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权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富银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X期73-74,共2页
网络流行语无疑已经成为年轻一代求新、求异心理的一种外化表现,也是反应时代发展前沿信息的第一手资料。本文结合社会学关于知识和话语权力理论的研究意在揭示网络流行语的本质特点。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群体性诉求 社会权力关系 会话策略 社会发展和进步
下载PDF
称谓语在电视剧《黎明之前》中建构的社会权力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莲洁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6期64-66,85,共4页
称谓语用来界定交际者的身份、角色、社会地位和权力范围。称谓语的选择是社会语言文化的一大研究课题,有其深厚的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以及社会文化学机制。电视剧《黎明之前》的称谓语体系从一个侧面呼应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 称谓语用来界定交际者的身份、角色、社会地位和权力范围。称谓语的选择是社会语言文化的一大研究课题,有其深厚的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以及社会文化学机制。电视剧《黎明之前》的称谓语体系从一个侧面呼应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社会权力关系的动态变化。借助当前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顺应理论对称谓语的研究成果,以其相关观点审视称谓语如何在《黎明之前》中建构社会权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语 社会权力关系 《黎明之前》
下载PDF
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槟榔屿华埠住屋的社会权力关系与空间生成机制(1826~1946)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龙 杨岭 李渊 《城市史研究》 2022年第1期52-72,共21页
槟榔屿在历史上是英属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殖民地华埠聚落中华人住屋是映射殖民主义时代背景和华埠社会结构的重要证据。本文采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槟榔屿乔治市华埠的住屋类型进行归类与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 槟榔屿在历史上是英属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殖民地华埠聚落中华人住屋是映射殖民主义时代背景和华埠社会结构的重要证据。本文采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槟榔屿乔治市华埠的住屋类型进行归类与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分析华埠住屋类型,解读推动华人住屋发展与演变的社会权力关系与空间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华人住屋的功能性、文化性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类型的住屋反映了华人社会的社会权力关系和空间生成机制对住屋的形塑作用;第二,东西方文化此消彼长和相互融合的拉力作用对住屋的形成和演变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这也促成了槟榔屿华人住屋建造过程的东西方文化双重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屿 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 华埠住屋 社会权力关系 间生成机制
下载PDF
知识的控制与分等:课程结构的社会学释义 被引量:31
4
作者 吴康宁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4-25,32,共3页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 ,任何一种意义上的课程结构其实都是对知识加以控制与分等的一种结果 ,不同的课程结构反映着对于知识的控制与分等的不同特征。
关键词 课程结构 知识控制 知识分等 决定因素 社会主流价值观 社会权力关系
下载PDF
政治语篇的社会功能分析——以米歇尔·奥巴马演讲为例
5
作者 王美芳 傅瑶 《活力》 2019年第22期61-61,共1页
一、政治语篇及其社会功能政治语篇作为政治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法国社会学家Foucault关于话语与社会权力关系的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而且是社会斗争的手段,具有争夺权力和利益的功能。B... 一、政治语篇及其社会功能政治语篇作为政治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法国社会学家Foucault关于话语与社会权力关系的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而且是社会斗争的手段,具有争夺权力和利益的功能。Bourdieu&Wacquant认为,任何语篇都是语篇“习性”和语言市场相交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分析 社会权力关系 政治语篇
下载PDF
政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 被引量:1
6
作者 巩建华 《理论视野》 CSSCI 2008年第3期44-46,共3页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政治和谐。权力关系和谐是政治和谐的保证,权利关系和谐是政治和谐的基础,政治利益关系和谐是政治和谐的核心。理顺三大关系,优化政治结构,我们的社会就会走向和谐。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和谐权力关系 权利关系 利益关系
下载PDF
Postcolonialism Revisited: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ubaltern in Fadia Faqir's Pillars of Salt
7
作者 Tawfiq Yousef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5期373-390,共18页
Postcolonial theory is a well-established critical approach that addresses issues such as the quest for identity, the significance of land, homelessness, resistance, and the encounter between the colonized and the col... Postcolonial theory is a well-established critical approach that addresses issues such as the quest for identity, the significance of land, homelessness, resistance, and the encounter between the colonized and the colonize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stcolonial elements utilized by the Anglo-Jordanian novelist Fadia Faqir in her novel Pillars of Salt. It discusses the novel's themes and techniques associated with postcolonialism as a literary theory and as a critical approach. Being a postcolonial text, the novel shows the writer's attempt at writing back in response to the colonial past with its power structures and social hierarchies. Thematically, the novel is analyz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uch topics as the subaltern, Anglo-Jordanian ties, language, othemess, and identity. The paper also traces the continuity of postcolonial discourse in Faqir's novel and gives a short survey of the historical events that provide the background to the main events in this essentially postcolonial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colonialism SUBALTERN Faqir
