互联网上和纸媒文学领域出现的"实验文体写作",却正显示出打破固定规范的文体变革趋势;究其动因,是由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和现代人更...  各种相对定型的文体,在写作中长期被作为特定"内容"相匹配的形式规范;而当下互联网上和纸媒文学领域出现的"实验文体写作",却正显示出打破固定规范的文体变革趋势;究其动因,是由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和现代人更趋丰富多元的心理内容,需要寻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体形式予以表达。"实验文体写作"是时代发展导致的必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实验文体写作 社会文化心理动因
下载PDF
从认知和文化角度解读“打虎拍蝇”
9
作者 田薇 《榆林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0-93,共4页
反腐热词"打虎拍蝇"的意义建构与创新有其认知理据和社会文化动因。从认知视角分析,其经历了隐喻与概念整合两个阶段,是二者互动性的成果。另外"虎"和"蝇"这两个隐喻不是人们暂时或短期内构建起来的,是... 反腐热词"打虎拍蝇"的意义建构与创新有其认知理据和社会文化动因。从认知视角分析,其经历了隐喻与概念整合两个阶段,是二者互动性的成果。另外"虎"和"蝇"这两个隐喻不是人们暂时或短期内构建起来的,是中国文化和历史在中国人长期记忆里的烙印;在中国腐败面积大、后果严重的社会背景下"打虎拍蝇"形象又深刻地反映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虎拍蝇” 概念隐喻 概念整合 社会文化动因
下载PDF
俄文报刊标题语言的变异用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可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2-34,45,共4页
报刊标题中语言的变异运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修辞现象。俄文报刊标题语言的变异类型纷繁复杂,其中成语的变异使用尤为常见,其他类型的语言变异也多姿多彩。各种类型的语言变异既有语言修辞方面的需要,又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动因,而... 报刊标题中语言的变异运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修辞现象。俄文报刊标题语言的变异类型纷繁复杂,其中成语的变异使用尤为常见,其他类型的语言变异也多姿多彩。各种类型的语言变异既有语言修辞方面的需要,又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动因,而且分析俄文报刊语言的变异能使我们获得丰富的语言国情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标题 语言变异 社会文化动因
下载PDF
幽默短信的语言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东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7-150,共4页
手机短信是伴随手机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具有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特征,凸显了时代风格和文化风范,反映了普通大众心理,日渐成为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文章以语言符号学思想为指导,重点研究了幽默手机短信的言语交际形式,揭示了该... 手机短信是伴随手机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具有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特征,凸显了时代风格和文化风范,反映了普通大众心理,日渐成为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文章以语言符号学思想为指导,重点研究了幽默手机短信的言语交际形式,揭示了该类手机短信的象似性符号学特征及其反映的普遍社会文化心理动因,以便正确理解、恰当使用乃至健康发展此类手机短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手机短信 语言符号学 象似性特征 社会文化心理动因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及展览专题
12
作者 胡斌 《艺术与民俗》 2023年第3期76-76,共1页
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化艺术界,展览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然而直到现在,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浏览近些年西方、日本及中国关于展览会、博览会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到这样两大倾向,一是从国家文化战略、都市生活和大众文化、身... 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化艺术界,展览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然而直到现在,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浏览近些年西方、日本及中国关于展览会、博览会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到这样两大倾向,一是从国家文化战略、都市生活和大众文化、身份认同、地域性与民族国家意识等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角度探讨博览会、艺术展览的社会文化动因;二是从展览体制、策展人机制、运营方式、政策及法律基础等方面对展览模式本身进行探讨。而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所聚焦的还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意识 文化艺术界 艺术展览 国家文化战略 社会文化动因 运营方式 中国近现代 艺术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