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暴力暴露、暴力态度对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方圣杰 闵昌运 +1 位作者 祝阳君 张林 《人类工效学》 2014年第4期1-4,11,共5页
目的考察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基本状况以及环境暴力暴露、暴力态度对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78名一般社会民众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暴力暴露与暴力态度、心理不安全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确定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 目的考察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基本状况以及环境暴力暴露、暴力态度对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78名一般社会民众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暴力暴露与暴力态度、心理不安全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确定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暴力态度与心理不安全感有显著正相关;心理不安全感与心理确定感有显著负相关。暴力态度在环境暴力暴露与心理不安全感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可见减少日常环境中的暴力线索暴露,改变民众的暴力态度是维护民众心理安全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暴力 暴力态度 社会民众 心理安全感 心理确定感 心理健康 公共安全
下载PDF
一般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方圣杰 吴晓燕 张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调查一般社会民众的心理安全感状况,为民众心理安全感的维护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状态性愤怒量表、状态性焦虑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78名社会民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处于中... 目的调查一般社会民众的心理安全感状况,为民众心理安全感的维护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状态性愤怒量表、状态性焦虑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78名社会民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处于中等水平(x-=3.069),心理确定感为中等偏上水平(x-=3.404),心理不安全感为中等偏下水平(x-=2.267);从性别、家庭来源、年龄、经济水平来看,民众的心理确定感未见显著差异,不同文化水平的民众在心理确定感(F=6.049,P=0.003)上差异显著;民众在性别、年龄、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维度上,不安全感得分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来源的维度上达到边缘显著水平(t=1.861,P=0.064)。结论应从如何降低和减少不安全感上开展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干预与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民众 心理安全感 心理确定感 不安全感
下载PDF
宋代社会民众防治瘟疫的主要措施和历史借鉴 被引量:5
3
作者 韩毅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40-47,57,共9页
宋代民众是防治瘟疫的重要基层力量和辅助力量,弥补了官府救治薄弱的区域。其中民间医家是防治疫病的中坚力量,一方面亲赴灾区诊治病人,发放药物,公布医方,传播官方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又积累经验,亲撰医书,精选各家名方,简化官府医方,将... 宋代民众是防治瘟疫的重要基层力量和辅助力量,弥补了官府救治薄弱的区域。其中民间医家是防治疫病的中坚力量,一方面亲赴灾区诊治病人,发放药物,公布医方,传播官方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又积累经验,亲撰医书,精选各家名方,简化官府医方,将医药知识应用于临床治疗。地方乡绅、僧人、道士采取了发放药物、施舍粥食、捐献家资、掩埋尸体、祈神驱疫等措施。普通民众对疫病的认识和态度极为复杂,采取的防疫措施也是多种多样。受国家提倡和官府防疫措施的影响,宋代社会民众对疫病的态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认识到医药知识是防治疫病的根本和关键,"按方剂以救民疾"和"依方用药"成为宋代医疗发展的新方向,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方书的产生和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瘟疫 社会民众 防治
下载PDF
普通社会民众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历史流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容中逵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8年第2期153-171,共19页
先秦以来普通社会民众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历史流变大致呈现如下趋向:先秦时期为随遇而安的士子、秦汉时期为位高权重的官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忧家顾族的家长、隋至晚清时期为科举落第的文人。民国时期为无法理解的思想异俗者、难以置... 先秦以来普通社会民众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历史流变大致呈现如下趋向:先秦时期为随遇而安的士子、秦汉时期为位高权重的官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忧家顾族的家长、隋至晚清时期为科举落第的文人。民国时期为无法理解的思想异俗者、难以置信的行动激进者、地位卑微的文化传播者。新中国成立后分别为备受政治影响的文化人、回归传统的文化人、开始趋向经济的文化人。普通社会民众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就外在表象来看,经历了一个由支配阶级到支配阶级中的被支配阶级,再到有文化的普通社会民众和普通社会民众的演变过程;就内里本质来看,则经历了一个由自决生成到官方派生,再由半官方派生到自我确证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时期 民国时期 新中国时期 普通社会民众 教师身份认同 历史流变
下载PDF
社会民众信息需求及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蔚洁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年第21期138-141,共4页
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从信息获取途径、信息需求类型、图书馆的利用程度、利用图书馆存在的障碍等方面,对社会各阶层民众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满足社会读者信息需求、推进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图书馆 社会民众信息需求 调查分析
下载PDF
社会民众市场经济心态录
6
作者 吴高飞 《大连党校学报》 1994年第1期28-30,共3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对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下的中国人来说,毕竟还比较陌生。
关键词 社会民众 分配不公 收入增长速度 按劳分配原则 权力腐败 生活水平 分配问题 分配政策 价格改革 权钱
下载PDF
[十堰百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打造物业精品,服务社会民众
7
《中国物业管理》 2015年第9期J0067-J0068,共2页
