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文化认同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8,共7页
纵观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变化,社会文化认同作为影响法制现代化的重要因素,随着法制现代化进程的演进,其角色、地位和作用也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轨迹。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文化认同与法制变革相... 纵观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变化,社会文化认同作为影响法制现代化的重要因素,随着法制现代化进程的演进,其角色、地位和作用也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轨迹。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文化认同与法制变革相互依存,并以各自的结构性更新和转型为前提,从对方那里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保证和条件,在互动过程中一体化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认同 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反思
下载PDF
从现象学视角看莱蒙托夫小说《当代英雄》中个性的社会文化认同问题
2
作者 维.米.格罗夫科 国玉奇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8-102,共5页
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堪称转折时代的文化写照,其主人公则是社会生活和个人意识的过渡状态引发出来的一种现象。本文以社会现象学的视角,对毕巧林的"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进行考量,论证毕巧林的行为观... 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堪称转折时代的文化写照,其主人公则是社会生活和个人意识的过渡状态引发出来的一种现象。本文以社会现象学的视角,对毕巧林的"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进行考量,论证毕巧林的行为观念取决于作者及其人物对新的社会文化认同环境的探索,从而也决定着小说艺术视野的开阔性、与新生代的精神-道德探求的共性,也决定着作品长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莱蒙托夫 个性 社会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试论培育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凯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9期167-168,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本质上是对当代中国主流价值的认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总体趋势利好,但也面临不少危机与挑战。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关键人群之一,实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具有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本质上是对当代中国主流价值的认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总体趋势利好,但也面临不少危机与挑战。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关键人群之一,实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教育中,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针对性课堂教学、组织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叶自成 赵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1,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如老子的道治思想、孔子的德治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等都包含着与我国现代化相通的文化因素,可以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系统提供有益的文化资源。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如老子的道治思想、孔子的德治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等都包含着与我国现代化相通的文化因素,可以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系统提供有益的文化资源。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深入研究,做到"古为今用"。而在这方面,习近平主席为我们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华 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系统 习近平的治国理念 核心价值观 依法治国 以民为本
下载PDF
法律移植的社会文化心理认同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安 王家国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9-165,共17页
法律的移植,往往表现为法律规则的移植,即移用条文化的规则。其实,徒法不足以自行,因为在规则背后,还有更深刻的文化意涵和社会认同等社会心理支撑因素,这些因素才是规则彰显约束力的内在原因。如何在法律移植过程中,探寻或培植出规则... 法律的移植,往往表现为法律规则的移植,即移用条文化的规则。其实,徒法不足以自行,因为在规则背后,还有更深刻的文化意涵和社会认同等社会心理支撑因素,这些因素才是规则彰显约束力的内在原因。如何在法律移植过程中,探寻或培植出规则得以扎根的社会文化心理土壤,这是通过法律移植来建构法治社会国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展开深层次法意教化、培育公民规则意识、养成信守规则习惯,是建构法治社会的必要途径,但都离不开社会文化心理这一中介环节。而这一建构途径又分为外发型与内源型,即强权主导下的威慑与惩罚以及来自个体内心的信赖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域机制 社会文化认同 公民意识 社会心理
原文传递
On the Rebuilding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Orthodoxy: A Brief Socio-histo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6
作者 Sun Guo--dong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年第2期36-59,共24页
The socio-histo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Modernity" and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with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by restoring the origin of modernity as a "historical event" since late Qing, lea... The socio-histo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Modernity" and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with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by restoring the origin of modernity as a "historical event" since late Qing, leads to the finding that "the Deng Zheng-lai Problem" pinpoints the current crisis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loss of Orthodoxy(daotong) which infects contemporary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d shape the mode of cultural identity in response to the pressure of rightness, creating "the identity of hybridity" by negotiating the classic tradition with the socialist tradition and a partial western tradition. By observing "the Deng- Hui frameworks" (the frameworks formulated by Deng Zheng-lai, Wang Hui, Deng Xiao-mang and Qin Hui), we should neither blindly return to the classic tradition nor uncritically resort to the Western resources in our attempt at rebuilding cultural identity; instead, one mode of a "New Civilization" might arise in the sense of what Liang Qi-chao regards as cutting across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transformation modernity cultural identity theOrthodoxy(daotong) "the Deng-Hui framework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