下载PDF
Scientific Land Reform in Nepal: Question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
8
作者 P. B. Nepali K. N. Pyakuryal S. R. Sharm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1年第3X期315-325,共11页
Scientific Land Reform is at centre of decades' conflict and even during Peace Process in Nepal. In this regards, land reform attempts to address equity and efficiency so as to address historical inequity and injusti... Scientific Land Reform is at centre of decades' conflict and even during Peace Process in Nepal. In this regards, land reform attempts to address equity and efficiency so as to address historical inequity and injustices for promoting peace process in Nepal. From equity perspective, landlessness, unequal power structure and social relation, injustices and discrimination for long centuries are key land issues. Along with this, economic efficiency is the fundamental for enhancing agricultural growth leading to economic growth. In particular,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n the given prevailing condition, i.e. traditional and subsistence and rampant rural poverty and unequal power structure and injustices, small farms perform better leading to food and livelihood security at household level. Consequently, 'Scientific Land Reform' has been defin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ssence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land reform equity and efficiency.
下载PDF
男性特质视角在西方明清研究中的运用——以方法论的转向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薛英杰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99,共11页
随着西方性别研究和明清女性研究的发展,男性特质成为西方明清研究的重要视角。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1年间)明清男性特质研究以反本质化为立场,分析部分男性群体对传统男性角色的偏离,以打破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本质联系。第... 随着西方性别研究和明清女性研究的发展,男性特质成为西方明清研究的重要视角。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1年间)明清男性特质研究以反本质化为立场,分析部分男性群体对传统男性角色的偏离,以打破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本质联系。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研究以反同质化为立场,揭示明清男性特质的多样建构及父权制的运作方式。对社会性别权力关系讨论的不足是明清男性特质研究的主要问题。明清男性特质研究需要利用男性对女性的拥有权、女性主体性和男性同性社交欲望等概念,以深入考察社会性别权力关系,更好地实现批判父权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反本质化 反同质化 社会性别权力关系 明清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非正式金融制度演化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琴 谢宗藩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1,共9页
非正式金融制度作为我国金融制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主体间基于自身权力大小博弈的结果。从权力博弈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非正式金融制度的演化路径进行分析可知,非正式金融制度诞生于原始借贷博弈,并随着博弈主体的权力结构... 非正式金融制度作为我国金融制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主体间基于自身权力大小博弈的结果。从权力博弈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非正式金融制度的演化路径进行分析可知,非正式金融制度诞生于原始借贷博弈,并随着博弈主体的权力结构变化而不断演化,特别是社会关系权力对其演化有重要影响;但非正式金融制度的"隐蔽性和风险性"不利于政府安全,政府权力的介入改变了非正式金融制度的演化方向,而政府与非正式金融主体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非正式金融制度的演化路径。基于此,政府应合理适度监管,引导非正式金融制度创新步入兼具效率与安全的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金融制度 制度演化 社会关系权力 政府权力
原文传递
Community governance:the micro basis of civil society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友梅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se an analytical perspective to reveal to some extent the micro basis of the civil society in China's urban grass-roots communities, as well as its subtle connection with "community-based c...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se an analytical perspective to reveal to some extent the micro basis of the civil society in China's urban grass-roots communities, as well as its subtle connection with "community-based co-governance" and community "governance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reminds readers that, when exploring this subtle connection, one must focus on power relations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in a concrete space of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 society community governance power rela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