公司以“打造物业精品,服务社会民众”为目的,以“诚信立业、顾客为本”为宗旨。
关键词 物业服务 社会民众 公司 精品 有限 十堰
下载PDF
立足档案利用服务社会民众的策略研究
8
作者 张琼 《陕西档案》 2014年第4期17-18,共2页
除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方法外,还应加快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档案的信息化、电子化步伐,逐步实现室藏档案从收集、分类、整理、归档全程计算机管理,珍贵和破损档案,以及利用率较高的档案,通过计算机扫描或提供复制件达到利用的目的。充分发... 除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方法外,还应加快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档案的信息化、电子化步伐,逐步实现室藏档案从收集、分类、整理、归档全程计算机管理,珍贵和破损档案,以及利用率较高的档案,通过计算机扫描或提供复制件达到利用的目的。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提供档案资料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利用服务 社会民众 计算机管理 教育系统 破损档案 网络平台 档案资料 信息化
下载PDF
繁荣新闻出版是社会民众的共同呼声
9
作者 王燕霞 《法治与社会》 2012年第7期30-32,共3页
秦天行委员说:今年3月份围绕着这次常委会对新闻出版工作报告的审议,教科文卫委员会也在新闻出版行业做了一些调研,先后去了出版集团、发行集团、数字出版基地、印包基地、华商报、女友杂志等10多个单位,
关键词 新闻出版工作 社会民众 繁荣 新闻出版行业 出版集团 发行集团 数字出版 委员会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的民众社会心态对其心理和谐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军辉 王瑛 潘孝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4-71,共8页
采用心理和谐量表和自编有效的社会心态问卷,随机分层抽取重庆市13个区县1 544名民众进行调查,以检测民众社会心态对其心理和谐的影响。结果发现失地民众和移民的心理和谐水平显著低于普通民众,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社会公平感和生活满... 采用心理和谐量表和自编有效的社会心态问卷,随机分层抽取重庆市13个区县1 544名民众进行调查,以检测民众社会心态对其心理和谐的影响。结果发现失地民众和移民的心理和谐水平显著低于普通民众,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社会公平感和生活满意感都显著低于普通民众;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心理和谐水平高于其他民众,他们在生活满意感、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和政府信任感上显著高于农民、农民工和无职业者;高收入者的满意感最大,低收入者压力感最大,中等收入者问题感最大,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社会公平感和安全感都较低,且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城市、城郊、乡镇与农村的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社会公平感和安全感都较低,且四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社会心态是心理和谐的显著预测变量,而其中民众的生活满意感、对政府的信任感和社会问题感是影响心理和谐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心理和谐 社会民众
下载PDF
德国社会民众与“大屠杀”--读费舍尔《德国反犹史》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倩红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关键词 “大屠杀” 德国 社会民众 费舍尔 反犹 健全的人 种族主义 历史学家
原文传递
革命根据地社会变动与民众社会心理嬗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敏华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6年第6期54-62,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动的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对根据地民众的心理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谋求社会公正合理,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是根据地民众投身革命的直接政治心理动因。在剧烈的社会大变动中,经过中国共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动的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对根据地民众的心理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谋求社会公正合理,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是根据地民众投身革命的直接政治心理动因。在剧烈的社会大变动中,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鼓动,广大农民的阶级意识大为增强,通过参加实际斗争,其阶级情感和阶级心理特征进一步凸显。根据地民众政治心理之变化集中体现在政治参与意识觉醒。此外,根据地的妇女在政治上和社会上获得了以往所不曾有过的权利和地位,人们树立起新的家庭道德和婚姻观念,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和睦相处,生产互助,均体现了根据地民众道德心理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社会变动 民众社会心理 嬗变
下载PDF
从“服务民众”到“依靠民众”——博物馆社会服务理念的提升
13
作者 单霁翔 《上海文博论丛》 2013年第2期8-17,4,共11页
宋向光教授指出"传统的博物馆学在谈到社会民众时,通常是将它们作为博物馆的工作对象,作为博物馆工作成果的表达工具,而忽略了民众在博物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基于博物馆是特定社会现象和社会需求的反映这一认识,我们就可以注... 宋向光教授指出"传统的博物馆学在谈到社会民众时,通常是将它们作为博物馆的工作对象,作为博物馆工作成果的表达工具,而忽略了民众在博物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基于博物馆是特定社会现象和社会需求的反映这一认识,我们就可以注意到,民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目标的重要力量,是博物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1)博物馆不仅要全心全意"服务民众",而且要真心实意"依靠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工作 社会服务 陈列展览 博物馆学 社会民众 积极参与者 公众服务 文化景观 儿童博物馆 博物
下载PDF
陪都防空赖洞天(下)——重庆抗战期间社会民众防空斗争探秘
14
作者 谭克明 《中国人民防空》 2018年第7期63-65,共3页
陪都,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别称。由于其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日本“以炸迫降”最主要的战略目标,是全国遭受日机野蛮轰炸次数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损失也最为惨重的城市。为了重庆战时的安全和生存,重庆军民同仇敌... 陪都,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别称。由于其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日本“以炸迫降”最主要的战略目标,是全国遭受日机野蛮轰炸次数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损失也最为惨重的城市。为了重庆战时的安全和生存,重庆军民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空袭斗争,粉碎了日方的战略企图。其中,因地制宜采取的防空措施值得称道。笔者拟从首脑机关、经济目标、社会民众三个方面介绍当时防空斗争情况,以飨读者。本期介绍社会民众的防空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民众 防空 重庆 抗战期间 陪都 抗日战争时期 反空袭斗争 持续时间
