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
1
作者 倪炜 《消费导刊》 2006年第11期372-372,共1页
经济法具有社会本位性。经济法是在法律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经济领域的法律社会化的现象,必然以社会为中心。同时经济法作为社会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法的基本属性,立足于社会,维护社会利益为基准,追求社会公平,由此更表... 经济法具有社会本位性。经济法是在法律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经济领域的法律社会化的现象,必然以社会为中心。同时经济法作为社会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法的基本属性,立足于社会,维护社会利益为基准,追求社会公平,由此更表明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社会本位性 法律社会 社会
下载PDF
“社会保护”:立足于中国实践的社会保障融合性本位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斯蔚 《浙江金融》 2023年第4期41-54,共14页
社会保障是有益品,更是一种社会政策。为了响应新时代号召,解决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实现“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公平正义,需明确对应的... 社会保障是有益品,更是一种社会政策。为了响应新时代号召,解决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实现“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公平正义,需明确对应的本位性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中国实践,借鉴国际方案,提出了“社会保护”的社会保障融合性本位,旨在拓宽社会保障功能边界,达到维持社会稳定、平滑社会风险、增进社会福利的政策目的,发挥社会保障政策工具的更好经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护”融合本位 社会保障理论 中国社会保障实践
下载PDF
试论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共生性
3
作者 陈施宇 《党政干部论坛》 2013年第2期25-26,共2页
制度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其内在特征具有社会本位性、权威性和一元性。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是人类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反映人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 制度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其内在特征具有社会本位性、权威性和一元性。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是人类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反映人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理想人格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具有个人本位性、自由性和多元性特征。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共同发展。一方面,精神文化为制度文化的创立、运行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提供批判或辩护;另一方面,制度文化作为特殊的社会存在又制约着精神文化,成为影响精神文化内容和形式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深人探讨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共生 社会本位性 物质生产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 意识形态 政治制度
下载PDF
论产业法的地位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立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2-47,共6页
在经济法体系中,产业法应居于主导地位。通过经济法的历史逻辑可以演绎出产业法的初始推动力;从规范特性中又可以解析出产业法对经济法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面向WTO的中国经济法体系完善应当明确产业法的主导地位,以利于厘清经济法与相... 在经济法体系中,产业法应居于主导地位。通过经济法的历史逻辑可以演绎出产业法的初始推动力;从规范特性中又可以解析出产业法对经济法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面向WTO的中国经济法体系完善应当明确产业法的主导地位,以利于厘清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界限,促进经济法规范体系的互动和谐,从而实现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繁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法 经济法理念 WTO 国际化 社会本位性 宏观 灵活 市场调节机制
下载PDF
组织公民行为:绩效评估中的“隐形杀手”——浅谈中国人的组织公民行为及其思想渊源 被引量:8
5
作者 秦燕 朱永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3年第11期16-19,共4页
组织公民行为(OCB)对组织绩效有着潜在的影响,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绩效评估时不会忽视的方面,故自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组织行为界的高度重视,十几年来在西方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我国内地对OCB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已有研究表... 组织公民行为(OCB)对组织绩效有着潜在的影响,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绩效评估时不会忽视的方面,故自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组织行为界的高度重视,十几年来在西方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我国内地对OCB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已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的OCB有其独特性,这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以及现实国情有着莫大的关联,应该引起我国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公民行为 中国人 思想渊源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评估 社会本位性 等级观念 家族观念 集体主义
原文传递
什么是反垄断法?
6
《财经政法资讯》 2002年第5期56-56,共1页
反垄断法是反对限制竞争、维护自由公平竞争和经济活力的一类法律的通称。与此相关的叫法还有反限制竞争法、反托拉斯法、公平竞争法、反对限制性贸易行为法等。作为经济法的典型的一种,反垄断法具有经济法的一般特征,如经济性或专业性... 反垄断法是反对限制竞争、维护自由公平竞争和经济活力的一类法律的通称。与此相关的叫法还有反限制竞争法、反托拉斯法、公平竞争法、反对限制性贸易行为法等。作为经济法的典型的一种,反垄断法具有经济法的一般特征,如经济性或专业性、政策性、行政主导性和综合性等。当然,反垄断法在体现经济法的这些一般特征时又有自己的方式,从而形成了其在经济法中的一些特殊性。从反垄断法的基本性质、内容和各国的反垄断立法、执法情况出发,可以将反垄断法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干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国家干预 社会本位性 经济政策 基本特征 反垄断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