原文传递
创新民防宣传 服务社会民众
15
作者 袁丰亮 《中国人民防空》 2016年第5期52-53,共2页
北京市海淀区民防局一直把民防宣传教育放到主导地位来抓,逐步形成了主题宣传、阵地宣传、媒体宣传、网络宣传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宣传教育“上档次”,服务社会“接地气”,点面结合“抓普及”的崭新格局,形成了鲜明的海淀特色。
关键词 服务社会 民防 社会民众 创新 北京市海淀区 宣传教育 主题宣传 阵地宣传
原文传递
俞庆棠民众社会教育内容对学习型社会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久梅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9,共3页
俞庆棠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社会教育学家。面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她围绕着民众生活,提出生计、公民、公共体育、休闲娱乐等教育内容。这一内容系统的建立,对当时民众生活的改善、民众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它对于... 俞庆棠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社会教育学家。面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她围绕着民众生活,提出生计、公民、公共体育、休闲娱乐等教育内容。这一内容系统的建立,对当时民众生活的改善、民众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它对于当今建设学习型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庆棠 民众社会教育 学习型社会
下载PDF
俞庆棠社会教育思想研究——从俞庆棠民众社会教育谈起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久梅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8-91,共4页
俞庆棠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社会教育家。她将其社会教育理论与民众、社会及国家紧密相连,对民众生活的改善、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教育思想 民众社会教育 实践
下载PDF
俞庆棠民众社会教育思想对当代成人教育的启示
18
作者 刘艳纬 田慧 《文教资料》 2012年第24期103-104,共2页
俞庆棠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众教育家。面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她围绕着民众生活,提出生计、公民、自制自卫、健康卫生、休闲等教育内容。这一内容系统的建立,对当时民众生活的改善、民众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 俞庆棠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众教育家。面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她围绕着民众生活,提出生计、公民、自制自卫、健康卫生、休闲等教育内容。这一内容系统的建立,对当时民众生活的改善、民众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它对当今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庆棠 民众社会教育 成人教育
下载PDF
清末民初晋西北五寨沟寺庙与民众社会生活——以五寨沟寺庙群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贾宗瑜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1-94,共4页
寺庙是举行宗教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民众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五寨沟寺庙群的形成原因既与地形、气候、山泉、河流等自然环境因素有关,也与封建统治者支持、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等社会历史因素有关。五寨沟寺庙是清末民初晋西北寺... 寺庙是举行宗教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民众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五寨沟寺庙群的形成原因既与地形、气候、山泉、河流等自然环境因素有关,也与封建统治者支持、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等社会历史因素有关。五寨沟寺庙是清末民初晋西北寺庙密集分布最为典型的代表,就其与民众社会生活而言,既为民众提供了精神慰藉和娱乐场所,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也为民众搭建了商品交易的平台,而民众布施钱财又推动了寺庙修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 民众社会生活 晋西北 五寨沟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减灾宣教意义--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 被引量:71
20
作者 苏桂武 马宗晋 +5 位作者 王若嘉 王悦 代博洋 张书维 甯乾文 张少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77-894,共18页
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分析了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一些整体特点,主要结论是:1)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尚不理想。2)从青少年到老年,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 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分析了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一些整体特点,主要结论是:1)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尚不理想。2)从青少年到老年,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几种能力均先逐渐增强后又逐渐减弱,各方面能力最好的是19~25岁的青年人,少年和老年人最差;在地震灾害认知程度方面,部分中壮年人群明显没有预期的好。3)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认知和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4)女性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与能力明显不如男性。5)民众的地震灾害知识水平和防震减灾技能掌握程度显著影响着其震时及震后的响应行为和态度,且以后者的影响更为突出。6)广播、电视、报纸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各类官方传媒,以及当地政府的针对性宣传是灾区民众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两个主要途径,而学校正规教育则未能如期取得可以显见的优势。灾区民众在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月后所拥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中,有相当大的数量是该次地震发生后才刚刚获得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该地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的策略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社会民众 地震灾害认知 地震灾害响应 减灾宣教 德阳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